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浮移动双作用钢围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923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下施工装置领域内的一种自浮移动双作用钢围堰,包括中间浮箱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中间浮箱体两侧的两个侧浮箱体,所述中间浮箱体在长度方向的竖直平分面与侧浮箱体在宽度方向的竖直平分面互相重合,所述中间浮箱体和侧浮箱体的内部均中空设置且互相连通,两个所述侧浮箱体的底部均设有进水孔,所述中间浮箱体的上侧分别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进气孔和排气孔上分别对应设有进气控制阀和排气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钢围堰能够通过浮船牵引移动,便于转移就位,提高了防碳化处理的效率,且钢围堰的密封止水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下施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围堰。
技术介绍
闸门是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水通道的控制设施,可用以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流量、排放泥沙和飘浮物等。随着水流的不断冲刷,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表面的碳化程度会不断加深,因为需要对闸门的闸墩进行防碳化处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钢围堰将闸墩侧面进行密闭围挡,然后人工抽水后以进行干法施工,完成闸墩的防碳化处理。现有技术中,钢围堰主要包括有钢板桩围堰和双壁钢围堰,钢围堰的重量较大,拖运不便。由于下游闸墩处于交通桥下,且闸墩数量较多,钢围堰需要在多个闸室之间进行转移,以完成所有闸墩的防碳化处理。通常采用岸上吊装设备进行钢围堰的转移、就位和固定,而交通桥上车流量较大,导致吊装作业的难度较大且交通安全风险也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浮移动双作用钢围堰,使得钢围堰能够通过浮船牵引移动,便于转移就位,且使得钢围堰的密封止水效果更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浮移动双作用钢围堰,包括中间浮箱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中间浮箱体两侧的两个侧浮箱体,所述中间浮箱体在长度方向的竖直平分面与侧浮箱体在宽度方向的竖直平分面互相重合,所述中间浮箱体和侧浮箱体的内部均中空设置且互相连通,两个所述侧浮箱体的底部均设有进水孔,所述中间浮箱体的上侧分别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进气孔和排气孔上分别对应设有进气控制阀和排气控制阀。本技术使用时,将钢围堰通过吊装设备放入闸墩和闸墩之间的闸室中,由于钢围堰的中间浮箱体和侧浮箱体是中空设置的,钢围堰的重量较轻因此会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小型浮船牵引钢围堰使得两个侧浮箱体均与闸墩贴合,然后水会通过侧浮箱体的进水孔进入侧浮箱体,由于侧浮箱体与中间浮箱体内部是连通的,最终水会充满整个钢围堰,钢围堰的重量增加因此会下沉到水底,再通过抽水装置将钢围堰与闸墩之间的积水抽干,此时中间浮箱体的两侧会形成水压差,水压将钢围堰挤压至与闸墩紧紧贴合,中间浮箱体与闸墩之间形成密闭的挡水作业区,操作人员就可以对闸墩进行防碳化处理;需要对闸室的另一个闸墩进行防碳化处理时,打开进气控制阀,对中间浮箱体充气,气体将钢围堰内的水全部压出后,钢围堰会漂浮在水面上,用浮船水平牵引钢围堰使得两个侧浮箱体的另一侧与另一个闸墩相贴合,再打开排气控制阀,钢围堰内的气体排出后水会再次进入并充满钢围堰,钢围堰下沉后再将钢围堰与闸墩之间的积水抽干,对另一个闸墩进行防碳化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浮箱式的钢围堰便于牵引转移,对多个闸墩进行防碳化处理时不再需要用吊装设备拖运转移钢围堰,降低了运输成本;将钢围堰设计成工字形,中间浮箱体与闸墩之间的积水被抽干后,水压会将钢围堰挤压至紧贴在闸墩上,提供了密封性更好的挡水作业区,止水性能更好;工字形钢围堰的中间浮箱体两侧都可以形成进行防碳化处理的挡水作业区,在同一个闸室中对闸墩进行防碳化处理后,只需移动很短的距离就能对另一个闸墩进行防碳化处理,大大提高了防碳化处理的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止水性好,防碳化处理效率更高。为了保证钢围堰浮起过程中的平衡性,所述中间浮箱体内部设有气仓隔板,气仓隔板上方形成上气仓,气仓隔板下方形成下气仓。将中间浮箱体分隔成上下对称的上气仓和下气仓,确保钢围堰即使在不平衡外力作用下也能保持平稳并可人为调控起浮或下沉的姿态,提高了钢围堰的可操控性和安全性。为了便于浮船牵引转移,每个所述侧浮箱体上侧的两端均设有牵引吊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浮箱体和侧浮箱体的下侧均设有密封止水件,每个所述侧浮箱体与待处理闸墩相贴合的侧面均设有密封止水件。该技术方案使得钢围堰与闸墩、底板之间的挡水作业区的密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止水可靠性更好。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进入钢围堰的挡水作业区进行防碳化处理,所述中间浮箱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若干竖直排列以便于操作人员攀爬的U形爬梯。为了使得钢围堰的结构更加稳定,所述中间浮箱体与侧浮箱体之间设有加强筋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图2的BB向剖视图。图4为图2的CC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投入使用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投入使用时的示意图。其中,1中间浮箱体,2侧浮箱体,3进水控制阀,4排水控制阀,5牵引吊耳,6 密封止水件,7爬梯,8加强筋板,9闸室,10闸墩。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为一种自浮移动双作用钢围堰,包括中间浮箱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中间浮箱体1两侧的两个侧浮箱体2,中间浮箱体1在长度方向的竖直平分面与侧浮箱体2在宽度方向的竖直平分面互相重合,中间浮箱体1和侧浮箱体2的内部均中空设置且互相连通,两个侧浮箱体2的底部均设有进水孔,中间浮箱体1的上侧分别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进气孔和排气孔上分别对应设有进气控制阀3和排气控制阀4。中间浮箱体1内部设有气仓隔板,气仓隔板上方形成上气仓,气仓隔板下方形成下气仓。每个侧浮箱体2上侧的两端均设有牵引吊耳5。中间浮箱体1和侧浮箱体2的下侧均设有密封止水件6,每个侧浮箱体2与待处理闸墩10相贴合的侧面均设有密封止水件6。中间浮箱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若干竖直排列以便于操作人员攀爬的U形爬梯7。中间浮箱体1与侧浮箱体2之间设有加强筋板8。如图5和6所示,使用时将钢围堰通过吊装设备放入闸墩10和闸墩之10间的闸室9中,由于钢围堰的中间浮箱体1和侧浮箱体2是中空设置的,钢围堰的重量较轻因此会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小型浮船牵引钢围堰使得两个侧浮箱体2均与闸墩贴合,然后水会通过侧浮箱体2的进水孔进入侧浮箱体,由于侧浮箱体2与中间浮箱体1内部是连通的,最终水会充满整个钢围堰,钢围堰的重量增加因此会下沉到水底,再通过抽水装置将钢围堰与闸墩2之间的积水抽干,此时中间浮箱体1的两侧会形成水压差,水压将钢围堰挤压至与闸墩10紧紧贴合,中间浮箱体1与闸墩10之间形成密闭的挡水作业区,操作人员就可以对闸墩进行防碳化处理;需要对闸室9的另一个闸墩10进行防碳化处理时,打开进气控制阀3,对中间浮箱体1充气,气体将钢围堰内的水全部压出后,钢围堰会漂浮在水面上,用浮船水平牵引钢围堰使得两个侧浮箱体2的另一侧与另一个闸墩10相贴合,再打开排气控制阀4,钢围堰内的气体排出后水会再次进入并充满钢围堰,钢围堰下沉后再将钢围堰与闸墩之间的积水抽干,对另一个闸墩10进行防碳化处理。浮箱式的钢围堰便于牵引转移,对多个闸墩10进行防碳化处理时不再需要用吊装设备拖运转移钢围堰,降低了运输成本;将钢围堰设计成工字形,中间浮箱体1与闸墩10之间的积水被抽干后,水压会将钢围堰挤压至紧贴在闸墩10上,提供了密封性更好的挡水作业区,止水性能更好;工字形钢围堰的中间浮箱体1两侧都可以形成进行防碳化处理的挡水作业区,在同一个闸室9中对闸墩10进行防碳化处理后,只需移动很短的距离就能对另一个闸墩10进行防碳化处理,大大提高了防碳化处理的效率。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浮移动双作用钢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浮箱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中间浮箱体两侧的两个侧浮箱体,所述中间浮箱体在长度方向的竖直平分面与侧浮箱体在宽度方向的竖直平分面互相重合,所述中间浮箱体和侧浮箱体的内部均中空设置且互相连通,两个所述侧浮箱体的底部均设有进水孔,所述中间浮箱体的上侧分别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进气孔和排气孔上分别对应设有进气控制阀和排气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浮移动双作用钢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浮箱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中间浮箱体两侧的两个侧浮箱体,所述中间浮箱体在长度方向的竖直平分面与侧浮箱体在宽度方向的竖直平分面互相重合,所述中间浮箱体和侧浮箱体的内部均中空设置且互相连通,两个所述侧浮箱体的底部均设有进水孔,所述中间浮箱体的上侧分别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进气孔和排气孔上分别对应设有进气控制阀和排气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浮移动双作用钢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浮箱体内部设有气仓隔板,气仓隔板上方形成上气仓,气仓隔板下方形成下气仓。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王煦李学荣蔡平颜斌周灿华吴舒海徐惠亮杨斌曹瑚张晖翟松辛华荣汤正军万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水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