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客车侧围安全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35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安全门,具体的说是一种整体式客车侧围安全门结构,属于客车安全门技术领域。其包括门框、安全门体、隐藏式铰链和门锁,所述左竖管内腔侧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平直表面,左竖管内腔侧面上下部连接两个隐藏式铰链一端,两个隐藏式铰链另一端连接安全门体一端,安全门体另一端上设有门锁,门锁能够将安全门体另一端锁止在门框右竖管一侧;所述安全门体前后端面与门框前后端面齐平;所述两个隐藏式铰链处于同一垂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门前后端面与车身侧围弧度一致,使得安全门与侧围融为一体,避免了对车内座椅和内饰件布置的影响;安全门上下铰链能够同轴设置,转动轻便灵活,锁止可靠。

An Integral Side Surface Safety Door Structure for Passenger C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客车侧围安全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安全门,具体的说是一种整体式客车侧围安全门结构,属于客车安全门

技术介绍
为了客车安全性能的提升,一般在客车侧围上设置客车侧围安全门。现有技术中的客车侧围安全门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客车侧围安全门厚度普遍偏厚,一般为65~75mm,而且侧围安全门的内端面凸出侧围内表面,影响到车内座椅的布置,还影响到内饰件的布置。其次,一般将安全门体在流水线上安装调整到侧围上,需要用到高位操作台,安装效率低,精度难以保证,操作安全性差。第三,安全门上下铰链安装在带有弧度的侧围骨架上,难以保证安全门上下铰链上下同轴布置,影响到安全门的灵活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整体式客车侧围安全门结构,能够使得安全门与客车侧围融为一体,避免了对车内座椅和内饰件布置的影响;同时,安全门上下铰链能够同轴设置,转动轻便灵活,锁止可靠。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整体式客车侧围安全门结构包括门框、安全门体、隐藏式铰链和门锁,其特征是:所述门框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横管和下横管,上横管和下横管左端共同焊接左竖管,上横管和下横管右端共同焊接右竖管,左竖管和右竖管互相平行设置;所述左竖管内腔侧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平直表面,左竖管内腔侧面上下部连接两个隐藏式铰链一端,两个隐藏式铰链另一端连接安全门体一端,安全门体另一端上设有门锁,门锁能够将安全门体另一端锁止在门框右竖管一侧;所述安全门体前后端面与门框前后端面齐平;所述两个隐藏式铰链处于同一垂线上;所述门框内侧沿边缘设有一圈内定位板,安全门体内侧紧靠内定位板实现安全门体的锁止定位。进一步的,构成所述门框的上横管、下横管、左竖管和右竖管前后端面为与车身侧围弧度相同的弧面。进一步的,隐藏式铰链包括固定页、旋转页和旋转轴,旋转页为U形结构,旋转页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安全门体侧面,旋转页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设置在左竖管内腔中,旋转轴上转动连接固定页一端,固定页另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左竖管内腔侧面。进一步的,左竖管内侧面上设有旋转开口,所述旋转页能够在旋转开口中旋转90°。进一步的,旋转页外侧端面设有缓冲橡胶。进一步的,安全门体上安装旋转页端面的内侧设有螺栓预埋板,旋转页和安全门体之间的安装螺栓连接在螺栓预埋板上。进一步的,内定位板端部嵌装内密封条,安全门体面向内定位板端部设有与内密封条密封配合的内密封槽,所述安全门体面向门框端部设有外密封条,外密封条延伸到与门框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安全门前后端面与车身侧围弧度一致,使得安全门与侧围融为一体,使得侧围结构紧凑美观,同时也避免了对车内座椅和内饰件布置的影响;门框和安全门体能够在低位装配完成后再整体焊接到侧围骨架上,提高了制作精度和装配效率,操作安全性好;安全门上下铰链能够同轴设置,转动轻便灵活,锁止可靠;安全门体和门框之间采用内外双道密封,内外双道密封围绕安全门体连续布置,提高了密封性能;采用U型结构的隐藏式铰链降低了安全门的厚度,对侧围造型影响小,更适合用在车体侧围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全门体关闭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全门体开启状态图。图3为图1中A-A处剖视图。图4为图1中B-B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横管、2-下横管、3-左竖管、4-右竖管、5-内定位板、6-安全门体、7-隐藏式铰链、7.1-固定页、7.2-旋转页、7.3-旋转轴、7.4-旋转开口、7.5-缓冲橡胶、7.6-螺栓预埋板、7.7-安装螺栓、8-门锁、9-内密封条、10-外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门框、安全门体6、隐藏式铰链和门锁8。所述门框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横管1和下横管2,上横管1和下横管2左端共同焊接左竖管3,上横管1和下横管2右端共同焊接右竖管4,左竖管3和右竖管4互相平行设置。所述构成门框的上横管1、下横管2、左竖管3和右竖管4前后端面为与车身侧围弧度相同的弧面,使得门框连接在车身侧围上时,门框内外端面弧度与侧围弧度一致。所述门框前后端面与车身侧围弧度一致,门框厚度与侧围相同,使得安全门与侧围融为一体,使得侧围结构紧凑美观,同时也避免了对车内座椅和内饰件布置的影响。所述左竖管3内腔侧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平直表面,左竖管3内腔侧面上下部连接两个隐藏式铰链一端,两个隐藏式铰链另一端连接安全门体6一端,安全门体6另一端上设有门锁8,门锁8能够将安全门体6另一端锁止在门框右竖管4一侧。所述安全门体6前后端面与门框前后端面齐平。所述两个隐藏式铰链处于同一垂线上,安全门上下铰链能够同轴设置,转动轻便灵活,锁止可靠。所述门框内侧沿边缘设有一圈内定位板5,安全门体6内侧紧靠内定位板5实现安全门体6的锁止定位。所述内定位板5端部嵌装内密封条9,安全门体6面向内定位板5端部设有与内密封条9密封配合的内密封槽,当安全门体关闭时,内密封条9压紧在内密封槽中,实现安全门体内侧的密封。所述安全门体6面向门框端部设有外密封条10,外密封条10延伸到与门框密封连接,外密封条10能够保证安全门体6和门框之间的连续密封。如图3所示,所述隐藏式铰链包括固定页7.1、旋转页7.2和旋转轴7.3,旋转页7.2为U形结构,旋转页7.2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安全门体6侧面,旋转页7.2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旋转轴7.3上。所述旋转轴7.3设置在左竖管3内腔中,旋转轴7.3上转动连接固定页7.1一端,固定页7.1另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左竖管3内腔侧面。所述左竖管3内侧面上设有旋转开口7.4,所述旋转页7.2能够在旋转开口7.4中旋转90°。所述旋转页7.2外侧端面设有缓冲橡胶7.5,旋转页7.2旋转到最大角度时通过缓冲橡胶7.5缓冲对左竖管3的冲击力。所述安全门体6上安装旋转页7.2端面的内侧设有螺栓预埋板7.6,旋转页7.2和安全门体6之间的安装螺栓7.7连接在螺栓预埋板7.6上。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安全门前后端面与车身侧围弧度一致,使得安全门与侧围融为一体,使得侧围结构紧凑美观,同时也避免了对车内座椅和内饰件布置的影响;门框和安全门体能够在低位装配完成后再整体焊接到侧围骨架上,提高了制作精度和装配效率,操作安全性好;安全门上下铰链能够同轴设置,转动轻便灵活,锁止可靠;安全门体和门框之间采用内外双道密封,内外双道密封围绕安全门体连续布置,提高了密封性能;采用U型结构的隐藏式铰链降低了安全门的厚度,对侧围造型影响小,更适合用在车体侧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客车侧围安全门结构,包括门框、安全门体(6)、隐藏式铰链和门锁(8),其特征是:所述门框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横管(1)和下横管(2),上横管(1)和下横管(2)左端共同焊接左竖管(3),上横管(1)和下横管(2)右端共同焊接右竖管(4),左竖管(3)和右竖管(4)互相平行设置;所述左竖管(3)内腔侧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平直表面,左竖管(3)内腔侧面上下部连接两个隐藏式铰链一端,两个隐藏式铰链另一端连接安全门体(6)一端,所述安全门体(6)另一端上设有门锁(8),门锁(8)能够将安全门体(6)另一端锁止在门框右竖管(4)一侧,所述安全门体(6)前后端面与门框前后端面齐平;所述两个隐藏式铰链处于同一垂线上;所述门框内侧沿边缘设有一圈内定位板(5),安全门体(6)内侧紧靠内定位板(5)实现安全门体(6)的锁止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客车侧围安全门结构,包括门框、安全门体(6)、隐藏式铰链和门锁(8),其特征是:所述门框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横管(1)和下横管(2),上横管(1)和下横管(2)左端共同焊接左竖管(3),上横管(1)和下横管(2)右端共同焊接右竖管(4),左竖管(3)和右竖管(4)互相平行设置;所述左竖管(3)内腔侧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平直表面,左竖管(3)内腔侧面上下部连接两个隐藏式铰链一端,两个隐藏式铰链另一端连接安全门体(6)一端,所述安全门体(6)另一端上设有门锁(8),门锁(8)能够将安全门体(6)另一端锁止在门框右竖管(4)一侧,所述安全门体(6)前后端面与门框前后端面齐平;所述两个隐藏式铰链处于同一垂线上;所述门框内侧沿边缘设有一圈内定位板(5),安全门体(6)内侧紧靠内定位板(5)实现安全门体(6)的锁止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客车侧围安全门结构,其特征是:构成所述门框的上横管(1)、下横管(2)、左竖管(3)和右竖管(4)前后端面为与车身侧围弧度相同的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客车侧围安全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隐藏式铰链包括固定页(7.1)、旋转页(7.2)和旋转轴(7.3),旋转页(7.2)为U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晓莉吉英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