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214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结构,包括水下围堰和水上围堰两部分;以江海一侧为外,临时坞口一侧为内,水下围堰以河沙为中心,河沙的外表面依次覆盖渣土和膜袋砂,河沙的内表面浇筑混凝土护面墙,并且,河沙的内部设有三轴搅拌桩,三轴搅拌桩的中心设置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水上围堰包括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连接的黏土,黏土的外表面依次覆盖渣土和膜袋砂,内表面浇筑混凝土护面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以河沙与渣土回填为主,膜袋砂护面墙为辅,大幅减少了水下充填膜袋作业工程量,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围堰施工方法,极大节约了成本和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围堰施工,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施结构。属于水利工程

技术介绍
在穿越江海的隧道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沉管预制干坞设置临时坞口,然后在管段等通过临时坞口出坞后,进行临时坞口恢复和坞内二次利用等。其中,临时坞口恢复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工序。现有临时坞口围堰的堰体一般以两侧膜袋砂充填为主,内填河沙为辅。这种施工方法存在施工区域狭窄、作业工效低、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大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施工方法及围堰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施工方法,包括步骤:a)原临时坞口破除时,将挖出的弃土在原临时坞口上游回填为丁字坝;b)临时坞口恢复时,回填河沙至水位线上,形成水下围堰;c)在水下,施工三轴搅拌桩及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同时,使用渣土回填水下围堰的外堰体,使得外堰体表面覆盖一层渣土;d)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完毕后,抽取临时坞口内部的水,水下围堰的内堰体泌水固结后,刷坡,之后在内堰体的表面浇筑混凝土护面墙;同时,在步骤c)的渣土表面覆盖膜袋砂护面墙,以防止冲刷;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围堰和水上围堰两部分;以江海一侧为外,临时坞口一侧为内,水下围堰以河沙为中心,河沙的外表面依次覆盖渣土和膜袋砂,河沙的内表面浇筑混凝土护面墙,并且,河沙的内部设有三轴搅拌桩,三轴搅拌桩的中心设置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水上围堰包括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连接的黏土,黏土的外表面依次覆盖渣土和膜袋砂,内表面浇筑混凝土护面墙。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围堰和水上围堰两部分;以江海一侧为外,临时坞口一侧为内,水下围堰以河沙为中心,河沙的外表面依次覆盖渣土和膜袋砂,河沙的内表面浇筑混凝土护面墙,并且,河沙的内部设有三轴搅拌桩,三轴搅拌桩的中心设置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水上围堰包括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连接的黏土,黏土的外表面依次覆盖渣土和膜袋砂,内表面浇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林崔玉国陈旺赵康林刘敏汪海蛟万安锣母艳陈石开冯召贵赵南南赵青瑞牛博张毅苗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