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丝胎体乘用轮胎子口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丝胎体乘用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丝胎体乘用轮胎子口结构。
技术介绍
钢丝胎体乘用轮胎是一种以钢丝代替乘用轮胎胎体中常用的聚酯纤维、尼龙、人造丝、芳纶等作为胎体材料的轮胎,其具有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耐热性能优异,与胶料的粘合力强,成本低廉等性能优势。但是,钢丝胎体相比普通的聚酯帘线胎体,存在弯曲刚性大,回弹性强的特点,如果将现有的子口结构用于钢丝胎体乘用轮胎,极易造成成型过程中及成型后硫化前的胎胚存放周期内出现子口脱空的问题,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高负载情况下极易发生早期损坏。中国专利CN201610951286公开了一种全钢泥地轮胎,该轮胎加贴一层补强层,该补强层位于胎体端点的外侧,补强层端点与胎体端点存在高度差,能够减少端点剪切生热,增强子口部位的强度,有效避免子口裂的出现。然而,上述专利仅仅通过加贴补强层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钢丝回弹的问题,上述全钢泥地轮胎仍然存在易发生子口脱空的问题,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钢丝胎体乘用轮胎因钢丝回弹强而造成的 ...
【技术保护点】
1.钢丝胎体乘用轮胎子口结构,包括钢丝圈(1)以及钢丝胎体帘布层(2),所述钢丝圈(1)的圆周上包覆有三角胶(3),所述三角胶(3)自三角胶下端点(31)沿径向延伸至三角胶上端点(32),所述钢丝胎体帘布层(2)绕过所述钢丝圈(1)底部翻转至胎侧(7)后沿径向延伸至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胎体帘布层(2)与所述三角胶(3)之间设有增粘胶片(4),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通过所述增粘胶片(4)与所述三角胶(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钢丝胎体乘用轮胎子口结构,包括钢丝圈(1)以及钢丝胎体帘布层(2),所述钢丝圈(1)的圆周上包覆有三角胶(3),所述三角胶(3)自三角胶下端点(31)沿径向延伸至三角胶上端点(32),所述钢丝胎体帘布层(2)绕过所述钢丝圈(1)底部翻转至胎侧(7)后沿径向延伸至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胎体帘布层(2)与所述三角胶(3)之间设有增粘胶片(4),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通过所述增粘胶片(4)与所述三角胶(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胶片(4)包括位于所述三角胶(3)内侧的增粘胶片内侧端点(41),及位于所述三角胶(3)外侧的增粘胶片外侧端点(42),所述增粘胶片内侧端点(41)的径向高度高于所述三角胶上端点(32)的径向高度,所述增粘胶片内侧端点(41)与所述三角胶下端点(31)之间的径向距离不小于5mm,所述增粘胶片内侧端点(41)与所述三角胶上端点(32)之间的径向距离不小于10mm;所述增粘胶片外侧端点(42)的径向高度不低于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的径向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胎体帘布层(2)与所述胎侧(7)之间设有补强层(5),所述补强层(5)的下端位于补强层下定位点(51),所述补强层(5)的上端位于补强层上定位点(52),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沿径向位于所述补强层下定位点(51)与所述补强层上定位点(52)之间;所述补强层下定位点(51)与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之间的径向距离为10-20mm;所述补强层上定位点(52)的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徐伟,王君,董康,焦冬冬,张晨曦,任振兴,刘继发,唐效蕾,张琳,王伟,李圆圆,梁垂燕,赵玉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