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8188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功补偿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无功补偿装置的主体和放置架,放置架的底部设有四组滚动件、两组连接杆和两组转动杆,放置架上设有限位件。当需要重新选择补偿点时,推动放置架使得滚动件发生转动即可实现对主体的移动运输,待主体移动至指定位置时,需要对放置架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主体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时取消限位件对转动杆的限位,旋转转动杆,连接杆和滚动件将发生转动,使得放置架抵触于地面,实现了对放置架和主体的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实现了对主体的移动运输,又实现了主体的稳定放置。

A Mobil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功补偿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无功补偿装置是一种用于动态抑制谐波、补偿无功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它能够对不同大小和频率的谐波进行快速跟踪补偿,并可以通过采样负载电流并进行各次谐波和无功的分离,控制并主动输出电流的大小、频率和相位,并且快速响应,抵消负载中相应电流,实现了动态跟踪补偿,而且可以既补谐波又补无功和不平衡。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118747U公开了无功补偿装置,包括一信号采集装置、一控制器、一电感单元以及一移动单元,信号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电网母线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电感单元包括一线圈以及一用于在线圈内沿线圈的轴线运动的铁芯,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单元调节铁芯在线圈内的长度。本技术的无功补偿装置能够自动调节电感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抗谐效果,方便无功补偿装置的现场安装和调试,充分适应谐波干扰频率的改变以及现场电网的实际情况。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这种无功补偿装置采用的是固定安装的方式,一旦电网运行方式或结构发生变化需要重新选择补偿点时,无法满足现场运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既实现了对主体的移动运输,又实现了主体的稳定放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的主体和供主体放置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底部设有四组用于带动放置架移动的滚动件、两组连接杆和两组用于带动滚动件转动从而使得放置架抵触于地面的转动杆,所述滚动件转动连接于放置架,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相邻的滚动件,所述连接杆的轴线沿着放置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连接杆,所述放置架上设有用于限位转动杆转动的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重新选择补偿点时,推动放置架使得滚动件发生转动即可实现对主体的移动运输,待主体移动至指定位置时,需要对放置架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主体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时取消限位件对转动杆的限位,旋转转动杆,连接杆和滚动件将发生转动,使得放置架抵触于地面,实现了对放置架和主体的固定,且限位件可限位转动杆转动,实现了对滚动件的收纳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两组呈对称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着放置架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放置架,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限位板,所述放置架上设有驱动两组限位板沿着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可驱动两组限位板沿着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两组限位板在移动过程中将带动两组转动杆运动并带动连接杆和滚动件转动,且两组连接杆的转动方向相反,当两组连接杆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时,滚动件则被收纳使得放置架抵触于地面,实现了对放置架和主体的固定,当两组连接杆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时,滚动件则抵触于地面,此时即可实现对放置架和主体的移动运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架和两组呈对称设置的双向丝杆,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放置架底部,所述双向丝杆螺纹连接于两组限位板且转动连接于支撑架,所述双向丝杆的轴线沿着放置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螺纹配合于双向丝杆的螺纹槽,两组所述限位板上的螺纹槽的旋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两组双向丝杆时,两组限位板将朝着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滚动件运动,实现了对放置架和主体的移动或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架上设有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组转动轮和传送带,所述转动轮固定套设于双向丝杆外,所述传送带紧绷缠绕于两组转动轮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其中一组双向丝杆转动时,转动轮和传送带将发生传动,使得两组双向丝杆发生同步同向转动,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组所述双向丝杆上固定有便于旋转双向丝杆的摇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摇杆旋转双向丝杆,便于搬运人员的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架上设有便于将主体推动至放置架上的引坡,所述引坡上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所述引坡的下表面与放置架的下表面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架抵触于地面时,引坡的下表面将抵触地面,便于搬运人员将主体推动至放置架上,节约了人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坡与放置架呈便于倾斜面贴合于放置架上表面的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引坡无需使用时,可转动引坡使得引坡的倾斜面贴合于放置架上表面,实现了对引坡的收纳,从而减少了搬运人员因误碰到引坡而导致磕碰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架上固定有两组挡板,两组所述挡板沿着放置架的宽度方向对称设于放置架的两侧,其中一组所述挡板上固定有便于推动放置架的推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挡板实现了对主体的限位,保证了主体移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且搬运人员通过推手便于推动放置架和主体运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连接杆和转动杆的设置,既可实现对放置架和主体的移动运输,又可实现对放置架和主体的固定;2.驱动组件的设置,通过旋转摇杆即可实现对放置架和主体的移动运输或固定,操作方便;3.引坡的设置,便于搬运人员将主体推动至放置架上,节约了人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表示驱动组件的剖视图。图中:1、主体;2、放置架;21、滚动件;22、连接杆;23、转动杆;24、限位板;241、螺纹槽;3、驱动组件;31、支撑架;32、双向丝杆;33、转动轮;34、传送带;35、摇杆;4、引坡;5、挡板;6、推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的主体1和放置架2,放置架2上设有引坡4,引坡4上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倾斜面,引坡4的下表面与放置架2的下表面齐平,当放置架2抵触于地面时,引坡4的下表面将抵触地面,便于搬运人员将主体1推动至放置架2上。引坡4与放置架2呈转动连接,当引坡4在无需使用时,可转动引坡4使得倾斜面贴合于放置架2的上表面,实现了对引坡4的收纳。放置架2上固定有两组挡板5,两组挡板5沿着放置架2的宽度方向对称设于放置架2的两侧,实现了对主体1的限位,保证了主体1移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一组挡板5上固定有推手6,通过推手6便于搬运人员推动放置架2。如图1和图2所示,放置架2的底部设有四组滚动件21、两组连接杆22和两组转动杆23,滚动件21为万向轮,滚动件21转动连接于放置架2,连接杆22固定连接于相邻的滚动件21,连接杆22的轴线沿着放置架2的宽度方向设置,转动杆23转动连接于连接杆22,放置架2上设有限位件。当需要重新选择补偿点时,推动放置架2使得滚动件21发生转动即可实现对主体1的移动运输,待主体1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取消限位件对转动杆23的限位,旋转转动杆23,连接杆22和滚动件21将发生转动,使得放置架2抵触于地面,实现了对放置架2和主体1的固定。限位件包括两组呈对称设置的限位板24,限位板24沿着放置架2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放置架2,转动杆23转动连接于限位板24,放置架2上设有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包括支撑架31和两组呈对称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的主体(1)和供主体(1)放置的放置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2)的底部设有四组用于带动放置架(2)移动的滚动件(21)、两组连接杆(22)和两组用于带动滚动件(21)转动从而使得放置架(2)抵触于地面的转动杆(23),所述滚动件(21)转动连接于放置架(2),所述连接杆(22)固定连接于相邻的滚动件(21),所述连接杆(22)的轴线沿着放置架(2)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转动杆(23)转动连接于连接杆(22),所述放置架(2)上设有用于限位转动杆(23)转动的限位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的主体(1)和供主体(1)放置的放置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2)的底部设有四组用于带动放置架(2)移动的滚动件(21)、两组连接杆(22)和两组用于带动滚动件(21)转动从而使得放置架(2)抵触于地面的转动杆(23),所述滚动件(21)转动连接于放置架(2),所述连接杆(22)固定连接于相邻的滚动件(21),所述连接杆(22)的轴线沿着放置架(2)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转动杆(23)转动连接于连接杆(22),所述放置架(2)上设有用于限位转动杆(23)转动的限位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两组呈对称设置的限位板(24),所述限位板(24)沿着放置架(2)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放置架(2),所述转动杆(23)转动连接于限位板(24),所述放置架(2)上设有驱动两组限位板(24)沿着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支撑架(31)和两组呈对称设置的双向丝杆(32),所述支撑架(31)固定于放置架(2)底部,所述双向丝杆(32)螺纹连接于两组限位板(24)且转动连接于支撑架(31),所述双向丝杆(32)的轴线沿着放置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康茂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国邦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