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82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52
本公开涉及高压罐。高压罐(10)具备:树脂制的内胆(12);增强层(14),其覆盖该内胆(12)的外表面;以及罐口(18),其形成有用于向该内胆(12)供给流体和从该内胆(12)排出流体的给排孔(16)。该罐口(18)具有夹在内胆(12)与增强层(14)之间的凸缘部(30)以及从增强层(14)露出的露出部(32)。还有,在该高压罐(10)中,在凸缘部(30)与增强层(14)之间配设保护构件(50)。

High Pressure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内胆、增强层以及罐口的高压罐。
技术介绍
高压罐作为收容气体、液体等流体的容器来被广泛使用。例如,作为收容用于向燃料电池系统供给的氢气的容器来搭载于燃料电池车。作为这种高压罐,已知如下一种高压罐,该高压罐具备:树脂制的内胆,其将流体收容在中空内部;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增强层,其覆盖该内胆的外表面以增强该内胆;以及罐口,其形成有用于向该内胆的中空内部供给流体和从该内胆的中空内部排出流体的给排孔。在该给排孔例如设置有阀等。通过对该阀进行操作等,能够经由给排孔来向内胆的内部供给流体、或者反之经由给排孔来排出在内胆的内部收容的流体。在日本特开2017-16653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高压罐,该高压罐具备罐口,该罐口具有:凸缘部,其夹在内胆与增强层之间;以及露出部,其从增强层露出。在该情况下,凸缘部被内胆和增强层夹持,由此防止罐口脱出,并且,露出部从增强层露出,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上述的流体的给排。这样的结构的高压罐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的:将罐口安装于内胆之后,在内胆和罐口的凸缘部卷绕强化纤维,再向该强化纤维浸渍树脂。
技术实现思路
如参照日本特开2017-166535号公报的图1可以了解的那样,罐口的凸缘部的外周缘部的角落部形成为锐角的边缘形状。这是由于,由此可避免以下情况:在该凸缘部与内胆的边界产生台阶;内胆、强化纤维因该台阶而损伤。然而,对高压罐进行流体的供给、排出。与此相伴,高压罐的内压发生变化,因此重复对凸缘部附加和去除载荷。如上所述,凸缘部的外周缘部为锐角的边缘形状且薄。因此,认为外周缘部是容易因重复附加和去除载荷而发生疲劳破坏的部位。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构成罐口的凸缘部的周缘部发生疲劳破坏的担忧的高压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高压罐,该高压罐具备:树脂制的内胆;增强层,其覆盖所述内胆的外表面;以及罐口,其形成有用于向所述内胆供给流体和从所述内胆排出流体的给排孔,所述罐口具有夹在所述内胆与所述增强层之间的凸缘部以及从所述增强层露出的露出部,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增强层之间配设有保护构件,该保护构件被填充到该凸缘部与该增强层之间的空隙。内胆伴随流体的给排而膨胀或收缩。在凸缘部与增强层之间存在被填充到空隙的保护构件的情况下,在内胆膨胀时,保护构件被赋予来自内胆的载荷。即,载荷被分散到保护构件。因此,能避免应力集中于罐口,因此抑制罐口的比其它部位薄的周缘部蓄积疲劳。由此,特别是能够消除周缘部发生疲劳破坏的担忧。优选的是,凸缘部的周缘部设置有面向内胆的第一角落部、面向增强层的第二角落部以及从第一角落部延伸至第二角落部的平坦侧面。在该情况下,周缘部不呈现锐利的边缘形状,而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因此,周缘部进一步难以蓄积疲劳,因此进一步抑制发生疲劳破坏。还有,优选的是,保护构件的一部分进入(被咬入)到内胆与增强层之间。这是由于,由此保护构件被牢固地定位固定。优选的是,保护构件是树脂制的。在该情况下,保护构件呈现弹性。因而,在内胆膨胀时,保护构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被压溃。通过该压溃,从内胆向增强层的挤压力、从增强层向内胆的反作用力被缓解。即,内胆、增强层被赋予的载荷变小。因而,避免应力集中于内胆、增强层,其结果,能抑制内胆、增强层蓄积疲劳。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构成高压罐的罐口的凸缘部与增强层之间,夹装被填充到两者之间的空隙的保护构件。在高压罐内被供给流体而内胆膨胀时,内胆对罐口的挤压力(载荷)被分散到保护构件。因此,避免载荷集中于罐口。作为其结果,抑制罐口的比其它部位薄的周缘部蓄积疲劳,因此特别是能够消除周缘部发生疲劳破坏的担忧。根据参照附图来说明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罐的沿着轴线方向的整体概要侧面剖视图。图2是图1的高压罐的罐口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使用了不能填充空隙的保护构件而得的高压罐的罐口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高压罐,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压罐10的沿着轴线方向的整体概要侧面剖视图。该高压罐10具备作为内层的内胆12、作为外层的增强层14以及形成有给排孔16的罐口18。内胆12是由树脂形成的中空体,能够在其内部收容各种流体、例如氢气等。内胆12具有:外表面被增强层14覆盖的主体部20;朝向主体部20的内部陷入的陷入部22;以及从该陷入部22朝向主体部20的外部突出的筒状部24。在筒状部24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26。另外,增强层14由纤维强化树脂形成。通过在内胆12卷绕强化纤维后向该强化纤维浸渍母材树脂来设置增强层14。作为强化纤维、母材树脂的代表性的适当例,能够分别列举出碳纤维、环氧系树脂。罐口18例如由金属形成,具有凸缘部30和露出部32,该凸缘部30夹在内胆12与增强层14之间,该露出部32与该凸缘部30连为一体,并且该露出部32的直径比该凸缘部30的直径小。罐口18构成为:凸缘部30与内胆12一起被增强层14覆盖,露出部32以从增强层14的开口露出的方式突出。因而,如图2中示出详情那样,凸缘部30具有:内胆侧抵接端面34,其与内胆12的陷入部22的外表面抵接;以及增强层覆盖端面36,其与内胆12一起被增强层14覆盖。凸缘部30的外周缘部呈从内胆侧抵接端面34到增强层覆盖端面36沿着露出部32的轴线方向切出缺口的形状。因此,平坦侧面38夹在内胆侧抵接端面34与增强层覆盖端面36之间。平坦侧面38沿着露出部32的轴线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通过内胆侧抵接端面34与平坦侧面38的交叉来形成第一角落部40,并且通过平坦侧面38与增强层覆盖端面36的交叉来形成第二角落部42。第一角落部40面向内胆12,第二角落部42面向增强层14。该第一角落部40和第二角落部42、换言之内胆侧抵接端面34与平坦侧面38的交叉角θ1、平坦侧面38与增强层覆盖端面36的交叉角θ2均为钝角。通过形成平坦侧面38,作为被该平坦侧面38、内胆12以及增强层14围绕的空间,划定出环状空隙44。如后所述,保护构件50的一部分被填充到环状空隙44。给排孔16从凸缘部30延伸至露出部32。在给排孔16的内周壁形成有内螺纹52,所述外螺纹26与该内螺纹52螺纹结合。通过该螺纹结合,罐口18被安装在筒状部24之外。在比内螺纹52靠流体供给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形成有呈环状地陷入的密封槽54。在该密封槽54的内部配设有由O型圈形成的密封构件56。利用该密封构件56将筒状部24的外周面与给排孔16的内周面之间密封。在罐口18还形成有截面形状分别呈圆形的插入孔60和罐口侧通路62。插入孔60从凸缘部30的内胆侧抵接端面34朝向露出部32侧延伸规定的长度,并与罐口侧通路62的一端侧连通。沿罐口18的周向隔开固定的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插入孔60和罐口侧通路62。在插入孔60插入有塞子64。塞子64例如是由与罐口18同样的金属形成的圆筒体,沿轴向贯通形成有塞子侧通路66。塞子侧通路66由小径路68和大径路70构成,该小径路68形成在塞子64的轴向一端侧,该大径路70与该小径路68相连,并且该大径路70的内径比该小径路68的内径大少许。大径路70的直径被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罐(10),具备:树脂制的内胆(12);增强层(14),其覆盖所述内胆(12)的外表面;以及罐口(18),其形成有用于向所述内胆(12)供给流体和从所述内胆(12)排出流体的给排孔(16),所述高压罐(10)的特征在于,所述罐口(18)具有夹在所述内胆(12)与所述增强层(14)之间的凸缘部(30)以及从所述增强层(14)露出的露出部(32),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增强层之间配设有保护构件,该保护构件被填充到该凸缘部与该增强层之间的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1 JP 2018-0285121.一种高压罐(10),具备:树脂制的内胆(12);增强层(14),其覆盖所述内胆(12)的外表面;以及罐口(18),其形成有用于向所述内胆(12)供给流体和从所述内胆(12)排出流体的给排孔(16),所述高压罐(10)的特征在于,所述罐口(18)具有夹在所述内胆(12)与所述增强层(14)之间的凸缘部(30)以及从所述增强层(14)露出的露出部(32),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增强层之间配设有保护构件,该保护构件被填充到该凸缘部与该增强层之间的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罐(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缘部(30)的周缘部设置有面向所述内胆(12)的第一角落部(40)、面向所述增强层(14)的第二角落部(42)、以及从所述第一角落部(40)延伸到所述第二角落部(42)的平坦侧面(3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罐(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坦侧面(38)、所述增强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崎俊彦石川勇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