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807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包括可调螺栓、可调机械总成底座、张紧器弹簧、阻尼机构、第一安装臂、带轮、第二安装臂以及钢片,可调机械总成底座中心位置设置有螺纹孔,可调螺栓通过螺纹孔旋入可调机械总成底座,可调螺栓后端与其配合设置有钢片,钢片两端分别连接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和第二安装臂上,钢片外套装有张紧器弹簧,张紧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和第二安装臂上,可调螺栓和张紧器弹簧之间设置有推动弹簧活动的垫片,可调机械总成底座底部靠近垫片位置设置有防护凸起。通过可调螺栓,可增加或减小张紧器弹簧张力,从而调节系统皮带张力,无需更换张紧器,反复装配、拆卸张紧器。

An adjustable tension mechanical linear tens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发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动机的附件皮带传动系统中自动张紧器轮已得到广泛应用,用于张紧皮带并维持动态张力及系统稳定,实现高效系统传动。现有市场上张紧器无法调节张力大小,无论在车辆研发阶段还是售后市场,频繁拆装更换张紧器,造成了浪费。自主研发设计的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可代替现有自动张紧器轮应用。大大提升了大大提升车辆测试稳定性和测试效率,减小了售后市场维修更换张紧器的成本。市场上现有或正在开发的直线张紧器,其输出力主要依靠压缩直线弹簧。设计开发初期,根据理论计算和小批量样件制作,设定弹簧力,以及弹簧相关参数(如圈数,线径,弹簧长度等)。一经设定,并进入量产后,弹簧输出力基本固定,不可调。车辆开发过程中,车辆测试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来更换多种张力的样件;张紧器在使用寿命期间张力在衰减,张紧器无法调节张力;后期张紧器难拆卸,维护成本高,定期需要更换附件张紧器和皮带(通常50000km调整一次)。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通过可调螺栓,可增加或减小张紧器弹簧张力,从而调节系统皮带张力,无需更换张紧器,反复装配、拆卸张紧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包括可调螺栓、可调机械总成底座、张紧器弹簧、阻尼机构、第一安装臂、带轮、第二安装臂以及钢片,可调机械总成底座中心位置设置有螺纹孔,可调螺栓通过螺纹孔旋入可调机械总成底座,可调螺栓后端与其配合设置有钢片,钢片两端分别连接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和第二安装臂上,钢片外套装有张紧器弹簧,张紧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和第二安装臂上,阻尼机构通过铆压固定在第一安装臂的一侧,带轮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臂的另一侧,可调螺栓和张紧器弹簧之间设置有推动弹簧活动的垫片,可调机械总成底座底部靠近垫片位置设置有防护凸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安装孔,安装孔设置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垫片为圆形垫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垫片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可调螺栓头部为六角或一字槽。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通过调节可调螺栓,可增加或减小张紧器弹簧张力,从而调节系统皮带张力,无需更换张紧器,反复装配、拆卸张紧器。(1)提高做车辆实验样件准备的效率。以前车辆实验用的测试样件为张力不同的三组,甚至更多。本专利技术只需要一组张紧器即可,车辆测试过程中,若需要调节不同张力,无需从发动机上拆装张紧器进行更换,只需调节可调螺栓即可。实现快速精确系统张力连续可调。提高了车辆开发测试效率。(2)量产线上若发现张紧器张力不合格,无需报废张紧器,调节可调螺栓即可,减小了报废成本。(3)车辆行驶一定里程后,张紧器输出力衰减后,可以调节可调螺栓经行系统张力补偿,张紧器使用寿命延长,降低维护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可调螺栓2可调机械总成底座3安装孔4张紧器弹簧5阻尼机构6第一安装臂7带轮8第二安装臂9垫片10螺纹孔11防护凸起12钢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包括可调螺栓1、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张紧器弹簧4、阻尼机构5、第一安装臂6、带轮7、第二安装臂8以及钢片12,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中心位置设置有螺纹孔10,可调螺栓1通过螺纹孔10旋入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可调螺栓1后端与其配合设置有钢片12,钢片12两端分别连接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和第二安装臂8上,钢片12外套装有张紧器弹簧4,张紧器弹簧4两端分别连接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和第二安装臂8上,阻尼机构5通过铆压固定在第一安装臂6的一侧,带轮7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臂6的另一侧,可调螺栓1和张紧器弹簧4之间设置有推动弹簧活动的垫片9,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底部靠近垫片9位置设置有防护凸起11,防护凸起11可以防止垫片9和张紧器弹簧4飞出。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孔3,安装孔3设置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一侧。优选的,垫片9为圆形垫片,厚度大于或等于5mm。可调螺栓1,用来压缩张紧器弹簧4长度从而控制张紧器张力。可调螺栓1的直径及长度可以根据空间自由选定,优选M10螺栓,长度5-10cm。可调螺栓1头部设定在张紧器上方,方便售后维修调整。可调螺栓1头部为六角或一字槽,后期张力调整可以根据螺栓头部形状选择调整工具。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可调螺栓1旋入中心。用于安装可调螺栓1和使张紧器一端通过安装孔3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张紧器弹簧4,用于提供张紧器张力。初始弹簧输出力应当略微小于设计名义值,后期通过螺栓旋进进行补偿。第一安装臂6,用于连接带轮7和阻尼机构5。带轮7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臂6上。第二安装臂8以及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用于连接张紧器弹簧4。阻尼机构5,用于提供张紧器阻尼,通过压铆固定在第一安装臂6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可调螺栓1调节张紧器弹簧4安装面的高度,调节压缩弹簧的长度,从而调节张紧器总成张力大小。本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可以在张紧器安装在车上后,无须拆卸,只需通过可调螺栓机构自由调节弹簧安装端的高度,从而调整张紧器张力大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螺栓(1)、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张紧器弹簧(4)、阻尼机构(5)、第一安装臂(6)、带轮(7)、第二安装臂(8)以及钢片(12),所述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中心位置设置有螺纹孔(10),所述可调螺栓(1)通过螺纹孔(10)旋入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所述可调螺栓(1)后端与其配合设置有钢片(12),所述钢片(12)两端分别连接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和第二安装臂(8)上,所述钢片(12)外套装有张紧器弹簧(4),所述张紧器弹簧(4)两端分别连接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和第二安装臂(8)上,所述阻尼机构(5)通过铆压固定在第一安装臂(6)的一侧,所述带轮(7)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臂(6)的另一侧,所述可调螺栓(1)和张紧器弹簧(4)之间设置有推动弹簧活动的垫片(9),所述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底部靠近垫片(9)位置设置有防护凸起(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张力机械式直线张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螺栓(1)、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张紧器弹簧(4)、阻尼机构(5)、第一安装臂(6)、带轮(7)、第二安装臂(8)以及钢片(12),所述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中心位置设置有螺纹孔(10),所述可调螺栓(1)通过螺纹孔(10)旋入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所述可调螺栓(1)后端与其配合设置有钢片(12),所述钢片(12)两端分别连接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和第二安装臂(8)上,所述钢片(12)外套装有张紧器弹簧(4),所述张紧器弹簧(4)两端分别连接在可调机械总成底座(2)和第二安装臂(8)上,所述阻尼机构(5)通过铆压固定在第一安装臂(6)的一侧,所述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桓宇
申请(专利权)人:莱顿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