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859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包括低温燃烧部,其用于催化污染气源进行低温燃烧;电子束辐照部,其设置在所述低温燃烧部的下作业工位,以用于对低温燃烧后的污染气源进行辐射照射处理;以及光催化部,其设置在所述电子束辐照部的下作业工位,以用于对辐射照射处理后的污染气源进行光催化降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低温燃烧部将污染气源中的有机污气催化燃烧,通过电子束辐照部选择性的对污染气源进行电子束轰击,以达到对污染气源脱硫脱硝的目的,设有的光催化部能够进一步对从辐照反应腔导出的气体进行光催化降解,加强保证了污染气源向外排放的纯净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污气净化效果好,有利于推广使用。

An Efficient Treatment System for Polluted Gas 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污染气源的处理装置都较为单一,对于许多污气的净化通常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利于环境保护。另外,污染气源的排放量不会维持恒定,为了保证其能够被处理完全,通常要将净化设备做到很大,这样不仅占用了较大的设备空间,也浪费了净化设备的部分处理能力,增大了污染气源的处理成本;此外,污染气源经单一处理装置净化后,难以达到被完全净化,如果排放至空气仍然会对环境造成轻度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包括:低温燃烧部,其用于催化污染气源进行低温燃烧;电子束辐照部,其设置在所述低温燃烧部的下作业工位,以用于对低温燃烧后的污染气源进行辐射照射处理;以及光催化部,其设置在所述电子束辐照部的下作业工位,以用于对辐射照射处理后的污染气源进行光催化降解;其中,所述电子束辐照部包括辐照反应腔,所述辐照反应腔的底部一侧成型有废气导入管道,所述废气导入管道与所述低温燃烧部连通相接,所述辐照反应腔的底部另一侧成型有氨气导入管道,氨气供给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氨气导入管道向所述辐照反应腔中导送氨气;所述光催化部包括光催化壳腔,所述光催化壳腔与所述辐照反应腔连通相接。优选的,所述低温燃烧部包括燃烧部壳体,其一端部成型有用于导入污染气源的燃烧部污气导入管道,其另一端部成型有与所述废气导入管道连通相接的燃烧部污气导出管道;加热组件,其固定在所述燃烧部壳体中,且设置在所述燃烧部污气导入管道的侧部,以用于对导入的污染气源进行预热处理;以及低温燃烧催化组件,其固定在所述燃烧部壳体中,且设置在所述燃烧部污气导出管道的侧部,以用于对导入的污染气源进行燃烧催化处理。优选的,所述低温燃烧催化组件包括燃烧腔,其固定在所述燃烧部壳体中,所述燃烧腔的一端部成型有燃烧导入口,所述燃烧腔的另一端部成型有燃烧导出口;和燃烧催化架,其固定在所述燃烧腔中,以用于对加热后的污染气源进行催化助燃;所述燃烧催化架包括燃烧催化底架,其固定在所述燃烧腔的底部,所述燃烧催化底架为蛇形状底架,其两侧部均成型有底架支撑缘部,所述燃烧催化底架的两端部均开设有螺纹孔;燃烧催化顶架,其设置在所述燃烧催化底架的顶部,所述燃烧催化顶架为蛇形状顶架,其两侧部均成型有顶架支撑缘部,所述燃烧催化顶架的两端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燃烧网架,其设置于所述燃烧催化底架和所述燃烧催化顶架之间,以用于固定低温燃烧催化剂;所述燃烧网架为蛇形状网架,其两端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其中,两个所述底架支撑缘部和两个所述顶架支撑缘部竖向位置对应设置,以用于将所述燃烧网架的两侧部稳定夹固;定位螺栓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螺接在所述螺纹孔中,以致使所述燃烧催化底架、所述燃烧网架和所述燃烧催化顶架的相对位置固定。优选的,所述电子束辐照部还包括电子束发生器,其设置在所述辐照反应腔的底部,所述电子束发生器包括电子源,其用于连续输出电子束;聚束器,其用于将所述电子束进行聚束;超导加速器,其用于对集聚的电子束进行加速和输出;以及扫描器,其用于扫描从所述超导加速器中输出的电子束,并将其导入至所述辐照反应腔中。优选的,所述超导加速器包括一真空容腔,其设置在所述聚束器的下作业工位;一液态制冷剂容腔,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容腔的内部;一制冷器,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容腔的外部,所述制冷器通过制冷管路与所述液态制冷剂容腔连通相接;若干串联设置的超导加速腔,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液态制冷剂容腔的内部;所述超导加速腔的两端部均延伸出所述真空容腔外,并分别连接在所述聚束器、所述扫描器上;以及一高频交流振荡器,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容腔的外部,所述高频交流振荡器能够转换交流电能,并将所述交流电能通过真空波导导送至所述超导加速腔中;其中,位于所述超导加速腔外部的所述液态制冷剂容腔中充装有液态制冷剂。优选的,所述扫描器包括呈扩口状的扫描管,所述扫描管上固定套装有用于利用磁场扫描所述电子束的扫描线圈,所述扫描管的扩口端部设置有用于隔离所述电子束发生器和所述辐照反应腔的钛制箔片;所述钛制箔片的厚度为30~40微米。优选的,所述光催化部还包括若干紫外光源,其均匀设置在所述光催化壳腔中,每两相邻的所述紫外光源间设置有若干附装有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层;所述光催化部还包括供水管道,其一端部延伸至所述光催化壳腔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光催化层的上作业工位,所述供水管道的另一端部连接有供水泵;其中,所述供水管道上安装有电控阀,位于所述光催化壳腔内部的所述供水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头;位于所述光催化壳腔内部的所述供水管道的侧部固定有水雾浓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废气导入管道上固定有用于检测污染气源浓度的污气浓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低温燃烧部、所述电子束辐照部以及所述光催化部均设置在污气处理器中,所述污气处理器的一侧连接有输导管路,所述污气处理器的另一侧连接有净化气体导出管路;所述输导管路的一端部连通相接在所述燃烧部污气导入管道上,所述述输导管路的另一端部连通相接有污气缓置腔;所述净化气体导出管路和所述光催化壳腔连通相接。优选的,所述输导管路上安装有第一导气机泵和第二导气机泵;所述污气缓置腔的底部成型有污气导入端口,所述污气导入端口上安装有第三导气机泵。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能够通过低温燃烧部将污染气源中的有机污气催化燃烧,通过电子束辐照部选择性的对污染气源进行电子束轰击,以达到对污染气源脱硫脱硝的目的,设有的光催化部能够进一步对从辐照反应腔导出的气体进行光催化降解,加强保证了污染气源向外排放的纯净度。本申请将低温燃烧部、电子束辐照部以及光催化部集成安装在污气处理器中,使得本处理系统结构紧凑,工作衔接更加紧密,且有利于对污染气源的净化过程。由于低温燃烧催化剂被固定在蛇形状的燃烧网架上,有害气体能够与低温燃烧催化剂充分接触,并能够进行完全地低温燃烧,且不会使燃烧网架发生吹动形变,保证了有害气体在燃烧过程中的完全性和稳定性;电子源、高频交流振荡器及氨气供给装置能够根据污气浓度控制对污染气源的作业量,在保证净化污气的前提下,避免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真空波导能够将交流电能低损耗的导送至超导加速腔中,且液态制冷剂能够保证超导加速腔保持在超导状态,以便于电子束高效地被交流电能加速处理;从辐照反应腔导出的污染气源进入到光催化壳腔,若干紫外光源配合光催化剂对污染气源进行光催化处理,进而使其净化以达到向外界环境直接排放的标准。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污气净化效果好,有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超导加速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低温燃烧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低温燃烧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50、低温燃烧部;10、污染气源;5、电子束辐照部;6、光催化部;55、辐照反应腔;501、废气导入管道;560、氨气导入管道;56、氨气供给装置;60、光催化壳腔;4、加热组件;3、低温燃烧催化组件;31、燃烧腔;32、燃烧导入口;33、燃烧导出口;34、燃烧催化架;341、燃烧催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燃烧部(50),其用于催化污染气源(10)进行低温燃烧;电子束辐照部(5),其设置在所述低温燃烧部(50)的下作业工位,以用于对低温燃烧后的污染气源(10)进行辐射照射处理;以及光催化部(6),其设置在所述电子束辐照部的下作业工位,以用于对辐射照射处理后的污染气源(10)进行光催化降解;其中,所述电子束辐照部(5)包括辐照反应腔(55),所述辐照反应腔(55)的底部一侧成型有废气导入管道(501),所述废气导入管道(501)与所述低温燃烧部(50)连通相接,所述辐照反应腔(55)的底部另一侧成型有氨气导入管道(560),氨气供给装置(56)能够通过所述氨气导入管道(560)向所述辐照反应腔(55)中导送氨气;所述光催化部(6)包括光催化壳腔(60),所述光催化壳腔(60)与所述辐照反应腔(55)连通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燃烧部(50),其用于催化污染气源(10)进行低温燃烧;电子束辐照部(5),其设置在所述低温燃烧部(50)的下作业工位,以用于对低温燃烧后的污染气源(10)进行辐射照射处理;以及光催化部(6),其设置在所述电子束辐照部的下作业工位,以用于对辐射照射处理后的污染气源(10)进行光催化降解;其中,所述电子束辐照部(5)包括辐照反应腔(55),所述辐照反应腔(55)的底部一侧成型有废气导入管道(501),所述废气导入管道(501)与所述低温燃烧部(50)连通相接,所述辐照反应腔(55)的底部另一侧成型有氨气导入管道(560),氨气供给装置(56)能够通过所述氨气导入管道(560)向所述辐照反应腔(55)中导送氨气;所述光催化部(6)包括光催化壳腔(60),所述光催化壳腔(60)与所述辐照反应腔(55)连通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燃烧部(50)包括燃烧部壳体,其一端部成型有用于导入污染气源(10)的燃烧部污气导入管道,其另一端部成型有与所述废气导入管道(501)连通相接的燃烧部污气导出管道;加热组件(4),其固定在所述燃烧部壳体中,且设置在所述燃烧部污气导入管道的侧部,以用于对导入的污染气源(10)进行预热处理;以及低温燃烧催化组件(3),其固定在所述燃烧部壳体中,且设置在所述燃烧部污气导出管道的侧部,以用于对导入的污染气源(10)进行燃烧催化处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燃烧催化组件(3)包括燃烧腔(31),其固定在所述燃烧部壳体中,所述燃烧腔(31)的一端部成型有燃烧导入口(32),所述燃烧腔(31)的另一端部成型有燃烧导出口(33);和燃烧催化架(34),其固定在所述燃烧腔(31)中,以用于对加热后的污染气源(10)进行催化助燃;所述燃烧催化架(34)包括燃烧催化底架(341),其固定在所述燃烧腔(31)的底部,所述燃烧催化底架(341)为蛇形状底架,其两侧部均成型有底架支撑缘部(342),所述燃烧催化底架(341)的两端部均开设有螺纹孔(343);燃烧催化顶架(346),其设置在所述燃烧催化底架(341)的顶部,所述燃烧催化顶架(346)为蛇形状顶架,其两侧部均成型有顶架支撑缘部(347),所述燃烧催化顶架(346)的两端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348);以及燃烧网架(344),其设置于所述燃烧催化底架(341)和所述燃烧催化顶架(346)之间,以用于固定低温燃烧催化剂;所述燃烧网架(344)为蛇形状网架,其两端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345);其中,两个所述底架支撑缘部(342)和两个所述顶架支撑缘部(347)竖向位置对应设置,以用于将所述燃烧网架(344)的两侧部稳定夹固;定位螺栓(349)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48)和第二通孔(345),并螺接在所述螺纹孔(343)中,以致使所述燃烧催化底架(341)、所述燃烧网架(344)和所述燃烧催化顶架(346)的相对位置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气源的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束辐照部(5)还包括电子束发生器,其设置在所述辐照反应腔(55)的底部,所述电子束发生器包括电子源(51),其用于连续输出电子束(511);聚束器(52),其用于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仕宏吴倩倩张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仕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