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辊和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66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激光打印机的处理盒和该处理盒的导电辊,导电辊包括芯轴;第一弹性层,第一弹性层可导电并套接在芯轴的外周面上,第一弹性层由回收材料制成;第二弹性层,第二弹性层可导电并套接在第一弹性层的外周面上,第二弹性层由全新材料制成。导电辊可利用回收弹性层再生成第一弹性层,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能环保。同时,第二弹性层由全新材料制成,确保导电辊的质量。而且,导电辊的再生生产效率高,再生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辊和处理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激光打印机的处理盒的导电辊,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导电辊的处理盒。
技术介绍
激光打印机利用光、电、热的物理、化学原理通过相互作用输出文字或图像。基本过程可分为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清洁、消电等七个步骤。首先,感光鼓表面由充电辊均匀地充电。激光扫描器向感光鼓发射含有图像信息的经过调制的激光,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与待复制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接着,来自显影辊的碳粉转而吸附在感光鼓表面上使静电潜像转换成可视图像。随着感光鼓的旋转及经转印辊对纸张等记录介质背面施加的正电压作用,对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了可视图像的带负电荷的碳粉产生吸引力,由碳粉形成的可视图像即被转印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随后进入加热辊和加压辊形成的定影组件,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碳粉粒子熔入记录介质的纤维中,于是碳粉形成的可视图像完全固化于记录介质上,即完成了基本的成像动作。其中,适用于激光打印的充电辊、显影辊和转印辊均为具有导电性能的导电辊,导电辊由导电性芯轴和设置在导电性芯轴外周的弹性层构成,弹性层也具有导电性。处理盒作为打印耗材,所储存的碳粉用完之后便作为废品处理。现有对处理盒的导电辊进行回收利用基本上只针对导电性芯轴,即去除掉设置在导电性芯轴外周的弹性层,只回收利用导电性芯轴。随着设置在导电性芯轴外周的弹性层只能被去除丢弃,既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又严重影响了处理盒的再生回收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利用回收弹性层、节能环保且再生成本低的导电辊。<br>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导电辊的处理盒。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电辊,包括芯轴;第一弹性层,第一弹性层可导电并套接在芯轴的外周面上,第一弹性层由回收材料制成;第二弹性层,第二弹性层可导电并套接在第一弹性层的外周面上,第二弹性层由全新材料制成。由以上方案可见,导电辊可利用回收弹性层再生成第一弹性层,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能环保。同时,第二弹性层由全新材料制成,确保导电辊的质量。而且,导电辊的再生生产效率高,再生成本低。第一弹性层是发泡层,由回收材料(废料)制成,无需添加大量油料便可降低硬度,从而制成低硬度的第一弹性层。现有的低硬度弹性层都需要加入很多油料,油料过多会使弹性层的物性变差,且回弹性较差,被压缩后出现永久变形。而本技术无需添加大量油料便可制成低硬度的第一弹性层,在保障第一弹性层的物性同时,避免大量油料析出污染环境,节能环保。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弹性层的外周直径为16.0毫米至20.0毫米,第二弹性层的外周直径为18.0毫米至22.0毫米。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弹性层的外周具有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第二弹性层的内周具有第二凸起或第二凹槽,第一凸起嵌合入第二凹槽内/第二凸起嵌合入第一凹槽内,从而增强第一弹性层与第二弹性层之间的结合力,防止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之间产生松动和变形问题,提高导电辊的质量。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凸起/第一凹槽沿第一弹性层的周向延伸,第二凹槽与第一凸起适配设置/第二凸起与第一凹槽适配设置。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凸起/第一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段,至少两段第一凸起/第一凹槽在第一弹性层的轴向上相互平行设置。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凸起/第一凹槽沿第一弹性层的轴向延伸,第二凹槽与第一凸起适配设置/第二凸起与第一凹槽适配设置。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凸起/第一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段,至少两段第一凸起/第一凹槽在第一弹性层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芯轴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凹槽,至少两个第三凹槽均位于第一弹性层的轴向区域内,每一个第三凹槽内填充有粘合剂。由以上方案可见,导电辊的芯轴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凹槽,在第三凹槽内涂覆粘合剂,第三凹槽内涂覆粘合剂的密度性强,从而增强第一弹性层与芯轴之间的结合力,防止第一弹性层松动和变形,提高导电辊的质量,并且节约了粘合剂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防止芯轴在第一弹性层套接的区域生锈,第三凹槽内涂覆粘合剂的效率高且自动化程度高。进一步的方案是,其中两个第三凹槽在芯轴的轴向上分别靠近第一弹性层的两端。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导电辊,导电辊包括芯轴;第一弹性层,第一弹性层可导电并套接在芯轴的外周面上,第一弹性层由回收材料制成;第二弹性层,第二弹性层可导电并套接在第一弹性层的外周面上,第二弹性层由全新材料制成。由以上方案可见,处理盒的导电辊可利用回收弹性层再生成第一弹性层,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能环保。同时,第二弹性层由全新材料制成,确保导电辊的质量。而且,导电辊的再生生产效率高,再生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导电辊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导电辊的局部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导电辊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导电辊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导电辊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导电辊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主要针对本技术的处理盒,由于本技术的处理盒采用了本技术的导电辊,在处理盒实施例的说明中已对导电辊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处理盒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处理盒1包括壳体2,壳体2具有容纳碳粉的碳粉腔4,壳体2内还设置有感光鼓3、向感光鼓3供电的充电辊5、以及将碳粉传递至感光鼓3的显影辊6。其中,充电辊5和显影辊6统称为本实施例具有导电性能的导电辊81。参见图3,导电辊81包括芯轴811、第一弹性层812和第二弹性层813,第一弹性层812可导电并套接在芯轴811的外周面上,第一弹性层812由回收材料制成。第二弹性层813可导电并套接在第一弹性层812的外周面上,第二弹性层813由全新材料制成。本实施例第一弹性层812和第二弹性层813是可导电橡胶层,制成第一弹性层812的回收材料为从丢弃的导电辊81上回收的弹性层材料,通过再生方式制成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层812。为了确保导电辊81的性能,第二弹性层813由全新材料制成,即全新未使用过的可导电橡胶层制成。优选地,第一弹性层812的外周直径为16.0毫米至20.0毫米,第二弹性层813的外周直径为18.0毫米至22.0毫米。当第一弹性层812的外周直径为18.0毫米,第二弹性层813的外周直径为20.0毫米,导电辊81的质量性能较佳。本实施例导电辊81可利用回收弹性层再生成第一弹性层812,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能环保。同时,第二弹性层813由全新材料制成,确保导电辊81的质量。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导电辊,包括芯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可导电并套接在所述芯轴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弹性层由回收材料制成;/n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可导电并套接在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弹性层由全新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电辊,包括芯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可导电并套接在所述芯轴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弹性层由回收材料制成;
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可导电并套接在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弹性层由全新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外周直径为16.0毫米至20.0毫米;
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外周直径为18.0毫米至22.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外周具有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内周具有第二凸起或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嵌合入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凸起嵌合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凸起适配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适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向朝前陈德区赵方卢航飞罗一君吴小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春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