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827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采集器械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与采茶机排料端连接,连接座上设置有收集口,连接座上连接有外收集袋,收集口正对采茶机排料端,其中连接座上还连接有内收集袋,内收集袋位于外收集袋内,内收集袋的开口与收集口贴合,内收集袋底部设有第一透气滤网,外收集袋底部设置有第二透气滤网。解决了现有茶叶收集装置多为单一套袋,未设置专门的出风结构,使得进风端与出风端位于同侧,当采茶机将过量空气输送至收集袋中后,空气只能从缝隙间排出,进入的空气和排出的空气发生碰撞,易导致茶叶无法完全进入收集装置的问题。

A Tea Collector for Tea Pi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叶采集器械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规模种植茶叶的区域,多使用采茶机对茶叶进行收集,通过采茶机工作端的刀齿对茶叶进行切削,并通过采茶机自带的吹风机构将切削后的茶叶吹到收集袋中。现有茶叶收集装置多为单一套袋,未设置专门的出风结构,使得进风端与出风端位于同侧,当采茶机将过量空气输送至收集袋中后,空气只能从缝隙间排出,进入的空气和排出的空气发生碰撞,易导致茶叶无法完全进入收集装置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茶叶收集装置多为单一套袋,未设置专门的出风结构,使得进风端与出风端位于同侧,当采茶机将过量空气输送至收集袋中后,空气只能从缝隙间排出,进入的空气和排出的空气发生碰撞,易导致茶叶无法完全进入收集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与采茶机排料端连接,连接座上设置有收集口,连接座上连接有外收集袋,收集口正对采茶机排料端,其中连接座上还连接有内收集袋,内收集袋位于外收集袋内,内收集袋的开口与收集口贴合,内收集袋底部设有第一透气滤网,外收集袋底部设置有第二透气滤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由连接座、内收集袋和外收集袋组成的收集装置,在外收集袋内设置内收集袋,并且在内收集袋与外收集袋上均设置透气滤网,从采茶机排料端输送的切削茶叶,从收集口进入内收集袋内,从吹风机构一并进入的气流穿过第一透气滤网,进入内收集袋与外收集袋之间空腔中,随着进入收集装置的气流增多,位内收集袋和外收集袋之间的空气从第二透气滤网排出,从而有效避免因收集袋中气体过多,导致切削后的茶叶无法完全进入的现象发生。解决了现有茶叶收集装置多为单一套袋,未设置专门的出风结构,使得进风端与出风端位于同侧,当采茶机将过量空气输送至收集袋中后,空气只能从缝隙间排出,进入的空气和排出的空气发生碰撞,易导致茶叶无法完全进入收集装置的问题。进一步的,收集口的四周设置有固定片,固定片上设置有穿孔,内收集袋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孔,内收集袋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和穿孔的固定螺栓与固定片连接。可选的,相邻连接片间距相等。可选的,外收集袋内还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套接在内收集袋上,活动板上连接有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均从外收集袋内穿出,且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对称设置。可选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端部均设置有限位块,且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与外收集袋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的,第一透气滤网位于内收集袋底部上方,第二透气滤网位于外收集袋底部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1、设置由连接座、内收集袋和外收集袋组成的收集装置,在外收集袋内设置内收集袋,并且在内收集袋与外收集袋上均设置透气滤网,从采茶机排料端输送的切削茶叶,从收集口进入内收集袋内,从吹风机构一并进入的气流穿过第一透气滤网,进入内收集袋与外收集袋之间空腔中,随着进入收集装置的气流增多,位内收集袋和外收集袋之间的空气从第二透气滤网排出,从而有效避免因收集袋中气体过多,导致切削后的茶叶无法完全进入的现象发生。2、解决了现有茶叶收集装置多为单一套袋,未设置专门的出风结构,使得进风端与出风端位于同侧,当采茶机将过量空气输送至收集袋中后,空气只能从缝隙间排出,进入的空气和排出的空气发生碰撞,易导致茶叶无法完全进入收集装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活动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收集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为连接座、2为外收集袋、3为内收集袋、4为活动板、5为第一活动杆、6为第二活动杆、7为限位块、8为密封圈、9为穿孔、10为固定片、11为连接片、12为连接孔、13为固定螺栓、14为第一透气滤网、15为第二透气滤网、16为切削茶叶、17为收集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保护内容。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包括连接座1,连接座1与采茶机排料端连接,连接座1上设置有收集口17,连接座1上连接有外收集袋2,收集口17正对采茶机排料端,其中连接座1上还连接有内收集袋3,内收集袋3位于外收集袋2内,内收集袋3的开口与收集口17贴合,内收集袋3底部设有第一透气滤网14,外收集袋2底部设置有第二透气滤网15。使用中,设置由连接座、内收集袋和外收集袋组成的收集装置,在外收集袋内设置内收集袋,并且在内收集袋与外收集袋上均设置透气滤网,从采茶机排料端输送的切削茶叶,从收集口进入内收集袋内,从吹风机构一并进入的气流穿过第一透气滤网,进入内收集袋与外收集袋之间空腔中,随着进入收集装置的气流增多,位内收集袋和外收集袋之间的空气从第二透气滤网排出,从而有效避免因收集袋中气体过多,导致切削后的茶叶无法完全进入的现象发生。解决了现有茶叶收集装置多为单一套袋,未设置专门的出风结构,使得进风端与出风端位于同侧,当采茶机将过量空气输送至收集袋中后,空气只能从缝隙间排出,进入的空气和排出的空气发生碰撞,易导致茶叶无法完全进入收集装置的问题。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如图4所示,收集口17的四周设置有固定片10,固定片10上设置有穿孔9,内收集袋3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片11,连接片11上设置有连接孔12,内收集袋3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12和穿孔9的固定螺栓13与固定片10连接。使用中,通过设置的固定片和连接片,使得内收集袋能够与连接座进行连接,并且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需要安装时,可以将安装工具和固定螺栓从收集口进入内收集袋中,将固定片与连接片进行连接安装。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相邻连接片11间距相等。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1,如图3所示,外收集袋2内还设置有活动板4,活动板4套接在内收集袋3上,活动板4上连接有第一活动杆5和第二活动杆6,第一活动杆5和第二活动杆6均从外收集袋2内穿出,且第一活动杆5和第二活动杆6对称设置。使用中,在外收集袋内设置活动板,并且活动板套接在内收集袋上,同时在活动板上设置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使用者能够控制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使得活动板上下或者左右移动,从而将堆积在内收集袋中的切削茶叶16来回移动,大幅降低堆积的几率。实施例5基于实施例4,第一活动杆5和第二活动杆6的端部均设置有限位块7,且第一活动杆5和第二活动杆6与外收集袋2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8。使用中,设置限位块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来回移动时,因移动幅度过大进入外收集袋的可能,同时便于使用者操作。实施例6基于实施例1,第一透气滤网14位于内收集袋3底部上方,第二透气滤网15位于外收集袋2底部下方。使用中,将第一透气滤网设置在内收集袋底部上方,可以有效避免因切削茶叶堆积遮挡透气滤网的现象发生,将第二透气滤网设置在外收集袋底部下方,便于气体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包括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与采茶机排料端连接,连接座(1)上设置有收集口(17),连接座(1)上连接有外收集袋(2),所述收集口(17)正对采茶机排料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上还连接有内收集袋(3),所述内收集袋(3)位于外收集袋(2)内,内收集袋(3)的开口与收集口(17)贴合,内收集袋(3)底部设有第一透气滤网(14),所述外收集袋(2)底部设置有第二透气滤网(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包括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与采茶机排料端连接,连接座(1)上设置有收集口(17),连接座(1)上连接有外收集袋(2),所述收集口(17)正对采茶机排料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上还连接有内收集袋(3),所述内收集袋(3)位于外收集袋(2)内,内收集袋(3)的开口与收集口(17)贴合,内收集袋(3)底部设有第一透气滤网(14),所述外收集袋(2)底部设置有第二透气滤网(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茶机用茶叶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口(17)的四周设置有固定片(10),所述固定片(10)上设置有穿孔(9),所述内收集袋(3)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片(11),连接片(11)上设置有连接孔(12),内收集袋(3)通过依次穿过连接孔(12)和穿孔(9)的固定螺栓(13)与固定片(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红谭晓琴范虹利胡灿向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