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71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沉淀区底部经水管与过滤区导通,过流区所在空腔内部设有过滤设置,过滤装置上方的竖直隔板为透水板,过滤装置底部为过水廊道,沉淀区所在空腔顶端开口,其内两侧之间间隔设有间隔板,间隔板顶部中间固定有轴套,轴套中穿入有固定轴,相邻2块间隔板之间的固定轴上活动套入有2个轴环,轴环左外侧或右外侧与遮板连接,轴环与轴套之间的固定轴上设有吊带,相邻2块间隔板之间的2根吊带两端分别与1块沉淀板固定连接,每块沉淀板上方的2根吊带之间连接有1块顶块。该装置能够自动清理沉淀板上的沉积物,使整个模块化装置能够便于安装的同时降低了清理工作的难度,节省了人力。

A Modular Device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前期对于排水规划的忽视以及排水设计的不合理,大城市中洪涝灾害日益严重,因此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计划,用以提升城市抵御环境变化和洪涝灾害的能力。国内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注重“低影响开发”,例如:利用道路两侧的绿地建设下凹式绿地收集地表径流,雨水经过渗滤后汇入城市雨水管网,最终汇入收纳水体。我国对海绵城市的研究起步较国外晚,目前很多研究还只是处在初步阶段。“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需要在雨水降临之时,存在着“海绵体”将雨水吸收,在下渗、回用之后,最后剩余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这样做就可以减轻雨水管网的压力。未来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但从已试行的城市来看,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还需综合考虑渗滤、溢流、管网接驳以及填料等问题,这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当今现状而言,海绵城市的建设施工略显粗放,往往难以达到预设效果。经查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7633473U),该专利能够实现模块化安装,提高安装效率,但提笼上拉后的清理方式,整体的过滤装置提升过于费力,且装置整体体积较大,为沉淀物质清理带来了不便,且在提笼提升中容易将提笼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清理沉淀板上的沉积物,使整个模块化装置能够便于安装的同时降低了清理工作的难度,节省了人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包括有箱体,箱体内部设置有2块竖直隔板将其内部从左至右分隔为沉淀区、过滤区和过流区,沉淀区底部经水管与过滤区导通,过流区所在空腔内部设有过滤设置,过滤装置上方的竖直隔板为透水板,过滤装置底部为过水廊道,沉淀区所在空腔顶端开口,其内两侧之间间隔设有间隔板,间隔板顶部中间固定有轴套,轴套中穿入有固定轴,相邻2块间隔板之间的固定轴上活动套入有2个轴环,轴环左外侧或右外侧与遮板连接,轴环与轴套之间的固定轴上设有吊带,相邻2块间隔板之间的2根吊带两端分别与1块沉淀板固定连接,每块沉淀板上方的2根吊带之间连接有1块顶块。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中,每块间隔板两侧各设有1块卡板。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中,所述轴套两侧通过连接杆与沉淀区所在空腔两侧固定连接。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中,所述过滤区底板中间设有中部可透水的挡板,所述过滤区为底部填充砾石、上部覆盖有黏土的长方体形区域。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中,所述过流区的过滤装置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中,所述沉淀区和过滤区之间的竖直隔板为透水材料制成。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中,所述沉淀板的竖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其侧面倾斜向下。前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中,所述遮板长度大于相邻两块间隔板之间的间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沉淀区上设置遮板,遮板将沉淀区顶部开口的一半遮挡住,下雨天时,雨水从未遮挡住的另外一半开口流入沉淀区,混合有泥沙的雨水掉落至其中一侧的沉淀板上,堆积有泥沙的沉淀板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下沉过程中通过吊带带动另一侧的沉淀板上升,当上升的沉淀板上方的顶块与遮板接触时,顶块会带动遮板转动直至其将沉淀区原来敞开的顶部开口遮挡住,此时雨水从进入另一侧开口流入,处于最顶端的沉淀板上的泥沙不断增多,当该沉淀板堆积泥沙多于另一侧沉淀板堆积重量时,该沉淀板下沉带动另一侧的沉淀板上升,下降的沉淀板下降至最底端时,上升的沉淀板刚好上升至顶部开口处,通过人工即可将上升沉淀板上的泥沙清理掉。如此往复,借助两端的重力差可使两侧的沉淀板交替工作,从而实现自动清理,使整个模块化装置能够便于安装的同时降低了清理工作的难度,节省了人力。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沉淀区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吊带、转轴、遮板、沉淀板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吊带、转轴、沉淀连接主视图。附图标记:1、箱体;2、沉淀区;3、过滤区;4、过流区;5、水管;6、挡板;7、第一过滤板;8、第二过滤板;9、过水廊道;10、空腔;11、间隔板;12、卡板;13、固定轴;14、轴套;15、连接杆;16、遮板;17、轴环;18、吊带;19、沉淀板;20、竖直隔板;21-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如附图1-5所示,包括有1个方形的箱体1,箱体1内部设置有2块平行的竖直隔板20将其内部从左至右分隔为沉淀区2、过滤区3和过流区4,沉淀区2底部经水管5与过滤区3导通,过流区4所在空腔10内部设有过滤设置,过滤装置上方的竖直隔板20为透水板,过滤装置底部为过水廊道9,过水廊道9的两端与外界导通。整个箱体1顶部只有沉淀区2所在空腔10顶端开口,沉淀区2所在空腔10内两侧,即箱体1的其中1个外侧壁与其中1块竖直隔板20之间间隔竖直设有间隔板11,间隔板11将沉淀区2所在空腔10分隔为多个小的腔室,每块间隔板11顶部中间固定有1个轴套14,所有的轴套14中穿入有1根固定轴13,每个腔室相邻2块间隔板11之间的固定轴13上活动套入有2个轴环17,轴环17左外侧或右外侧与遮板16固定连接,轴环17与轴套14之间的固定轴13上设有吊带18,每个腔室内相邻2块间隔板11之间的2根吊带18两端分别与1块沉淀板19固定连接,每块沉淀板19上方的2根吊带18之间固定连接有1块顶块21。安装过程中,应保证箱体1的过水廊道9相互连通,同时通过遮板16将沉淀区2的顶部开口的其中一半遮挡住,遮挡住的沉淀区2内的沉淀板19应处于最低位置处,即与沉淀区2底部接触,而位于敞开部分沉淀区2一侧的沉淀板19刚好处于最高位置处。下雨时,混合有各种杂物、泥沙的雨水就会从沉淀区2敞开的另一半顶部开口流入至沉淀区2中,雨水会掉落至沉淀区2敞开部分下方的沉淀板19上,沉淀板19可选用透水材料制成,掉落至其上的雨水透过沉淀板19后,从沉淀区2底部的水管5流入至过滤区3上进行再次过滤,过滤区3内的雨水高度高于过流区4的过滤装置的高度时,由于过流区4的过滤装置上方的竖直隔板20会透水板,故过流区3内的雨水就从透过竖直隔板20进入到过流区4内,经过过滤装置的再次过滤后进入至过水廊道9中,由于所有箱体1的过水廊道9均为相互连通,过滤后的雨水即可通过过水廊道9排出后回收利用。当雨水掉落至敞开区域的沉淀板19上时,雨水透过沉淀板19流出,而泥沙、杂物等滤渣则留在沉淀板19上。敞开区域的沉淀板19在雨水的冲击以及滤渣的重力作用下,会不断下降。下降过程中通过吊带18带动处于遮挡区域内的沉淀板19上升。当遮挡区域内的沉淀板19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其上方的顶块21会与遮板16底面接触,向上推动遮板16。随着敞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箱体(1),箱体(1)内部设置有2块竖直隔板(20)将其内部从左至右分隔为沉淀区(2)、过滤区(3)和过流区(4),沉淀区(2)底部经水管(5)与过滤区(3)导通,过流区(4)所在空腔(10)内部设有过滤设置,过滤装置上方的竖直隔板(20)为透水板,过滤装置底部为过水廊道(9),沉淀区(2)所在空腔(10)顶端开口,其内两侧之间间隔设有间隔板(11),间隔板(11)顶部中间固定有轴套(14),轴套(14)中穿入有固定轴(13),相邻2块间隔板(11)之间的固定轴(13)上活动套入有2个轴环(17),轴环(17)左外侧或右外侧与遮板(16)连接,轴环(17)与轴套(14)之间的固定轴(13)上设有吊带(18),相邻2块间隔板(11)之间的2根吊带(18)两端分别与1块沉淀板(19)固定连接,每块沉淀板(19)上方的2根吊带(18)之间连接有1块顶块(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箱体(1),箱体(1)内部设置有2块竖直隔板(20)将其内部从左至右分隔为沉淀区(2)、过滤区(3)和过流区(4),沉淀区(2)底部经水管(5)与过滤区(3)导通,过流区(4)所在空腔(10)内部设有过滤设置,过滤装置上方的竖直隔板(20)为透水板,过滤装置底部为过水廊道(9),沉淀区(2)所在空腔(10)顶端开口,其内两侧之间间隔设有间隔板(11),间隔板(11)顶部中间固定有轴套(14),轴套(14)中穿入有固定轴(13),相邻2块间隔板(11)之间的固定轴(13)上活动套入有2个轴环(17),轴环(17)左外侧或右外侧与遮板(16)连接,轴环(17)与轴套(14)之间的固定轴(13)上设有吊带(18),相邻2块间隔板(11)之间的2根吊带(18)两端分别与1块沉淀板(19)固定连接,每块沉淀板(19)上方的2根吊带(18)之间连接有1块顶块(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块间隔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开松刘洪杨鹏王家信于保宽张建民李文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