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版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071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版印刷机,包括设备平台、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第一干燥模组、第二干燥模组和编码器模组,所述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第一干燥模组和第二干燥模组均设置于设备平台上,所述编码器模组设置于设备平台上,所述编码器模组位于第一喷墨模组和第二喷墨模组之间,所述编码器模组内置有光电码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多数柔版印刷机采用印版辊所导致的印刷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Flexographic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版印刷机
本技术属于印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版印刷机。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的柔版印刷机,比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225126,申请名称为柔版印刷机,其所公开的柔版印刷机,虽然能对于纸张进行印刷,但结构中采用印版辊,在对于纸张进行印刷时往往精度不够,影响印刷质量。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版印刷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多数柔版印刷机采用印版辊所导致的印刷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柔版印刷机,包括设备平台、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第一干燥模组、第二干燥模组和编码器模组,所述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第一干燥模组和第二干燥模组均设置于设备平台上,所述编码器模组设置于设备平台上,所述编码器模组位于第一喷墨模组和第二喷墨模组之间,所述编码器模组内置有光电码盘。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干燥模组控制柜,所述第一干燥模组控制柜设置于设备平台上。优选地,所述编码器模组包括光电发射器、光电接收器、传动轴、供电装置,光电码盘与传动轴连接,所述光电发射器、光电接收器和传动轴均与供电装置连接。本技术的柔版印刷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基于编码器模组、光电码盘设置,使得编码器模组能够对于印刷的纸张与喷墨处需要位移的距离,从而保证喷墨位置的精准,达到精确喷墨的目的。2、基于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设置,能够对于纸张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印刷。3、基于第一干燥模组、第二干燥模组设置,实现对于纸张印刷后的干燥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中第一喷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中第一干燥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中编码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中编码器模组的原理框图;图6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中第一干燥模组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1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中第一喷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中第一干燥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中编码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中编码器模组的原理框图;图6为本技术柔版印刷机中第一干燥模组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柔版印刷机,包括设备平台10、第一喷墨模组20、第二喷墨模组21、第一干燥模组30、第二干燥模组31和编码器模组50,所述第一喷墨模组20、第二喷墨模组21、第一干燥模组30和第二干燥模组31均设置于设备平台10上,所述编码器模组50设置于设备平台10上,所述编码器模组50位于第一喷墨模组20和第二喷墨模组21之间,所述编码器模组50内置有光电码盘51。本技术的柔版印刷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基于编码器模组、光电码盘设置,使得编码器模组能够对于印刷的纸张与喷墨处需要位移的距离,从而保证喷墨位置的精准,达到精确喷墨的目的。2、基于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设置,能够对于纸张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印刷。3、基于第一干燥模组、第二干燥模组设置,实现对于纸张印刷后的干燥操作。本申请中,对于设备平台,设备平台采用滚筒传动,前后放纸与收纸机构采用电机驱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保证纸张的正常传动。中间滚筒的作用为实现传送过程中受力均匀,保证纸张在工作区域平整;所述设备平台上设置有轨道66,以便于纸张的传输。对于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喷墨模组的工作原理:喷墨模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静态负压原理。模组喷头采用英国GIS软硬件驱动系统+日本柯尼卡·美能达KM1800i喷头,利用静态负压供墨技术,单边4喷头无缝拼接技术,实现产品喷墨,喷墨模组底板宽幅≤300mm。喷墨模组可在处Y轴与Z轴自由移动,实现喷头的保养与使用方便,模组直接锁附于设备平台,保证设备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喷头打印的平稳与高效性。喷墨模组下部安装色标传感器,以保证喷码打印的位置精准,色标传感器可X轴移动,可用于不同纸张大小的检测,实现设备的标准化,通用性。对于第一干燥模组、第二干燥模组,干燥模组的工作原理:干燥模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恒流升压原理。干燥模组采用可触摸操作屏远程控制,循环水冷系统,采用恒流升压技术控制灯片发热,多组灯片拼接在一起,各灯片单灯功率8-12W,灯光波形395nm,干燥区域宽幅为300mm。干燥模组采用与喷墨模组相同的连接方式,可在1处Y轴与2处Z轴自由移动,实现灯片的保养与维修方便,模组直接锁附于设备平台,实现设备的标准化,通用性。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干燥模组控制柜60,所述第一干燥模组控制柜设置于设备平台上。对于第一干燥模组控制柜,干燥模组的工作原理:干燥模组控制柜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升压模组控制干燥模组,升压模块将电源24V电压升压为36V,通过控制干燥模组中灯的照射强度,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干燥模组控制柜直接连接在设备平台之上,不可移动与转动,保证线路的工整与美观。具体地,如图5、图4所示,对于编码器模组50,所述编码器模组包括光电发射器54、光电接收器55、传动轴52、供电装置57,光电码盘51与传动轴52连接,所述光电发射器54、光电接收器55和传动轴52均与供电装置连接。还包括与供电装置57连接的电机53,以实现对于传动轴的动力驱动。编码器模组的工作原理:编码器模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通过编码器模组的脉冲个数代表纸张移动位移大小,系统计算出纸张与喷墨处需要位移的距离,从而保证喷墨位置的精准,达到精确喷墨的目的。编码器模组的滑轨处Y轴可移动,通过滑轨底座直接锁附于设备平台之上,实现纸张位移的计算,从而保证喷墨位置的精准,为操作人员提供便利。其中,还包括与供电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56,以提供显示功能。实际上,对于
技术介绍
中的柔版印刷机,还存在无法自动化对于纸张计数,本申请中,还包括与编码器连接的上位机(图中未示),所述编码器将光电码盘所获取的脉冲个数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基于预存的数据库中匹配表获取对应的纸张数目,以实现对于纸张的计数。其中,还包括第一摄像头40和第二摄像头41,以对于柔板印刷机的工作进行实时监控。柔版印刷机整体布局简洁美观,即利于设备的保养维修,也利于人员的操作,设备整体实现标准化、专业化、模组化、通用化,单模组拆卸简单方便。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平台、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第一干燥模组、第二干燥模组和编码器模组,所述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第一干燥模组和第二干燥模组均设置于设备平台上,所述编码器模组设置于设备平台上,所述编码器模组位于第一喷墨模组和第二喷墨模组之间,所述编码器模组内置有光电码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平台、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第一干燥模组、第二干燥模组和编码器模组,所述第一喷墨模组、第二喷墨模组、第一干燥模组和第二干燥模组均设置于设备平台上,所述编码器模组设置于设备平台上,所述编码器模组位于第一喷墨模组和第二喷墨模组之间,所述编码器模组内置有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小铭苏用示高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贤俊龙彩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