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直流远供通信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8188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直流远供通信电源装置,升压模块输入端连接太阳能模块输入的直流电压,升压模块输出端连接多个远端降压模块,多个远端降压模块分别连接多个‑48V通信设备,监控系统连接交流配电单元、48V直流配电单元,交流配电单元输出端连接48V直流配电单元,48V直流配电单元分别连接48V蓄电池组、多个‑48V通信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常规光伏基站的电压从直流48V升压到直流240V‑280V后进行远程传输,在信号覆盖末端加装DC/DC降压电源模块,为远端的末端通信设备提供‑48V电力供给。在通信基站相对不增加光伏装机容量的情况下,为末端通信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有效地控制了建维成本。

A Photovoltaic DC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直流远供通信电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伏供电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直流远供通信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而伴随移动通讯进入5G商用化时代,对运营商无线信号覆盖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催生着光伏发电设备在户外无线通讯领域应用范围越来越深入。鉴于户外通信基站大多安装在远离市电供电范围的场景特点,太阳能通讯基站就成为各大运营商解决户外通讯基站供电模式的最佳解决方案。目前,光伏发电在无线通信领域主要应用模式还是处于“一站一建”的传统模式,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解决长距离隧道、复杂山地环境和基站综合建设成本等因素对移动信号有效覆盖的影响。目前光伏通信基站技术还处在“一个机房建设一个光伏站点”传统的应用模式,随着信号覆盖区域及距离的不断延伸,比如山地弯道等复杂的地理环境严重制约了站点在有效覆盖距离内的信号不能实现覆盖盲区。从传统的光伏供电解决方式上,就是不断增加新的直放点来解决盲区的问题,从而导致建设和维护成本不断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直流远供通信电源装置,实现运营商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直放站点情况下消除信号盲区,极大提升移动信号覆盖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直流远供通信电源装置,包括升压模块、多个远端降压模块、监控系统、交流配电单元、48V直流配电单元、48V蓄电池组、多个-48V通信设备,所述升压模块输入端连接太阳能模块输入的直流电压,所述升压模块输出端连接多个远端降压模块,所述多个远端降压模块分别连接多个-48V通信设备,监控系统连接交流配电单元、48V直流配电单元,所述交流配电单元输出端连接48V直流配电单元,所述48V直流配电单元分别连接48V蓄电池组、多个-48V通信设备。优选地,所述升压模块包括NE555芯片、CD4017芯片,所述NE555芯片的2、6脚均连接可变电阻R2一端、电容C1一端,所述NE555芯片的7脚连接可变电阻R2另一端以及电阻R1一端,所述电阻R1另一端连接NE555芯片的4、8脚和9V直流电源,所述电容C1另一端接地,所述NE555芯片的1脚接地,所述NE555芯片的5脚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NE555芯片的3脚连接CD4017芯片的14脚,所述NE555芯片的3脚、2脚、4脚、7脚、10脚、1脚分别通过电阻R3、R4、R5、R6、R7、R8连接NPN三极管V1、V2、V3、V4、V5、V6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V1、V2、V3、V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2、VD3、VD4、VD5的负极,所述NPN三极管V1、V2、V3、V4、V5、V6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NPN三极管V6的集电极连接PNP三极管的V7的基极,所述PNP三极管的V7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VD2、VD3、VD4、VD5的正极,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7负极、所述电容C7正极连接电容C6负极、所述电容C6正极连接电容C5负极、所述电容C5正极连接电容C4负极、所述电容C4正极连接电容C3负极、所述电容C3正极连接输出端OUT,所述电容C3、C4、C5、C6、C7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1、VD2、VD3、VD4、VD5的负极。优选地,所述二极管VD1、VD2、VD3、VD4、VD5的正极输入电压为直流30-48V。优选地,所述电容C3、C4、C5、C6、C7为充电电压为额定充电电压48V超级电容。优选地,所述远端降压模块为型号MDJ300-300S48的DC-DC降压模块,输入直流200V-400V,输出直流48V。优选地,所述监控系统为工业计算机。优选地,所述交流配电单元为交流稳压器。优选地,所述48V直流配电单元为型号MAY50-220S48的交流转直流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利用现有光伏控制系统平台和升压模块进行有效系统集成和管理,并考虑到2000m距离范围内的压降或损耗等综合因素,将常规光伏基站的电压从48V升压到240V-280V,并将升压后的光伏电力进行远程传输,在信号覆盖末端加装DC/DC降压电源模块,为远端的末端通信设备提供-48V电力供给。这样,在通信基站相对不增加光伏装机容量的情况下,利用本技术的光伏直流远程传输装置,为隧道内的末端通信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有效地控制了建维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升压模块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所示,一种光伏直流远供通信电源装置,包括升压模块1、多个远端降压模块2、监控系统3、交流配电单元4、48V直流配电单元5、48V蓄电池组6、多个-48V通信设备7,升压模块1输入端连接太阳能模块输入的直流电压,升压模块1输出端连接多个远端降压模块2,多个远端降压模块2分别连接多个-48V通信设备7,监控系统3连接交流配电单元4、48V直流配电单元5,交流配电单元4输出端连接48V直流配电单元5,48V直流配电单元5分别连接48V蓄电池组6、多个-48V通信设备7。如图2所示,升压模块1包括NE555芯片、CD4017芯片,NE555芯片的2、6脚均连接可变电阻R2一端、电容C1一端,NE555芯片的7脚连接可变电阻R2另一端以及电阻R1一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NE555芯片的4、8脚和9V直流电源,电容C1另一端接地,NE555芯片的1脚接地,NE555芯片的5脚通过电容C2接地,NE555芯片的3脚连接CD4017芯片的14脚,NE555芯片的3脚、2脚、4脚、7脚、10脚、1脚分别通过电阻R3、R4、R5、R6、R7、R8连接NPN三极管V1、V2、V3、V4、V5、V6的基极,NPN三极管V1、V2、V3、V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2、VD3、VD4、VD5的负极,NPN三极管V1、V2、V3、V4、V5、V6的发射极均接地,NPN三极管V6的集电极连接PNP三极管的V7的基极,PNP三极管的V7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VD2、VD3、VD4、VD5的正极,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7负极、电容C7正极连接电容C6负极、电容C6正极连接电容C5负极、电容C5正极连接电容C4负极、电容C4正极连接电容C3负极、电容C3正极连接输出端OUT,电容C3、C4、C5、C6、C7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1、VD2、VD3、VD4、VD5的负极。其中,二极管VD1、VD2、VD3、VD4、VD5的正极输入电压为直流30-48V。电容C3、C4、C5、C6、C7为充电电压为额定充电电压48V超级电容。如图2所示,升压模块1的工作原理是:IC1为定时器,输出频率由外围定时元件R2、C1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直流远供通信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模块(1)、多个远端降压模块(2)、监控系统(3)、交流配电单元(4)、48V直流配电单元(5)、48V蓄电池组(6)、多个‑48V通信设备(7),所述升压模块(1)输入端连接太阳能模块输入的直流电压,所述升压模块(1)输出端连接多个远端降压模块(2),所述多个远端降压模块(2)分别连接多个‑48V通信设备(7),监控系统(3)连接交流配电单元(4)、48V直流配电单元(5),所述交流配电单元(4)输出端连接48V直流配电单元(5),所述48V直流配电单元(5)分别连接48V蓄电池组(6)、多个‑48V通信设备(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直流远供通信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模块(1)、多个远端降压模块(2)、监控系统(3)、交流配电单元(4)、48V直流配电单元(5)、48V蓄电池组(6)、多个-48V通信设备(7),所述升压模块(1)输入端连接太阳能模块输入的直流电压,所述升压模块(1)输出端连接多个远端降压模块(2),所述多个远端降压模块(2)分别连接多个-48V通信设备(7),监控系统(3)连接交流配电单元(4)、48V直流配电单元(5),所述交流配电单元(4)输出端连接48V直流配电单元(5),所述48V直流配电单元(5)分别连接48V蓄电池组(6)、多个-48V通信设备(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直流远供通信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1)包括NE555芯片、CD4017芯片,所述NE555芯片的2、6脚均连接可变电阻R2一端、电容C1一端,所述NE555芯片的7脚连接可变电阻R2另一端以及电阻R1一端,所述电阻R1另一端连接NE555芯片的4、8脚和9V直流电源,所述电容C1另一端接地,所述NE555芯片的1脚接地,所述NE555芯片的5脚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NE555芯片的3脚连接CD4017芯片的14脚,所述NE555芯片的3脚、2脚、4脚、7脚、10脚、1脚分别通过电阻R3、R4、R5、R6、R7、R8连接NPN三极管V1、V2、V3、V4、V5、V6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V1、V2、V3、V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2、VD3、VD4、VD5的负极,所述NPN三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少华谢毅贤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奥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