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搅拌罐用含Cu钢表面起皮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664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32
一种降低搅拌罐用含Cu钢表面起皮的生产方法:经冶炼并浇铸成坯后对铸坯加热;对铸坯进行定宽;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在无需改变用钢成分下,根据含Cu钢的物理冶金性能,通过制定合理的加热制度及轧制工艺,使钢板表面起皮现象大幅降低,获得表面质量良好含Cu搅拌罐用钢,且整个热轧工序控制简单可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到98%以上,还可使生产成本降低200~300元/吨钢。

A Produc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Surface Skin of Cu-containing Steel Used in Stirring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搅拌罐用含Cu钢表面起皮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磨容器用钢生产方法,具体地指一种能够减少含Cu搅拌罐用钢表面严重起皮缺陷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热轧汽车搅拌罐用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搅拌罐转动时,罐内水泥、沙石与罐体发生撞击,其应用环境相对恶劣,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耐磨性能,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耐蚀性能,因此,部分钢企在开发此类产品时,经常添加一定量的Cu元素,来提高材料的耐蚀性能。但是,由于Cu元素固有的冶金特点,易引起带钢表面的缺陷问题。这是由于Cu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在基体与氧化铁皮的界面形成富集,当温度高于Cu的熔点温度1083℃时,形成的液态富Cu相由氧化铁皮/基体界面向奥氏体晶界侵入,降低晶间结合力,并加速钢材的氧化,进而在连铸或者轧制过程中产生裂纹、起皮等表面质量问题。虽然含Cu搅拌罐用钢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在用户端获得好评,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在整个带钢表面均存在起皮缺陷,造成产品大量的改判,影响合格产品的合同交付周期,阻碍了含Cu搅拌罐用钢的推广应用。因此,减少含Cu搅拌罐钢表面起皮缺陷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搅拌罐用含Cu钢表面起皮的生产方法,其步骤:1)经冶炼并浇铸成坯后对铸坯加热:总加热在炉时间控制在180min~210min,且炉内保持正压在10~12Pa;A、铸坯在预热段在不进行煤气输入加热的条件下停留60~70min;B、进入加热段进行加热,总加热时间控制在80~100min,其中:加热一段在空燃比为0.9~1.0下加热40~60min;加热二段在空燃比为1.15~1.2下加热至1200~1240℃,加热时间控制在40~50min;C、进行均热,在空燃比为1.0~1.1下均热35~50min,均热温度在1200~1240;2)对铸坯进行定宽:当铸坯宽度≤1550mm时,轧制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搅拌罐用含Cu钢表面起皮的生产方法,其步骤:1)经冶炼并浇铸成坯后对铸坯加热:总加热在炉时间控制在180min~210min,且炉内保持正压在10~12Pa;A、铸坯在预热段在不进行煤气输入加热的条件下停留60~70min;B、进入加热段进行加热,总加热时间控制在80~100min,其中:加热一段在空燃比为0.9~1.0下加热40~60min;加热二段在空燃比为1.15~1.2下加热至1200~1240℃,加热时间控制在40~50min;C、进行均热,在空燃比为1.0~1.1下均热35~50min,均热温度在1200~1240;2)对铸坯进行定宽:当铸坯宽度≤1550mm时,轧制过程采取等宽轧制,无需定宽,板坯仅空过定宽机;当1550<铸坯宽度≤1800mm,首先将板坯表面的氧化铁皮去除干净,再按照常规进行定宽;3)进行粗轧在经第一轧机常规轧制后,进入第二轧机进行5道次轧制,在5道次的轧制中全部进行除鳞,并控制出口温度在10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兵刘斌尹云洋张扬梁文张鹏武刘登文王立新杜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