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499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具体为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缺血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免疫抑制活性和抗炎活性,同时可促进缺血部位血管新生和血管旁路建立效果最强。且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抑制缺血局部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和组织再生等机制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侧枝循环的建立,进而达到修复损伤组织的目的。

Application of odontogen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s,PAD)一种最为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发病率极高。据统计,PAD威胁着全球约2亿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外周动脉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及糖尿病足等。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作用下,约1%—2%的外周动脉病患者会进展到终末阶段,即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limbischemia,CLI),导致行走时疼痛(跛行),静息痛,溃疡,甚至导致组织坏疽。血管重建,包括经典血管转流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CLI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部分患者因身体状况差、流入道和流出道差等不良因素影响,不适合手术治疗。因此,研发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手段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大量研究表明,局部注射或采用基因载体导入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等,均可在动物模型中有效促进血管新生。然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生长因子治疗无法持续减轻患者静息痛和治愈溃疡。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潜能,已证实可促进多种组织损伤的修复,如放射性肺损伤、慢性肝损伤、溃疡性结肠炎等。但是在治疗缺血性疾病上并没有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缺血性疾病药物应用,旨在提供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新的应用,扩大其使用范围。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缺血性疾病药物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促进血管新生和血管旁路建立,以及促进肢体活动功能恢复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其可用于重症肢体缺血治疗。本专利技术明确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抑制Th1型细胞、Th17型细胞和TNF-α表达等方便具有更强的活性,且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促进Tregs的扩增。总之,牙髓间充质干细胞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免疫抑制活性和抗炎活性。本专利技术明确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肢体缺血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而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效性,有望扩展牙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升重症下肢缺血的治疗水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牙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左)分化和成脂分化(右)能力检测结果;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左)分化和成脂分化(右)能力检测结果;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牙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Th1/Th2/Th17细胞抑制效应的比较;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牙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促进效应的比较;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牙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TNFα表达抑制效应的比较;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不同来源MSCs局部肌肉给药治疗股动脉结扎致大鼠重症下肢缺血后,大鼠下肢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不同来源MSCs局部肌肉给药治疗股动脉结扎致大鼠重症下肢缺血后,血管造影检测大鼠下肢血管新生结果;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不同来源MSCs局部肌肉给药治疗股动脉结扎致大鼠重症下肢缺血后,免疫荧光检测血管内皮标志CD31表达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缺血性疾病药物应用具体说明。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缺血性疾病药物应用。专利技术人发现,缺血损伤诱发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大幅度降低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率,继而降低了其功效。专利技术人进一步发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时,可以更高效地抑制炎症等,提升牙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率,继而提升其治疗效果。采用牙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特定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进一步保证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于缺血性疾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地,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来自于脱落乳牙、青少年正畸牙和18-35岁成人智齿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缺血性疾病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缺血性疾病为重症肢体缺血疾病。进一步地,药物中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剂量为1x106至1.67x107个/毫升。药物的剂型包括细胞悬浮液注射液、凝胶剂和喷剂中的任意一种。采用上述浓度的药物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地,专利技术人发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改善手术侧血流供以及改善手术侧肢体缺血程度中有显著的效果,继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改善手术侧血流供应以及改善手术侧肢体缺血程度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改善手术侧血流供应包括促进血管新生和新的侧支循环的建立。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进行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牙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实验例,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对比例进行检测。实施例1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1)牙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牙齿经供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麻醉下无菌拔除无龋齿、无牙髓炎和牙髓坏死的第三磨牙。新鲜拔除的牙齿立即放入装有20ml无菌生理盐水的牙齿采集瓶中,24h内分离培养牙髓干细胞。具体方法为:剪碎牙冠后取牙髓组织,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剪碎;置于含3mg/mlI型胶原酶和4mg/mlDispase的生理盐水中,37℃水浴消化40min;然后,过70μm细胞筛收集细胞,1000rpm离心10min,用适量MSC无血清培养基重悬成单细胞悬液,将细胞接种于10cm培养皿中,于37℃、5%CO2培养,3-5天换液一次。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10-14天后,将克隆性生长的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收集,得到P0代牙髓间充质干细胞。(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经产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脐带存于装有含有300mlα-MEM培养基的500ml无菌玻璃瓶中,于4℃储存,并于收集后24小时内分离培养脐带干细胞。生物安全柜取出脐带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并剪切成2cm左右的片段,并剔脐静脉和脐动脉,取胶冻状的Wharton’sjelly部分;将其剪碎成5mm3大小组织块,用滴管依次摆放组织块于预先润湿的10cm培养皿中,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缺血性疾病药物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缺血性疾病药物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来自于脱落乳牙、青少年正畸牙和18-35岁成人智齿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血性疾病为下肢缺血性疾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血性疾病为重症肢体缺血疾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月峰吴祖泽朱晓娜夏侠王华孟虹芳刘洪英刘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