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050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包括工作台、支撑件、顶杆装置、压模装置和气动装置,气动装置设置有气管、气管移动控制机构和气动机构,气管沿轴线开始有通孔,气动机构连接气管的一端并可给通孔提供高压气体,气管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气管沿X轴方向移动,压模装置设置有上模、上模移动控制机构和下模,上模开设有第一凹槽,下模开设有第二凹槽,上模移动控制机构控制上模沿Z轴方向移动,支撑件开设有第三凹槽,顶杆装置设置有顶杆和顶杆移动控制机构,顶杆移动控制机构控制顶杆沿X轴方向移动,通孔、套筒、芯轴和顶杆可共轴设置。该嵌入机的生产效率高且节约成本,产品的合格率高且操作简单。

An Embedding Machine for Handling Box Rolle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
本技术涉及打印耗材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
技术介绍
激光打印机利用光、电、热的物理、化学原理通过相互作用输出文字或图像。基本过程可分为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清洁、消电等七个步骤。首先,感光鼓表面由充电辊均匀地充电。激光扫描器向感光鼓发射含有图像信息的经过调制的激光,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与待复制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接着,来自显影辊的碳粉转而吸附在感光鼓表面上使静电潜像转换成可视图像。随着感光鼓的旋转及经转印辊对纸张等记录介质背面施加的正电压作用,对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了可视图像的带负电荷的碳粉产生吸引力,由碳粉形成的可视图像即被转印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随后进入加热辊和加压辊形成的定影组件,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碳粉粒子熔入记录介质的纤维中,于是碳粉形成的可视图像完全固化于记录介质上,即完成了基本的成像动作。适用于激光打印机的处理盒具有橡胶辊及海绵辊,上述的辊体是在柔性套筒的轴孔穿入芯轴成型的。目前处理盒辊体的生产工艺是由一个人往套筒的轴孔内充高压气,同时另一个人将浸有润滑剂的芯轴推入套筒的轴孔内,然后按尺寸要求将套筒的两端切割平齐。这样的操作工艺存在以下弊端:1、要两个人协同操作,生产效率低;2、手工操作容易导致柔性套筒变形损坏;3、柔性套筒预留尺寸比实际尺寸大,插入芯轴后再切平两端,造成原材料的浪费,污染环境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且节约成本、产品合格率高且操作简单的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处理盒辊体包括芯轴和套在芯轴上的套筒,嵌入机包括工作台、支撑件、顶杆装置、压模装置和气动装置,气动装置、压模装置、支撑件和顶杆装置沿X轴方向依次地位于工作台上,气动装置设置有气管、气管移动控制机构和气动机构,气管沿轴线开始有通孔,气动机构连接气管的一端并可给通孔提供高压气体,气管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气管沿X轴方向移动,压模装置设置有上模、上模移动控制机构和下模,上模开设有第一凹槽,下模开设有第二凹槽,下模安装在工作台上,上模移动控制机构控制上模沿Z轴方向移动,第二凹槽可放置套筒,第一凹槽可抵压在套筒的外周面上,支撑件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可放置芯轴,顶杆装置设置有顶杆和顶杆移动控制机构,顶杆移动控制机构控制顶杆沿X轴方向移动,通孔、套筒、芯轴和顶杆可共轴设置,气管的另一端可抵靠在第二凹槽上的套筒远离支撑件的一端,顶杆的一端可抵压在第三凹槽上的芯轴远离下模的一端。由此可见,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在进行处理盒辊体组装成型过程中,通过压模装置有利于套筒的防护,在组装成型过程中防止套筒变形或爆管,有效提高产品合格率。并且,气动机构通过气管的通孔给套筒的轴孔提供高压气体,方便芯轴推入套筒的轴孔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该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的结构简单,安装简易且适用广泛,自动化操作容易,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的方案是,气管移动控制机构、上模移动控制机构和顶杆移动控制机构均为气缸驱动。进一步的方案是,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沿X轴方向延伸,气动装置还设置有第一移动座,气管与第一移动座连接,气管移动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移动座在第一滑轨上移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沿X轴方向延伸,顶杆装置还设置有第二移动座,顶杆与第二移动座连接,顶杆移动控制机构控制第二移动座在第二滑轨上移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嵌入机还包括芯轴上料装置,芯轴上料装置在Y轴方向上位于支撑件的侧面,芯轴上料装置设置有箱体、上料板以及上料板移动控制机构,箱体隔开有蓄料仓和送料仓,蓄料仓上开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开槽,蓄料仓用于放置若干个芯轴,上料板在Z轴方向上位于开槽的下方,上料板移动控制机构可控制上料板在Z轴方向上穿过开槽移动,送料仓邻接支撑件的侧面开设有送料口,送料口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三凹槽的上方。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嵌入机还包括上下料装置,上下料装置设置有上下料架驱动机构、两个上下料架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在Y轴方向上位于下模的侧面,并且两个支撑架的一端安装在工作台上,两个上下料架在Y轴方向上贯穿下模和工作台设置,支撑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四凹槽,两个支撑架的相对两个第四凹槽用于支撑套筒的两端,上下料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五凹槽,上下料架驱动机构可控制两个上下料架同步在Z轴方向上和Y轴方向上移动,两个上下料架的相对两个第五凹槽用于支撑套筒的两端。由此可见,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通过自动化上下料,实现处理盒辊体组装成型全过程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生产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芯轴上料装置还设置有移动板和调节件,移动板沿Y方向延伸地跨越在蓄料仓和送料仓内,调节件可控制移动板沿X轴方向移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节件贯穿箱体X轴方向的侧面并螺纹配合,调节件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送料仓在Z轴方向上的底部相对于工作台倾斜设置。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上料板移动控制机构为气缸驱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嵌入机的第一视角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嵌入机的第二视角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嵌入机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处理盒辊体包括芯轴10和套在芯轴10上的套筒9。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1包括工作台2、支撑件5、顶杆装置6、压模装置4、气动装置3、芯轴上料装置7和上下料装置8,气动装置3、压模装置4、支撑件5和顶杆装置6沿X轴方向依次地位于工作台2上。其中,工作台2上设置有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第一滑轨21沿X轴方向延伸,第二滑轨22沿X轴方向延伸。气动装置设置3有第一移动座32、气管31、气管移动控制机构33和气动机构(未标示),气管31与第一移动座32连接,气管移动控制机构33控制第一移动座32在第一滑轨21上移动,同时带动气管31沿X轴方向移动。气管31沿轴线开始有通孔(未标示),气动机构连接气管31的一端并可给通孔提供高压气体。本实施例气管移动控制机构33为气缸驱动。压模装置4设置有龙门架44、上模41、上模移动控制机构43和下模42,上模41开设有第一凹槽411,下模42开设有第二凹槽421,并且下模42安装在工作台2上。上模移动控制机构43控制上模41沿Z轴方向移动,第二凹槽421可放置套筒9,第一凹槽411可抵压在套筒9的外周面上。本实施例第一凹槽411和第二凹槽421均呈类似V型槽设置,并且上模移动控制机构43为气缸驱动,该上模移动控制机构43在Z轴方向上安装在龙门架44的上方,上模41在Z轴方向上位于龙门架44内,上模移动控制机构43的驱动杆与上模41连接。支撑件5开设有第三凹槽51,第三凹槽51可放置芯轴10。本实施例第三凹槽51呈类似V型槽设置。顶杆装置6设置有第二移动座62、顶杆61和顶杆移动控制机构63,顶杆61与第二移动座62连接,顶杆移动控制机构63控制第二移动座62在第二滑轨22上移动,同时带动顶杆61沿X轴方向移动。本实施例顶杆移动控制机构63为气缸驱动。本实施例通孔、第二凹槽421上的套筒9、第三凹槽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所述处理盒辊体包括芯轴和套在所述芯轴上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机包括工作台、支撑件、顶杆装置、压模装置和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所述压模装置、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顶杆装置沿X轴方向依次地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气动装置设置有气管、气管移动控制机构和气动机构,所述气管沿轴线开始有通孔,所述气动机构连接所述气管的一端并可给所述通孔提供高压气体,所述气管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气管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压模装置设置有上模、上模移动控制机构和下模,所述上模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模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下模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上模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上模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凹槽可放置所述套筒,所述第一凹槽可抵压在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上;所述支撑件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可放置所述芯轴;所述顶杆装置设置有顶杆和顶杆移动控制机构,所述顶杆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顶杆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通孔、所述套筒、所述芯轴和所述顶杆可共轴设置,所述气管的另一端可抵靠在所述第二凹槽上的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所述顶杆的一端可抵压在所述第三凹槽上的所述芯轴远离所述下模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盒辊体的嵌入机,所述处理盒辊体包括芯轴和套在所述芯轴上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机包括工作台、支撑件、顶杆装置、压模装置和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所述压模装置、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顶杆装置沿X轴方向依次地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气动装置设置有气管、气管移动控制机构和气动机构,所述气管沿轴线开始有通孔,所述气动机构连接所述气管的一端并可给所述通孔提供高压气体,所述气管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气管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压模装置设置有上模、上模移动控制机构和下模,所述上模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模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下模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上模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上模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凹槽可放置所述套筒,所述第一凹槽可抵压在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上;所述支撑件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可放置所述芯轴;所述顶杆装置设置有顶杆和顶杆移动控制机构,所述顶杆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顶杆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通孔、所述套筒、所述芯轴和所述顶杆可共轴设置,所述气管的另一端可抵靠在所述第二凹槽上的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所述顶杆的一端可抵压在所述第三凹槽上的所述芯轴远离所述下模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移动控制机构、所述上模移动控制机构和所述顶杆移动控制机构均为气缸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沿X轴方向延伸;所述气动装置还设置有第一移动座,所述气管与所述第一移动座连接,所述气管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移动座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沿X轴方向延伸;所述顶杆装置还设置有第二移动座,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移动座连接,所述顶杆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二移动座在所述第二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向朝前赵芳卢航飞陈德区赵伟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春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