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标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09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反光标牌,基层上覆盖金属反射层、荧光层和导光层,导光层设标识槽和围框槽,围框槽围绕导光层的边缘一周;标识槽侧壁上和围框槽侧壁上均设挡光层;标识槽内的底层荧光层上设第一玻璃微珠层、第一加强荧光层和第一变色层;围框槽内的底层荧光层上设第二玻璃微珠层、第二加强荧光层和第二变色层;导光层上覆盖透明保护层,形成第一空气层和第二空气层;透明保护层上覆盖防粘贴层;基层下表面覆盖压敏胶层和防粘纸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光线暗淡、车辆没有开灯时,仍可以提供指示,且具有防止小广告粘贴的功能。

Reflective 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光标牌
本技术涉及防护指示
,具体是一种反光标牌。
技术介绍
加强交通管理,确保交通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的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而增加交通标志、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车辆标识、指示标志的设置是交通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标志牌一般设置在交通道路、厂矿、建筑工地、电力设施、交通运输等应注意安全的场所,向人们敲响安全警钟,是企事业单位做好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工作的得力助手。而反光标牌在白天以其鲜艳色彩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其明亮的反光效果可以有效地增强人的识别能力,看清目标,引起警觉,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成为道路交通不可缺少的安全卫士,有着明显的社会效益。现有的反光标牌虽然能够起到反光作用,但是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只有在强光下才能起到醒目的提示作用,在光线暗淡的情况下,反光效果就不明显,特别是当车辆灯坏了的情况下,传统的反光标牌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由此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危害出行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反光标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光标牌在光线暗淡时起不到警示作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光标牌,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金属反射层,所述金属反射层的上表面覆盖有底层荧光层,所述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覆盖有导光层,由所述导光层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标识槽和围框槽,所述标识槽和围框槽穿通所述导光层至所述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所述围框槽围绕所述导光层的边缘一周;所述标识槽的侧壁上和所述围框槽的侧壁上均设有挡光层;所述标识槽内的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玻璃微珠层,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层上覆盖有第一加强荧光层,所述第一加强荧光层上覆盖有第一变色层;所述围框槽内的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玻璃微珠层,所述第二玻璃微珠层上覆盖有第二加强荧光层,所述第二加强荧光层上覆盖有第二变色层;所述导光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与所述第一变色层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与所述第二变色层之间形成第二空气层;所述透明保护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防粘贴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覆盖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的下表面覆盖有防粘纸层。进一步地,所述标识槽的侧壁和所述围框槽的侧壁均与所述底层荧光层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基层为聚碳酸酯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或聚氯乙烯层。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反射层为铝涂层、银涂层、铜涂层或钛涂层。进一步地,所述底层荧光层、第一加强荧光层和第二加强荧光层均为导光级树脂混合荧光粉凝固而成。进一步地,第一变色层和第二变色层为温致变色层或光致变色层。进一步地,所述压敏胶层为树脂类压敏胶层或橡胶类压敏胶层。进一步地,所述标识槽在所述反光标牌的上表面形成文字和/或图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在光线充足的情况,外部的光线照射到本技术上,由金属反射层和玻璃微珠层直接反射,为司机提供警示;玻璃微珠层可以提高标识槽和围框槽处的亮度,使图案和文字更醒目;第一变色层和第二变色层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换不同的颜色,即具有美观的效果,又可以提示环境状况;在光线不足的情况,底层荧光层自动发光,一部分经导光层、透明保护层、防粘贴层直接导出,一部分经玻璃微珠层、加强荧光层、变色层、空气层、透明保护层和防粘贴层导出,使得反光标牌整体发出光线,具有可辨识性;第一加强荧光层和第二加强荧光层自动发光,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变色层、空气层、透明保护层和防粘贴层直接导出,一部分经玻璃微珠层反射后再经变色层、空气层、透明保护层和防粘贴层导出;第一加强荧光层和第二加强荧光层加强标识槽和围框槽处的亮度,凸显图案和文字;第一空气层和第二空气层使得光线进行混匀,使得出光更加柔和明亮;挡光层避免标识槽、围框槽内的光线与相邻的导光层内的光线互相影响,使得出光图案和文字更加清晰。本技术在光线暗淡、车辆没有开灯时,仍可以提供指示,且具有防止小广告粘贴的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层;2、金属反射层;3、底层荧光层;4、导光层;5、标识槽;6、围框槽;7、挡光层;8、第一玻璃微珠层;9、第一加强荧光层;10、第一变色层;11、第二玻璃微珠层;12、第二加强荧光层;13、第二变色层;14、透明保护层;15、第一空气层;16、第二空气层;17、防粘贴层;18、压敏胶层;19、防粘纸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反光标牌,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为聚碳酸酯层,也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或聚氯乙烯层。所述基层1的上表面覆盖有金属反射层2,所述金属反射层2为铝涂层,也可以采用银涂层、铜涂层或钛涂层;所述金属反射层2的上表面覆盖有底层荧光层3,所述底层荧光层3的上表面覆盖有导光层4,由所述导光层4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标识槽5和围框槽6,所述标识槽5和围框槽6穿通所述导光层4至所述底层荧光层3的上表面;所述围框槽6围绕所述导光层4的边缘一周;本实施例中,围框槽6形成长方形框,标识槽5位于长方形框内,形成指示箭头;标识槽5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成各种图案、文字或者二者的结合。所述标识槽5的侧壁上和所述围框槽6的侧壁上均设有挡光层7;本实施例中,所述标识槽5的侧壁和所述围框槽6的侧壁均与所述底层荧光层3垂直。所述标识槽5内的底层荧光层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玻璃微珠层8,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层8上覆盖有第一加强荧光层9,所述第一加强荧光层9上覆盖有第一变色层10;所述围框槽6内的底层荧光层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玻璃微珠层11,所述第二玻璃微珠层11上覆盖有第二加强荧光层12,所述第二加强荧光层12上覆盖有第二变色层13。所述导光层4的上表面覆盖有透明保护层14,所述透明保护层14与所述第一变色层10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层15,所述透明保护层14与所述第二变色层13之间形成第二空气层16;第一空气层15和第二空气层16使得光线进行混匀,使得出光更加柔和明亮。所述透明保护层14的上表面覆盖有防粘贴层17,可以防止粘贴小广告。所述基层1的下表面覆盖压敏胶层18,所述压敏胶层18为树脂类压敏胶层18,也可以采用橡胶类压敏胶层18。所述压敏胶层18的下表面覆盖有防粘纸层19。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层荧光层3、第一加强荧光层9和第二加强荧光层12均为导光级树脂混合荧光粉凝固而成。荧光粉在白天吸收光能,在夜间自动发光。本实施例中,第一变色层10和第二变色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光标牌,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金属反射层,所述金属反射层的上表面覆盖有底层荧光层,所述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覆盖有导光层,由所述导光层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标识槽和围框槽,所述标识槽和围框槽穿通所述导光层至所述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所述围框槽围绕所述导光层的边缘一周;所述标识槽的侧壁上和所述围框槽的侧壁上均设有挡光层;所述标识槽内的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玻璃微珠层,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层上覆盖有第一加强荧光层,所述第一加强荧光层上覆盖有第一变色层;所述围框槽内的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玻璃微珠层,所述第二玻璃微珠层上覆盖有第二加强荧光层,所述第二加强荧光层上覆盖有第二变色层;所述导光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与所述第一变色层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与所述第二变色层之间形成第二空气层;所述透明保护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防粘贴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覆盖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的下表面覆盖有防粘纸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标牌,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金属反射层,所述金属反射层的上表面覆盖有底层荧光层,所述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覆盖有导光层,由所述导光层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标识槽和围框槽,所述标识槽和围框槽穿通所述导光层至所述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所述围框槽围绕所述导光层的边缘一周;所述标识槽的侧壁上和所述围框槽的侧壁上均设有挡光层;所述标识槽内的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玻璃微珠层,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层上覆盖有第一加强荧光层,所述第一加强荧光层上覆盖有第一变色层;所述围框槽内的底层荧光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玻璃微珠层,所述第二玻璃微珠层上覆盖有第二加强荧光层,所述第二加强荧光层上覆盖有第二变色层;所述导光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与所述第一变色层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与所述第二变色层之间形成第二空气层;所述透明保护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防粘贴层;所述基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秀莺
申请(专利权)人:新道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