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826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43
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涉及医疗器械技术,在输液状态下,内组件后退被固定在套管的后端部,使得针芯脱离前软管且容置在套管内,无需拔出针芯,有效防止误刺伤感染。套管的前段为可弯曲的软管段,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输液针的外露部分比较长,但是可以弯曲软管段,使外露部分能够固定在人体被穿刺输液部位附近,避免了外露部分过长而无法固定,解除了传统硬质的外露部分过长发生拉扯而引起的非预期风险。套管包括硬管段,内组件后退被固定之后,针芯前端部被硬管段围住,可以有效防止针芯前端刺穿套管。实现输液器适配、软管输液、导管留置和解决了临床可用性等多项性能,结构简洁,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及临床推广。

A hose safety infusion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
技术介绍
自专利技术静脉输液以来,输液领域及护理业界就存在诸多痛点,其中反映集中且一直被诟病不已的问题之一,就是输液时钢针对血管的伤害,护理业界一直都在寻求性价比合适的输液针产品对传统输液钢针进行替换。近年来,由于静脉留置针的软管特性,穿刺入血管的部份是软质导管,输液的时候对血管损伤少,病人可以带针轻度活动,一些发达地区开始使用静脉留置针替代传统钢针进行输液,尤其是小儿输液,则更为普遍。静脉留置针适用于人体多个部位的穿刺,一次穿刺可以连续或间隔多次、多天使用,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医疗护理人力物力,具有重大的医疗经济意义。当然这种留置针也可以作为常规的一次性输液针使用。传统的留置针的缺点也很多,第一、现有的留置针价格贵;第二、直型留置针与输液器不能预装配,导致护士需要穿刺后再连接输液器,操作较为繁琐,劳动强度大幅增加。Y型留置针虽可与输液器预装配,但结构复杂,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即使现在已经有厂家把留置针与输液器预装配,由于其使用不便影响穿刺,实际中护士仍然还是拆开单独使用,预装配形同虚设;第三、现有广为人知的留置针无论直型还是Y型都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缺点,就是穿刺后须拔除硬质的针芯,这个动作极易导致护理人员被误刺伤感染,对于每天执行输液的护理人员来说,职业风险大,尽管目前也有不少防刺伤的安全型留置针,但要么结构性成本更昂贵,要么就偏离了人体工程学需要,用于人体临床极其不便。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留置针的向血管进行穿刺一端称为“前端”,将与其相反一端称为“后端”。为解决上述误刺伤感染的安全问题,现存在一种穿刺后内藏针芯的留置针,其结构一般包括内组件和外组件,外组件包括外针座、套管和前软管,前软管固定于外针座的前端部,套管的前端部与外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套管、外针座和前软管依次连通。内组件包括针芯、内针座和内软管,针芯是硬质的钢针,针芯的后端与内针座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内软管的前端部与内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内软管、内针座和针芯依次连通,内软管穿在所述套管内。初始状态下,内针座处在外针座内,针芯贯穿在前软管内且从前软管的前端穿出。穿刺时,医护人员推动针芯与前软管一起刺入血管中,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拉动内软管,让内针座、内软管以及针芯后退至套管内,没有被完全抽离,内组件被锁紧在套管的后端部,在内软管的后端部连接输液器,柔软的前软管留在血管中,液体依次经过内软管-内针座-针芯-套管-外针座-前软管进行输液。如日本寺冈吉辅在公开号为CN1271609A的“带有翼的注射针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披露了在注射针后端设置可伸缩的收纳护套,通过注射针与保护护套之间相对的滑动位移,使注射针从初始位置轴向后退至输液位置,从而解决钢针误刺伤风险。同样地,日本森胁邦治在公开号为CN1767868A的“带有翼的护罩的医用针装置”技术方案中,披露了“轴芯,其插入护罩管内孔以便可以轴向移动”,及“轴芯的后端能与输液管连接并且针的尖部能储存在护罩管的内孔中”等设计,也是通过将针芯从初始位置轴向后撤位移到输液位置,以使套管收纳针芯以达到防止误刺伤的目的,这两份技术方案所披露的本质接近,都能够有效防止误刺伤。对于留置针的防止误刺穿问题,还有日本藤井亮至等在公开号为CN101146568A、CN104334225A、伊藤亨等在公开号为CN102933242A的“留置针装置”技术方案中,均披露了硬质的针芯从穿刺血管后的初始位置后退至收纳于套管中的输液位置的技术方案,该类型方案有益之处在于解决了使用前软管留置输液并且避免针芯对血管的伤害问题,也解决了硬质的针芯拔出误刺伤的安全问题。上述对于留置针的防止误刺穿的研究,主要着重点是安全地收纳硬质且锐利的针芯,由于留置针与普通输液针用完即弃的特性不同,留置针通常需要留置在人体血管内72小时或以上。以上可知,在输液状态下,针芯是藏匿在套管内的,为避免人体体位改变或日常活动导致锐利的硬质针芯刺穿套管对人体造成伤害,需要选择硬质的套管,但硬质的套管存在以下问题:作为静脉输液针,尤其是用小儿输液时,其最佳的输液位置通常为头皮、足背或手背,留置针的前软管对这些位置进行穿刺留置后,留置针外露部分需要固定的人体被穿刺部位的附近。然而无论是上述何种位置的静脉输液,其所在位置的供前软管穿刺的空间以及供留置针的外露部份固定的空间都是有限的。而为了保障正常输液,前软管及其外露部份的固定则要求相对平整且不可弯折,因此前软管及留置针外露部份的整体长度必须控制固定在人体相对平整且不可弯折的区域内,比如手背,留置针穿刺后其外露部份就不可超出手指与手掌之间的关节位置,否则就无法固定外露部分,失去了临床可用性,这点在小儿输液场景下表现得尤其突出。另外,由于留置针在留置期间需对输液管路进行封管处理,根据临床经验显示,封管的位置越接近血管,回流量越少,如直型留置针结构。然而上述方案硬质针芯或硬质收纳护套阻碍封管的最佳位置,影响封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留置,防误刺伤以及提高临床可用性的软管安全输液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包括内组件和外组件,外组件包括外针座、套管、夹片和前软管,前软管固定于外针座的前端部,套管的前端部与外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套管、外针座和前软管依次连通;内组件包括内针座、内软管和硬质的针芯,针芯的后端与内针座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内软管的前端部与内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内软管、内针座和针芯依次连通;初始状态下,内软管穿设在套管内,内针座处在外针座内,针芯贯穿在前软管内且从前软管的前端穿出;输液状态下,内组件后退被固定在套管的后端部,使得针芯脱离所述前软管且容置在套管内,形成依次经过“内软管-内针座-针芯-套管-外针座-前软管”这样的输液通道;其特征是:所述套管的前段为可弯曲且弯曲后保持通畅的软管段,套管的位于软管段之后的位置设有硬管段,针芯脱离所述软管段并且内组件后退被固定之后,针芯被硬管段围住。其中,套管的后段均为硬管段,硬管段与软管段依次连通,内组件后退被固定之后,整条针芯均被硬管段围住。其中,内组件后退被固定之后,所述硬管段仅围住针芯的前端部。其中,所述套管的后段自身为硬质的,从而形成所述硬管段。其中,所述套管的外周面包覆有硬套管,从而形成所述硬管段。其中,内针座与外针座之间设置有定向结构,定向结构能够限制内针座转动。其中,所述外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翼片,至少一侧的所述翼片的侧面设置有防退凸起,两侧的翼片相向折合后,所述防退凸起径向下压所述套管以使得套管夹住所述内针座或顶住所述内针座的后端,以防止所述内针座后退。其中,还包括包装护套,包装护套可拔除地套在外针座的前部,所述前软管和所述针芯套入所述包装护套内,所述包装护套设置有延伸部,两侧的翼片相向折合后,所述延伸部抵住所述翼片,使所述翼片保持折合状态,所述延伸部的设置有缺口,两侧的翼片相向折合后,翼片的被捏持部位外露至所述缺口。其中,所述内组件的外周面固定有活塞环,所述套管的内侧壁与内组件之间通过所述活塞环来实现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包括内组件和外组件,外组件包括外针座、套管、夹片和前软管,前软管固定于外针座的前端部,套管的前端部与外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套管、外针座和前软管依次连通;内组件包括内针座、内软管和硬质的针芯,针芯的后端与内针座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内软管的前端部与内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内软管、内针座和针芯依次连通;初始状态下,内软管穿设在套管内,内针座处在外针座内,针芯贯穿在前软管内且从前软管的前端穿出;输液状态下,内组件后退被固定在套管的后端部,使得针芯脱离所述前软管且容置在套管内,形成依次经过“内软管‑内针座‑针芯‑套管‑外针座‑前软管”这样的输液通道;其特征是:所述套管的前段为可弯曲且弯曲后保持通畅的软管段,套管的位于软管段之后的位置设有硬管段,针芯脱离所述软管段并且内组件后退被固定之后,针芯被硬管段围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包括内组件和外组件,外组件包括外针座、套管、夹片和前软管,前软管固定于外针座的前端部,套管的前端部与外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套管、外针座和前软管依次连通;内组件包括内针座、内软管和硬质的针芯,针芯的后端与内针座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内软管的前端部与内针座的后端部连接,以使得内软管、内针座和针芯依次连通;初始状态下,内软管穿设在套管内,内针座处在外针座内,针芯贯穿在前软管内且从前软管的前端穿出;输液状态下,内组件后退被固定在套管的后端部,使得针芯脱离所述前软管且容置在套管内,形成依次经过“内软管-内针座-针芯-套管-外针座-前软管”这样的输液通道;其特征是:所述套管的前段为可弯曲且弯曲后保持通畅的软管段,套管的位于软管段之后的位置设有硬管段,针芯脱离所述软管段并且内组件后退被固定之后,针芯被硬管段围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其特征是:套管的后段均为硬管段,硬管段与软管段依次连通,内组件后退被固定之后,整条针芯均被硬管段围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其特征是:内组件后退被固定之后,所述硬管段仅围住针芯的前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其特征是:所述套管的后段自身为硬质的,从而形成所述硬管段。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其特征是:所述套管的外周面包覆有硬套管,从而形成所述硬管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其特征是:内针座与外针座之间设置有定向结构,定向结构能够限制内针座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安全输液针,其特征是:所述外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风陈志强陈爱国王铮陈达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