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内置桁架拱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桥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632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桁架拱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桥梁,包括支承台、连接部、施压装置以及钢管;连接部连接钢管,施压装置以及支承台设置在钢管的两端;钢管上间隔设置若干桁架加固装置,每个桁架加固装置两侧设置有高强螺栓,高强螺栓与桥梁体固定连接;连接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钢管穿过第三钢板的开孔,钢管端面与第二钢板连接,千斤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第一钢板与支承台固定连接,通过两端操作台操控千斤顶将压缩力顶入钢管,在跨中产生提升力,使下挠梁段回到原目标位置,减轻箱梁底板开裂,保证梁体及车辆通行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概念清楚,原理明确,易于生产,便于维修,适用范围广。

A built-in truss arch structure and its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桁架拱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桥梁
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的建设领域,涉及大跨径箱梁桥的加固具体涉及一种内置桁架拱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桥梁。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和现代化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大跨度桥梁日益增多,伴随运营期时间的增长,在已建成的大跨径箱梁桥,尤其是大跨径的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中,有相当数量的桥梁出现跨中过度下挠和箱梁梁体开裂两大病害。跨中下挠会进一步加剧箱梁底板开裂,而箱梁梁体裂缝增多使结构刚度降低,进一步加剧跨中下挠,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针对已出现病害的箱梁桥尤其是大跨径的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目前工程界采用较多、效果较明显的加固方法即通过施加体外预应力钢束对此类桥梁进行加固,但如何合理的布置体外预应力钢束,充分发挥体外预应力钢束的加固效果和后续二次张拉可行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应用时间较短,且加固的结构存在继续下挠和开裂的风险,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结构较为简单,性能稳定,可持续施加顶推力的加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桁架拱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桥梁,该装置包括三根平行的钢管节段,钢管线形延用箱梁底板线形,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桁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台(1)、连接部(2)、施压装置(3)以及钢管(5);连接部(2)连接钢管(5),施压装置(3)以及支承台(1)设置在钢管(5)的两端;钢管(5)上间隔设置若干桁架加固装置(13),每个桁架加固装置(13)两侧设置有高强螺栓(11),高强螺栓与箱梁底板固定连接;连接部(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第二钢板(22)和第三钢板(23),第三钢板(23)的中心设有开孔,钢管(5)穿过所述开孔,钢管(5)的端面与第二钢板(22)固定连接,第二钢板(22)和第三钢板(23)采用若干加强钢板(6)固定连接;施压装置(3)包括第一钢板(21)和千斤顶(32),千斤顶(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桁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台(1)、连接部(2)、施压装置(3)以及钢管(5);连接部(2)连接钢管(5),施压装置(3)以及支承台(1)设置在钢管(5)的两端;钢管(5)上间隔设置若干桁架加固装置(13),每个桁架加固装置(13)两侧设置有高强螺栓(11),高强螺栓与箱梁底板固定连接;连接部(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第二钢板(22)和第三钢板(23),第三钢板(23)的中心设有开孔,钢管(5)穿过所述开孔,钢管(5)的端面与第二钢板(22)固定连接,第二钢板(22)和第三钢板(23)采用若干加强钢板(6)固定连接;施压装置(3)包括第一钢板(21)和千斤顶(32),千斤顶(3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第一钢板(21)与支承台(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桁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钢板(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钢板(22)和第三钢板(23)焊接固定,每个连接部(2)上加强钢板(6)至少有两组钢板十字交叉设置,加强钢板(6)在第二钢板(22)与第三钢板(23)的位置中心与千斤顶(32)在第二钢板(22)的位置中心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桁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肖冯宇孙昊张超葛恒高源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