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水浴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5840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水浴加热装置,包括水池,水池底部设有发热装置,所述水池的顶部设有上梁,上梁上设有上下通孔,通孔内设有竖向设置的螺杆,螺杆与通孔间隙配合连接,螺杆下端与水池底部碰触,螺杆顶端设有手轮,手轮与螺杆固接,手轮设于上梁上方,所述水池内设有升降框架,升降框架设于上梁的左方,升降框架底部右端设有螺母,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连接。这样可把盛放试液的容器放置在升降框架内加热,加热完成后,转动手轮,升降框架升高,玻璃容器浮出水面,在空气中稍微冷却后,即可直接用手取出,无需用辅助工具取出玻璃容器,操作简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水浴加热。

A Water Bath Heating Device for Laborato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用水浴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水浴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水浴加热是化学实验过程常见的加热方法,因为在一标准大气压下且水无任何杂质,水达到沸点的条件是100摄氏度,但是从液态变到气态还需要吸收更高的热量。在水浴法里,烧杯里的水在变成水蒸气前都只能有100摄氏度的温度,无法为试管里的水提供更多的热量,所以试管内的液体是不能沸腾的。所以常常利用这种温度不改变的原理对一些需要定温加热的反应进行水浴加热。常用的水浴加热装置由水池和发热装置组成,锥形瓶、试管等盛放试液的容器放入水池中加热完毕后,玻璃容器也加热到一定温度,无法直接用手取出,需要用夹子取出容器,这样除了操作繁琐以外,玻璃容器容易从夹子中滑落,容易造成实验事故,因此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方便取出容器的实验室用水浴加热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实验室用水浴加热装置,包括水池,水池底部设有发热装置,所述水池的顶部设有上梁,上梁上设有上下通孔,通孔内设有竖向设置的螺杆,螺杆与通孔间隙配合连接,螺杆下端与水池底部碰触,螺杆顶端设有手轮,手轮与螺杆固接,手轮设于上梁上方,所述水池内设有升降框架,升降框架设于上梁的左方,升降框架底部右端设有螺母,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池的右壁上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框架的左端设有滑块,滑块通过滑槽与水池上下滑动连接,滑块与升降框架固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梁设于所述水池的顶部中央,所述升降框架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升降框架左右结构对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实验室用水浴加热装置,包括水池,水池底部设有发热装置,所述水池的顶部设有上梁,上梁上设有上下通孔,通孔内设有竖向设置的螺杆,螺杆与通孔间隙配合连接,螺杆下端与水池底部碰触,螺杆顶端设有手轮,手轮与螺杆固接,手轮设于上梁上方,所述水池内设有升降框架,升降框架设于上梁的左方,升降框架底部右端设有螺母,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连接。这样可把盛放试液的容器放置在升降框架内加热,加热完成后,转动手轮,升降框架升高,玻璃容器浮出水面,在空气中稍微冷却后,即可直接用手取出,无需用辅助工具取出玻璃容器,操作简便。本技术用于水浴加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和图2,这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地:一种实验室用水浴加热装置,包括水池5,水池5底部设有发热装置6,所述水池5的顶部设有上梁9,上梁9上设有上下通孔,通孔内设有竖向设置的螺杆7,螺杆7与通孔间隙配合连接,螺杆7下端与水池5底部碰触,螺杆7顶端设有手轮1,手轮1与螺杆7固接,手轮1设于上梁9上方,所述水池5内设有升降框架2,升降框架2设于上梁9的左方,升降框架2底部右端设有螺母4,螺母4与所述螺杆7螺纹配合连接。这样可把盛放试液的容器放置在升降框架2内加热,加热完成后,转动手轮1,升降框架2升高,玻璃容器浮出水面,在空气中稍微冷却后,即可直接用手取出,无需用辅助工具取出玻璃容器,操作简便,升降框架2设于上梁9的左方,上梁9不会阻碍升降框架2的上升。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池5的右壁上设有滑槽3,所述升降框架2的左端设有滑块8,滑块8通过滑槽3与水池5上下滑动连接,滑块8与升降框架2固接。升降框架2的右端与螺母4连接,这样升降框架2为一个悬臂,升降框架2与螺母4的连接点承受很大的弯矩,容易损坏,通过设置滑块8,减小升降框架2与螺母4的连接点承受的弯矩,结构更坚固,同时升降框架2不会前后晃动,稳定升降。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梁9设于所述水池5的顶部中央,所述升降框架2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升降框架2左右结构对称。这样螺母4、螺杆7均左右受力平衡,减缓螺母4、螺杆7的螺纹的磨损,防止受力不均导致螺杆7弯曲。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用水浴加热装置,包括水池(5),水池(5)底部设有发热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5)的顶部设有上梁(9),上梁(9)上设有上下通孔,通孔内设有竖向设置的螺杆(7),螺杆(7)与通孔间隙配合连接,螺杆(7)下端与水池(5)底部碰触,螺杆(7)顶端设有手轮(1),手轮(1)与螺杆(7)固接,手轮(1)设于上梁(9)上方,所述水池(5)内设有升降框架(2),升降框架(2)设于上梁(9)的左方,升降框架(2)底部右端设有螺母(4),螺母(4)与所述螺杆(7)螺纹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用水浴加热装置,包括水池(5),水池(5)底部设有发热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5)的顶部设有上梁(9),上梁(9)上设有上下通孔,通孔内设有竖向设置的螺杆(7),螺杆(7)与通孔间隙配合连接,螺杆(7)下端与水池(5)底部碰触,螺杆(7)顶端设有手轮(1),手轮(1)与螺杆(7)固接,手轮(1)设于上梁(9)上方,所述水池(5)内设有升降框架(2),升降框架(2)设于上梁(9)的左方,升降框架(2)底部右端设有螺母(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丽烂王惠珍温海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