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及施工操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707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及施工操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新型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具有预埋件A、预埋件B、冠梁顶部与双壁钢围堰外壁板接触位置的环形槽、槽内止水材料、伸入冠梁与双壁钢围堰内部的锚筋、双壁钢围堰夹舱内浇筑的混凝土;预埋件A直接与双壁钢围堰内壁板连接;在冠梁顶部与外壁板接触部位设置环形槽,环形槽底部设置预埋件B,外壁板与环形槽底部的预埋件B连接,在外壁板与环形槽靠近咬合桩外侧的槽壁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在间隙内填充止水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针对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在满足施工便利的前提下,保证组合围堰在整个建造及使用期间的安全。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Bite Pile-Double Wall Steel Composite Cofferdam and Its Construction Oper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及施工操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围堰施工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及施工操作工艺。
技术介绍
对于桥梁深水基础的施工,当枯水期与洪水期水位落差较大,工期紧张,枯水期咬合桩施工较为便利时,采用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作为临时结构,实现基础在洪水期连续作业,是一种比较综合指标(经济、安全等)较高的临时结构形式。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即在咬合桩冠梁顶部采用双壁钢围堰接高的一种组合围堰结构形式,其冠梁与双壁钢围堰的连接关系到整个围堰的安全,属于重点设计部位。通常钢混结构的连接多采用在混凝土顶面设计预埋钢构件,钢结构底部与预埋钢构件采用连接连接,对于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而言,采用咬合桩顶面预埋钢构件,双壁钢围堰内、外壁板直接与咬合桩顶面的预埋件连接连接,在整个钢围堰服役期间,易受连接缺陷、水压力、施工荷载等影响,连接部位易出现裂缝漏水的现象,且止水非常困难,止水效果较差,后期维护费用较高,对施工与安全影响较大。常见连接形式如图1所示。基于上述问题,本次专利技术旨在设计一种新型刚混结构连接构造,主要针对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在满足施工便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新型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具有预埋件A(1)、预埋件B(2)、冠梁顶部与双壁钢围堰外壁板接触位置的环形槽(3)、槽内止水材料(4)、伸入冠梁与双壁钢围堰内部的锚筋(5)、双壁钢围堰夹舱内浇筑的混凝土(6);预埋件A(1)直接与双壁钢围堰内壁板(9)连接;在冠梁(7)顶部与外壁板(8)接触部位设置环形槽(3),环形槽(3)底部设置预埋件B(2),外壁板(8)与环形槽(3)底部的预埋件B(2)连接,在外壁板(8)与环形槽(3)靠近咬合桩外侧的槽壁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在间隙内填充止水材料(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新型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具有预埋件A(1)、预埋件B(2)、冠梁顶部与双壁钢围堰外壁板接触位置的环形槽(3)、槽内止水材料(4)、伸入冠梁与双壁钢围堰内部的锚筋(5)、双壁钢围堰夹舱内浇筑的混凝土(6);预埋件A(1)直接与双壁钢围堰内壁板(9)连接;在冠梁(7)顶部与外壁板(8)接触部位设置环形槽(3),环形槽(3)底部设置预埋件B(2),外壁板(8)与环形槽(3)底部的预埋件B(2)连接,在外壁板(8)与环形槽(3)靠近咬合桩外侧的槽壁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在间隙内填充止水材料(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侧间隙的竖直边与冠梁(7)外边缘应预留一定的距离(不小于30cm,防止外壁板滑入环形槽之时撞击冠梁外边缘造成破坏),便于冠梁(7)外侧钢筋布置,同时,外侧间隙宽度不宜过大,只要满足止水材料与外壁板及环形槽外侧密贴,方便外壁板(8)与预埋件B(2)连接,有助于检查连接后的质量即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咬合桩-双壁钢组合围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槽(3)的深度应根据计算确定,满足受力的需要,环形槽(3)深度介于冠梁(7)宽度的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捍东于志兵杨如刚卢伟邓运祥邓亨长裴宾嘉刘亮陈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