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670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包括:预应力管桩,还包括:自抽排管路;预应力管桩具有轴向上依次连接的锚固段、透水段和悬臂段,透水段的管壁上开设了多个透水孔;自抽排管路的一端位于锚固段的管腔内,且靠近锚固段的远离透水段的一端,自抽排管路的另一端从透水段和悬臂段的管腔内延伸到预应力管桩之外,以抽取和排出预应力管桩内的水体。并同时提供了配套的施工方法,以实现自动降水功能,快速改善滑坡、路基病害环境,提高滑坡和路基病害处治后的安全度及长效性,并能及时发挥效应,达到快速、安全、有效的进行滑坡、路基滑移等病害处理的目的。

A Self-dewatering Prestressed Anti-slide Pil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滑坡、路基滑移等病害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预应力管桩,简称管桩,是由专业厂家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等工艺制成的一种细长空心圆筒体的等截面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基建施工中通过采用锤击或静压的方法将其沉入到地下,对周围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其具有快速施工,承载力高,质量稳定等优点,尤其是预应力管桩又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所以在近年来开始应用到基坑支护中做支撑桩使用,也被用于滑坡、路基滑移等病害处理中作为抗滑桩使用。只是,在滑坡区域设置预应力抗滑管桩之后,虽然对其滑动面进行了加固,却无法改变水体对滑动面附近土体环境的影响,水体在滑动面附近受阻汇集,使土体环境恶化,降低了滑动面土体的稳定性,导致抗滑桩的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以实现自动降水功能,快速改善滑坡、路基病害环境,提高滑坡和路基病害处治后的安全度及长效性。同时,基于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的结构特征,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法,以保证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能够快速实施并及时发挥效应,便于滑坡、路基病害处理快速、安全、有效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有介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及其施工方法,以实现自动降水功能,快速改善滑坡、路基病害环境,提高滑坡和路基病害处治后的安全度及长效性,并能及时发挥效应,达到快速、安全、有效的进行滑坡、路基滑移等病害处理的目的。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包括:预应力管桩,还包括:自抽排管路;所述预应力管桩具有轴向上依次连接的锚固段、透水段和悬臂段,所述透水段的管壁上开设了多个透水孔;所述自抽排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锚固段的管腔内,且靠近锚固段的远离透水段的一端,自抽排管路的另一端从透水段和悬臂段的管腔内延伸到预应力管桩之外,以抽取和排出预应力管桩内的水体。优选地,所述自抽排管路包括:排水管和水泵,所述排水管从锚固段的管腔沿透水段和悬臂段延伸到预应力管桩之外,所述水泵为设置在锚固段内的排水管端部的潜水泵,或者,为设置在预应力管桩之外的排水管上的抽水泵。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了采用上述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的施工方法,其一,在地层较密实的环境下,可采用预钻孔后放置桩的实施方式进行施工,具体为: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的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且包括以下步骤:S1、在预定位置钻埋桩孔,埋桩孔的孔径大于预应力管桩的外径;(在需要设置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的位置钻埋桩孔,埋桩孔的孔径大于预应力管桩的外径,埋桩孔的深度与预应力管桩的长度相适应)S2、对管桩进行预处理,封闭锚固段的端部;S3、下桩,将预应力管桩锚固段朝下的置入到埋桩孔内,使地层的滑动面位于透水段的区间内;S4、填充桩孔间空隙,依次在锚固段、透水段和悬臂段的外侧填充砂浆、滤料、砂浆;S5、安装自抽排管路,将自抽排管路的一端从悬臂段的管孔中插入,直至到达锚固段的底部附近。优选地,步骤S2中,还在透水段的两端外壁设置了环形的止水段。优选地,所述止水段为缠绕在透水段端部外的止水胶带。优选地,所述止水段为环形设置在透水段端部外的遇水膨胀止水材料。优选地,所述锚固段、透水段和悬臂段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下注浆管、投滤管和上注浆管,所述下注浆管、投滤管和上注浆管上端从悬臂段的端部一侧延伸到预应力管桩之外。优选地,步骤S2中,还包括在透水段外包裹反滤土工布。优选地,完成步骤S4之后,采用高压水枪对透水桩段进行清洗,疏通透水孔。其二,在一般地层环境下,可采用静力压入或锤击打入的实施方式进行施工,具体为: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的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且所述锚固段的端部具有尖桩头,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静力压入或锤击打入作业方式将预应力管桩内置入到地层内,使地层的滑动面位于透水段的区间内;S2、安装自抽排管路,将自抽排管路的一端从悬臂段的管孔中插入,直至到达锚固段的底部附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可采用单排或两排及以上群桩方式布置于滑坡或路基病害体前缘位置,用于滑坡和路基滑移等病害处理,可实现自动降水功能,快速改善滑坡、路基病害环境,提高滑坡和路基病害处治后的安全度及长效性;2、可以排桩方式布置于基坑外缘,用于基坑支护,兼做降水工程使用,减少基坑坑内作业干扰和坑内降水辅助费用;3、使用范围广泛,能快速实施并及时发挥效应,且能替代人工挖掘排水孔的作业,减少人工作业强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作业时间可缩短1半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断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三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置入孔中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三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安装完成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B断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中C—C断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7中D—D断面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110-预应力管桩,110a-预应力钢筋,110b-螺旋箍筋,110c-混凝土,111-锚固段,112-透水段,113-悬臂段,114-透水孔,115-尖桩头,116-下注浆管,117-投滤管,118-上注浆管,119-止水段,120-自抽排管路,121-排水管,122-水泵,200-砂浆、300-滤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100,包括:预应力管桩110和自抽排管路120。预应力管桩110采用圆形空心预应力高标号预制混凝土结构,参见图3,具体可通过竖向的预应力钢筋110a和螺旋箍筋110b制成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110c预制而成。预应力钢筋110a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施做,视使用地层滑动带附近的滑坡推力和土压力情况,计算确定预应力管桩110的弯矩及抗剪能力,配置螺旋箍筋110b,若有需要,可进一步配置加强钢筋。参见图1,预应力管桩110具有轴向上依次连接的锚固段111、透水段112和悬臂段113。使用时,锚固段111在下,深入地层滑动带之下的地层,对整根预应力管桩110提供主要的锚固力;而透水段112正好位于滑动带区域,透水段112的管壁上开设了多个透水孔114,以使滑动带附近的地下水通过透水孔114流动汇集到预应力管桩110内,进而统一、快速排出;悬臂段113通常有部分露出与地层表面,成为悬臂,以便观察及附着其他设施。如图2所示,自抽排管路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包括: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抽排管路;所述预应力管桩具有轴向上依次连接的锚固段、透水段和悬臂段,所述透水段的管壁上开设了多个透水孔;所述自抽排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锚固段的管腔内,且靠近锚固段的远离透水段的一端,自抽排管路的另一端从透水段和悬臂段的管腔内延伸到预应力管桩之外,以抽取和排出预应力管桩内的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包括: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抽排管路;所述预应力管桩具有轴向上依次连接的锚固段、透水段和悬臂段,所述透水段的管壁上开设了多个透水孔;所述自抽排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锚固段的管腔内,且靠近锚固段的远离透水段的一端,自抽排管路的另一端从透水段和悬臂段的管腔内延伸到预应力管桩之外,以抽取和排出预应力管桩内的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抽排管路包括:排水管和水泵,所述排水管从锚固段的管腔沿透水段和悬臂段延伸到预应力管桩之外,所述水泵为设置在锚固段内的排水管端部的潜水泵,或者,为设置在预应力管桩之外的排水管上的抽水泵。3.一种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降水预应力抗滑管桩,且包括以下步骤:S1、在预定位置钻埋桩孔,埋桩孔的孔径大于预应力管桩的外径;S2、对管桩进行预处理,封闭锚固段的端部;S3、下桩,将预应力管桩锚固段朝下的置入到埋桩孔内,使地层的滑动面位于透水段的区间内;S4、填充桩孔间的空隙,依次在锚固段、透水段和悬臂段的外侧埋桩孔内填充砂浆、滤料、砂浆;S5、安装自抽排管路,将自抽排管路的一端从悬臂段的管孔中插入,直至到达锚固段的底部附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降水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平马小斐阎宗岭徐峰单荣相徐建强苟栋元刘中帅柴贺军唐胜传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