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6719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包括燃气加热单元、尾气抽提单元以及与尾气抽提单元连接的尾气净化单元,燃气加热单元包括燃烧器和竖直加热主井,竖直加热主井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左右布置且底部连通的入口主井室和出口主井室,入口主井室与燃烧器的气体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通过将竖直加热主井分隔为左右两个井室,烟气在流通过程中可始终与该竖直加热主井的两侧井壁直接接触,有利于燃烧烟气热量的导出,有效地提高原位热脱附修复效果及效率,而且能显著地降低运行能耗,节约燃气资源。

In-situ Thermal Desorption Rehabilitation System for Contaminated Soil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
本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污染土壤热脱附技术按是否需要开挖分为原位热脱附技术和异位热脱附技术,其中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因其具有范围广、修复周期短、修复效果好、二次污染低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原位热脱附技术是采用电加热或燃料燃烧加热的方式,将污染土壤加热至目标污染物的沸点以上,使目标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去除的修复技术,热脱附过程可以使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挥发和裂解。当污染物转化为气态之后,其流动性将大大提高,挥发出来的气态产物通过收集和捕获后进行净化处理。燃气原位热脱附技术是有机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中一项重要手段,特别适用于处理污染严重、不便于开挖、或二次污染防控要求高的场合。但目前原位热脱附系统的加热设备多数采用加热套管,能源不能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包括燃气加热单元、尾气抽提单元以及与所述尾气抽提单元连接的尾气净化单元,所述燃气加热单元包括燃烧器和竖直加热主井,所述竖直加热主井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左右布置且底部连通的入口主井室和出口主井室,所述入口主井室与所述燃烧器的气体出口连通。作为实施例之一,该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竖直加热副井,所述出口主井室与各所述竖直加热副井通过水平加热井依次串接连通,末尾的所述竖直加热副井连接有排烟管且于所述排烟管上设有抽烟风机。作为实施例之一,每一所述竖直加热副井通过第二隔板分隔为左右布置且底部连通的入口副井室和出口副井室,所述出口主井室与相邻的所述入口副井室连接导通,所述出口副井室与下一所述竖直加热副井的所述入口副井室连接导通,所述排烟管与末尾的所述出口副井室连接。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板面上分别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多个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与相邻的井壁之间具有间隙。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燃烧器连接有助燃空气管;所述助燃空气管有部分管段敷设于所述排烟管中;或者,所述助燃空气管和所述排烟管均与一烟气换热器连接;或者,所述助燃空气管有部分管段敷设于末尾的所述水平加热井中。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板面上分别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多个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与相邻的井壁之间具有间隙。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尾气抽提单元包括水平抽提井和竖直抽提井,所述水平抽提井和所述竖直抽提井均与所述竖直加热主井间隔布置。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尾气净化单元包括通过尾气管道依次连接的旋风除尘器、气液分离器、补雾器、氧化还原罐和活性炭吸附机构。作为实施例之一,该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还包括铺设于污染土壤修复区域地表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细砂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细砂层上方的硅酸盐复合保温材料层。作为实施例之一,该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还包括形成于污染土壤修复区域周缘的竖直隔离层。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通过将竖直加热主井分隔为左右两个井室,烟气在流通过程中可始终与该竖直加热主井的两侧井壁直接接触,有利于燃烧烟气热量的导出,有效地提高原位热脱附修复效果及效率,而且能显著地降低运行能耗,节约燃气资源。较常规的采用套管式的加热管的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本技术例提供的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可提高能源利用率达30%左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尾气净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包括燃气加热单元、尾气抽提单元以及与所述尾气抽提单元连接的尾气净化单元,所述燃气加热单元包括燃烧器1和竖直加热主井2,所述竖直加热主井2通过第一隔板4分隔为左右布置且底部连通的入口主井室和出口主井室,所述入口主井室与所述燃烧器1的气体出口连通。上述燃烧器1为本领域常规设备,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采用天然气燃烧器1,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其还配置有燃烧控制箱12,可以对燃烧器1的工作进行控制,如控制燃烧器1是否工作、控制燃烧温度、控制燃烧效率等,这是本领域常规技术,此处不作详述。上述第一隔板4的板面优选为是与竖向平行,当然,上下倾斜布置的第一隔板4也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燃烧烟气经一侧的入口主井室进入,而从另一侧的出口主井室排出该竖直加热主井2。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通过将竖直加热主井2分隔为左右两个井室,烟气在流通过程中可始终与该竖直加热主井2的两侧井壁直接接触,有利于燃烧烟气热量的导出,有效地提高原位热脱附修复效果及效率,而且能显著地降低运行能耗,节约燃气资源。较常规的采用套管式的加热管的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可提高能源利用率达30%左右。可以理解地,上述竖直加热主井2一般为埋入污染土壤中的加热管,且一般为金属管,保证传热效果以及提高使用寿命。上述第一隔板4也未金属板,可直接焊接在金属管内;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该竖直加热主井2包括圆管井筒和两根半圆管,该两根半圆管插入至圆管井筒内且圆弧板段与圆管井筒的内壁贴合,其中一根半圆管的底端与另一半圆管的顶端抵接,则两根半圆管的平板段对接构成上述的第一隔板4,该竖直加热主井2结构简单、易于制备,无需在圆管井筒内壁进行焊接操作。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述第一隔板4的两侧板面上分别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多个导流片41,所述导流片41与相邻的井壁之间具有间隙,即导流片41与井壁之间/上述的圆管井筒内壁之间能够形成气流通道,容许燃烧烟气通过。通过设置上述导流片41,既有利于增加高温烟气在竖直加热主井2内的停留时间,又有利于增加竖直加热主井2与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烟气热量的导出。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隔板4上以及井壁/圆管井筒内壁上分别安设导流片41,从而分别在入口主井室和出口主井室内形成折返式阶梯状的烟气导流结构,烟气热量的导出效果更佳。本实施例中,相邻导流片41之间的竖直间距按0.2~0.3m布置,可以获得较好的烟气导流效果,同时避免烟气运行阻力过大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上述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的结构,如图1,该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竖直加热副井3,所述出口主井室与各所述竖直加热副井3通过水平加热井31依次串接连通,末尾的所述竖直加热副井3连接有排烟管5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包括燃气加热单元、尾气抽提单元以及与所述尾气抽提单元连接的尾气净化单元,所述燃气加热单元包括燃烧器和竖直加热主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加热主井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左右布置且底部连通的入口主井室和出口主井室,所述入口主井室与所述燃烧器的气体出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包括燃气加热单元、尾气抽提单元以及与所述尾气抽提单元连接的尾气净化单元,所述燃气加热单元包括燃烧器和竖直加热主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加热主井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左右布置且底部连通的入口主井室和出口主井室,所述入口主井室与所述燃烧器的气体出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竖直加热副井,所述出口主井室与各所述竖直加热副井通过水平加热井依次串接连通,末尾的所述竖直加热副井连接有排烟管且于所述排烟管上设有抽烟风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竖直加热副井通过第二隔板分隔为左右布置且底部连通的入口副井室和出口副井室,所述出口主井室与相邻的所述入口副井室连接导通,所述出口副井室与下一所述竖直加热副井的所述入口副井室连接导通,所述排烟管与末尾的所述出口副井室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板面上分别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多个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与相邻的井壁之间具有间隙。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土壤燃气原位热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晓阳石德升赵颖田靓刘更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