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849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圆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主体(5)带有台阶通孔,前端为内孔(1),后端为内孔(2),后端的外壁上开有孔(4),孔内连接有顶丝(12),顶丝的端部顶在内孔(2)相对应的内壁(13)上;孔(4)垂直于内孔(2);后部分外壁沿轴线断开并带有间隙(7);间隙7末端带有孔(3);前部分插入固定套(6)内孔内与之紧配合;固定套另一端为半圆弧面。(*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管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特别涉及圆管与圆管之间非轴向连接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圆管与圆管之间非轴向连接的装置,其结构为,连接主体类似三通管,带有轴向通孔和径向通孔;带有轴向通孔的主体部分,分开为两半结构,同时与径向通孔相连。使用时,将所需连接的圆管分别插入轴向通孔和径向通孔中,通过两半结构上的螺栓紧固轴向通孔中的圆管,同时由于收紧的作用,也将径向孔中的圆管卡住。这样完成了两根圆管相交的连接。这种连接装置的缺点是,紧固螺栓外露,易被人松动;连接件与管子外型不统一,视觉差异较大;另外连接件与圆管的结合部位缝隙大,不适合对外观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圆管连接装置,其结构为,固定主体5带有台阶通孔,台阶通孔前端为内孔1,后端为内孔2,后端的外壁上开有孔4,孔内连接有顶丝12,顶丝的端部顶在内孔2相对应的内壁上;孔4垂直于内孔2;内孔2后部分外壁沿轴线断开并带有间隙7;间隙7末端连通孔3;固定主体5前部分插入固定套6内孔内与之紧配合;固定套另一端为半圆弧面。本技术使用时,一圆管9径向与固定套6的半圆弧面相贴,由孔2放入一长螺栓8,螺栓卡在内孔的台阶上,并穿过孔1与所需连接的圆管9螺纹连接。另一圆管10套在固定主体5的外径上,对应孔4的位置上带有一孔11,通过孔11可调节顶丝12,使固定主体5前部分外壁沿轴线断开的两半向外扩张变形,从而使固定主体5外壁与圆管10内壁紧贴,达到固定连接的作用。-->本技术使圆管之间的连接件内藏,避免了由于连接件外露所带来的缺点;圆管之间连接无缝隙,外观简洁美观。本技术安装使用也很快捷、方便,连接紧固耐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固定主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固定套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图3剖视(局部放大)图。附图5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图5A-A剖视图。1内孔、2内孔、3孔、4孔、5固定主体、6固定套、7间隙、8长螺栓、9圆管、10圆管、11孔、12顶丝、13内壁、14齿。    具体实施方式圆管连接装置,其结构为,固定主体5带有台阶通孔,前端为内孔1,后端为内孔2,后端的外壁上开有孔4,孔内连接有顶丝12,顶丝的端部顶在内孔2相对应的内壁上;孔4垂直于内孔2;后部分外壁沿轴线断开并带有间隙7;间隙7末端带有孔3;前部分插入固定套内孔内与之紧配合;固定套另一端为半圆弧面。固定主体后部分与固定套内孔相接触的外表面带有齿14,便于紧固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主体(5)带有台阶通孔,前端为内孔(1),后端为内孔(2),后端的外壁上开有孔(4),孔内连接有顶丝(12),顶丝的端部顶在内孔(2)相对应的内壁(13)上;孔(4)垂直于内孔(2);后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峥袁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畅旭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