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及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214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包括由四个二极管构在的整流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三稳压二极管、第四稳压二极管、第一变阻器和第二变阻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差分电路作稳压电源的取样比较电路,使得整个电源的输出动态范围大大改善。

A High Voltage DC Voltage Regulating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及电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及电源。
技术介绍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在许多场合都要求有长期稳定的高压直流电源,并且有时希望输出电压是可凋的。—般的稳压电路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即使做到,其输出的动态范围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及电源。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包括由四个二极管构在的整流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三稳压二极管、第四稳压二极管、第一变阻器和第二变阻器;所述第一电容并联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一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接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容的非接地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后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第十电阻的一端、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十电阻的一端接地,第四电容并联于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地之间;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变阻器的第一固定端连接,第一变阻器的动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变阻器的第二固定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变阻器的第一固定端连接,第二变阻器的动端与第二变阻器的第一固定端连接,第二变阻器的第二固定端接地。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源,包括电路板,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上的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及电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差分电路作稳压电源的取样比较电路,使得整个电源的输出动态范围大大改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包括由四个二极管VD1~VD4构在的整流电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三极管V1、第二三极管V2、第三三极管V3、第四三极管V4、第五三极管V5、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第二稳压二极管VD2、第三稳压二极管VD3、第四稳压二极管VD4、第一变阻器PR1和第二变阻器PR2;所述第一电容C1并联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容C1并联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接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五三极管V5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阴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第二电容C2的非接地端连接,第二三极管V1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阳极、第二稳压二极管VD2的阴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VD2的阳极与第五三极管V5的发射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五三极管V5的基极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三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后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第四三极管V4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第四三极管V4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VD3的阴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VD3的阳极与第四稳压二极管VD4的阴极连接,第四稳压二极管VD4的阳极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四三极管V4的基极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接地,第四电容C4并联于第三稳压二极管VD3的阴极与地之间;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变阻器PR1的第一固定端连接,第一变阻器PR1的动端与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连接,第一变阻器PR1的第二固定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变阻器PR2的第一固定端连接,第二变阻器PR2的动端与第二变阻器PR2的第一固定端连接,第二变阻器PR2的第二固定端接地。该电源具有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小,功耗低的特点,适合长期工作。其电原理图见图1。下面对其工作原理作简单的说明。20V左右的交流电压经桥堆VDl~VD4整流,电容C1、C2滤波后,在复合调整管集电极与地之间得到大约330V的直流电压,该电压经由电阻R1,第五稳压二极管VD5组成的前置稳压电路后,便可在输出端得到直流稳定电压。在图1中,VD5~VD8为不同规格的稳压二极管,它们在各自的电路中均起一定的稳压作用。稳压二极管VD5和电阻R1组成前置稳压电路。其稳压原理为:由于稳压二极管VD5给三极管V5的集电极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压值,保证了由三极管V1、V2组成的复合管的发射极处于正偏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小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的波动,而且可以改善稳压电源的调整率,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四个二极管构在的整流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三稳压二极管、第四稳压二极管、第一变阻器和第二变阻器;所述第一电容并联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一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接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容的非接地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后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第十电阻的一端、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十电阻的一端接地,第四电容并联于第三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地之间;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变阻器的第一固定端连接,第一变阻器的动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变阻器的第二固定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变阻器的第一固定端连接,第二变阻器的动端与第二变阻器的第一固定端连接,第二变阻器的第二固定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直流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四个二极管构在的整流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三稳压二极管、第四稳压二极管、第一变阻器和第二变阻器;所述第一电容并联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一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接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容的非接地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刁晨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