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矿用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396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06
一种小型矿用自卸车,用于运送材料或矿石。该小型矿用自卸车包括底盘系统、动力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尾气净化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动力系统采用非道路用低转速、高扭矩输出柴油机,转向系统为液压助力转向,制动器为全封闭湿式弹簧制动器,并配备尾气净化装置和安全防护顶棚,有效解决了现有小型矿用自卸车发动机功率不足、转向困难、制动系统可靠性差、排放污染严重、对驾驶员安全防护缺乏等问题,在提高了小型矿用自卸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将自卸车对矿井内作业人员造成的健康危害降到最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矿用自卸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矿用运输车
,具体是一种小型矿用自卸车。
技术介绍
矿用自卸车是用于运送材料或矿石,在地下矿山行驶,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卸载货物的自行式机械。我国矿产资源丰富,自50年代以来,采矿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共建立了重要矿山5000多处,乡镇集体和个体办矿也有12万处。近年来,矿井下由矿渣物料转运运输车引起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为进一步加强矿井下运输车的安全管理,国家安监局加强了对矿井下柴油机无轨胶轮运输车的安全管理,要求各矿企要进一步加强井下用无轨胶轮车的安全管理,并要求井下用无轨胶轮车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规定。目前,中小型矿企的矿渣主要采用少量多次转运为主,转运工具主要为小型简易运输车,虽然运输车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并不符合矿山安全生产要求,同时还存在其它诸多问题:(1)发动机功率不足。由于矿洞内的路面平整度较差,路面高低起伏较大,在运输矿物时,发动机需一直高负荷运转,才能保证车辆的行进,使得发动机内的燃油燃烧不充分,燃油消耗率高,同时还会造成发动机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成分增加,使得本就密闭的矿洞环境变得更加糟糕,严重影响矿山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2)无尾气净化,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排放随意,对环境污染严重。由于运输车多用于相对密闭的矿洞内,久而久之废气会对矿山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3)制动器多为开放式、干式制动器,制动器中易进入水和灰尘,造成刹车失灵。由于矿洞内较狭小、昏暗,一旦刹车失灵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4)缺乏对驾驶员的保护装置。由于运输车车身外形尺寸大,车身高度较高,无法在狭小的矿洞中灵活运行,所以需将已有的较宽大的驾驶室切割或拆除,由于没有驾驶室安全防护顶棚,车辆行驶在狭小、阴暗的矿洞内极易造成驾驶员受到各种意外伤害。(5)警告装置缺乏。车辆行驶在复杂、恶劣的矿洞环境,当出现突发情况或车辆故障时无法警告在作业区的人员和车辆,存在安全隐患。(6)没有随车配备灭火器。由于矿洞内一般温度较高,空间相对密闭,车辆一旦起火自燃极易造成重大事故损失。(7)转向系统采用机械传动,转向费力。当车辆重载行驶在高低起伏较大的矿山路面时,本就笨重的机械转向系统转向将变得更加费力,驾驶员的操控强度将加大,易造成疲劳驾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小型矿用自卸车安全性差、污染严重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矿用自卸车,以使其能够在狭小的矿洞内安全灵活运行。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底盘系统、动力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尾气净化系统及安全防护系统。所述底盘系统主要包括底盘框架、驾驶室、车厢、机盖;所述底盘框架采用拼焊结构,用于承受车身载荷的主梁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矩形管,连接各类部件的固定架设置于主梁两侧,贯穿左右的防护横梁设置于底盘框架最前端;所述驾驶室上部设置安全防护顶棚,驾驶室左侧设置安全防护扶手,驾驶室前面板设置有仪表、控制按钮和方向盘,驾驶室右侧设置有档杆操纵机构和停车制动手柄,驾驶室下部前方设置踏板,且底部脚踏面为花纹防滑结构;所述车厢三面栏板封闭,且前部栏板高出两侧栏板,车厢底部两侧带斜角,车厢尾部设置可自动开启的后栏板,所述后栏板为两段式铰链连接结构。所述动力系统由动力装置、传动装置组成;所述动力装置中动力源采用非道路用增压中冷柴油机,发动机冷却器包括增压进气冷却和发动机封闭强制循环水冷却;传动装置中变速器由主变速箱和副变速箱组成;所述主变速箱档位通过设置在驾驶室右侧的操纵杆远程切换,所述的主变速箱一侧设置有取力器,所述取力器的结合与分离通过设置于操作台面板的按钮切换实现;所述副变速箱的档位通过设置于操作台面板的按钮任意切换;传动轴设置于变速器和驱动桥之间,所述驱动桥上部安装钢板弹簧悬架,驱动轮采用承载能力强、可靠性高的矿山专用轮胎。所述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行车制动踏板和停车制动手柄分别设置于驾驶室的下部和右侧,所述制动系统中设置有蓄能器和用于松闸的手动泵,所述制动系统中制动器采用全封闭多盘湿式弹簧制动器,所述制动器为失压安全型制动器。所述电气系统由发电机、用电设备、蓄电池组成;所述发动机安装于柴油机的一侧,所述用电设备工作电压为DC24V,所述用电设备控制按钮位于驾驶室的操作台面板上,所述蓄电池的出线端设置有熔断器。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转向系统和举升系统,且两系统相互独立;所述转向系统为方向盘控制液压助力转向,转向形式为前桥转向;所述举升系统中动力源液压泵连接于主变速箱取力器,所述举升系统中执行元件为单作用伸缩式套筒液压缸,其伸、缩、停止通过设置于驾驶室操作台面板的按钮远程控制,所述的举升系统中设置有举升行程限位开关。所述尾气净化系统为水浴式净化箱,所述水浴式净化箱结构中设置多层筛板和隔层,所述水浴式净化箱连接于柴油机的排气管尾部。所述安全防护系统由设置于车身前端的保险杠、安全防护顶棚、警示灯光和警示音响构成;小型自卸车车身四周张贴反光贴纸,随车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动力系统采用非道路用低转速、高扭矩输出柴油机,转向系统为液压助力转向,制动器为全封闭湿式弹簧制动器,并配备尾气净化装置和安全防护顶棚,有效解决了现有小型矿用自卸车发动机功率不足、转向困难、制动系统可靠性差、排放污染严重、对驾驶员安全防护缺乏等问题,在提高了小型矿用自卸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将自卸车对矿井内作业人员造成的健康危害降到最低。结构紧凑,动力强劲,使用寿命长,能够在狭小的矿洞内灵活可靠运行,同时能保证矿山作业人员的安全,并符合国家矿用产品安全要求。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是图1下部的各功能部件结构简图。图3是图2下部结构简图。图中:底盘系统(1);动力系统(2);制动系统(3);电气系统(4);液压系统(5);尾气净化系统(6);安全防护系统(7);底盘框架(11);驾驶室(12);车厢(13);机盖(14);防护横梁(15);柴油机(21);冷却器(22);变速器(23);传动轴(24);驱动桥(25);悬架(26);驱动轮(27);前桥(51);液压缸(52);净化箱(61);排气管(62);保险杠(71);安全防护顶棚(121);安全防护扶手(122);后栏板(13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底盘系统1、动力系统2、制动系统3、电气系统4、液压系统5、尾气净化系统6和安全防护系统7。底盘系统1主要包括底盘框架11、驾驶室12、车厢13、机盖14。所述底盘框架11采用拼焊结构。其中,用于承受车身载荷的主梁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矩形管,连接各类部件的固定架设置于主梁两侧,贯穿左右的防护横梁15设置于底盘框架11最前端。矩形管主梁的运用使得车身的抗弯、抗扭强度增加,且承载能力更强。所述驾驶室12设置于底盘框架11的左侧。其中,驾驶室12上部设置合适的安全防护顶棚121,驾驶室12左侧设置安全防护扶手122,驾驶室12前面板设置有各类仪表、控制按钮和方向盘,驾驶室12右侧设置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型矿用自卸车包括底盘系统(1)、动力系统(2)、制动系统(3)、电气系统(4)、液压系统(5)、尾气净化系统(6)及安全防护系统(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型矿用自卸车包括底盘系统(1)、动力系统(2)、制动系统(3)、电气系统(4)、液压系统(5)、尾气净化系统(6)及安全防护系统(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系统(1)包括底盘框架(11)、驾驶室(12)、车厢(13)、机盖(14);所述底盘框架(11)采用拼焊结构,用于承受车身载荷的主梁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矩形管,连接各类部件的固定架设置于主梁两侧,贯穿左右的防护横梁(15)设置于底盘框架(11)最前端;所述驾驶室(12)上部设置安全防护顶棚(121),驾驶室(12)左侧设置安全防护扶手(122),驾驶室(12)前面板设置有仪表、控制按钮和方向盘,驾驶室(12)右侧设置有档杆操纵机构和停车制动手柄,驾驶室(12)下部前方设置踏板,且底部脚踏面为花纹防滑结构;所述车厢(13)三面栏板封闭,且前部栏板高出两侧栏板,车厢底部两侧带斜角,车厢(13)尾部设置可自动开启的后栏板(131),所述后栏板(131)为两段式铰链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2)由动力装置、传动装置组成;所述动力装置中动力源采用非道路用增压中冷柴油机(21),发动机冷却器(22)包括增压进气冷却和发动机封闭强制循环水冷却;传动装置中变速器(23)由主变速箱和副变速箱组成;所述主变速箱档位通过设置在驾驶室(12)右侧的操纵杆远程切换,所述的主变速箱一侧设置有取力器,所述取力器的结合与分离通过设置于操作台面板的按钮切换实现;所述副变速箱的档位通过设置于操作台面板的按钮任意切换;传动轴(24)设置于变速器(23)和驱动桥(25)之间,所述驱动桥(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良王华忠王哲王清林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忠良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