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02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包括池体、进水管、过滤网、连通管、壳体、通孔、连接杆、内腔、导向框、浮块、排水管、隔板、排液口、隔网、滤板、污泥腔、排液管、排泥管、活动槽、外环池、连接通道、内环池和连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进水管使水流冲入活动槽内,水环绕在外环池的外侧以及连通通道内,加速水在外环池以及连通通道内移动,通过连通的连通槽,水进入内环池内,构成一个不断循环流动的水流系统,通过内环池、外环池以及连通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鳗鱼的游动路程,且鳗鱼可根据需要移动在内环池与外环池之间,提高了鳗鱼的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池,具体是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属于鳗鱼养殖应用

技术介绍
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此外鳗鱼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现有的鳗鱼养殖池的结构基本上是由墙体围起来的构造,这样的鳗鱼养殖池内看似空间很大,但实际上鳗鱼在养殖池内的游动毫无规律可循,属于横冲直撞型,在鳗鱼较多时,容易发生鳗鱼间的碰撞,进而导致鳗鱼受伤,鳗鱼的活力交底,且鳗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现有的养殖池内容易集聚大量的污泥和鳗鱼的排泄物,从而影响水质清洁,养殖池内的水不易自动控制,鳗鱼苗容易逃脱。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包括池体以及自动排水装置和活力装置;所述自动排水装置包括过滤网、连通管、壳体、通孔、连接杆、内腔、导向框、浮块、排水管、隔板、排液口、隔网、滤板、污泥腔、排液管和排泥管,所述池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池体的侧壁固定连接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内部固定连接过滤网,所述壳体的顶部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滑动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导向框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浮块的顶端,所述浮块滑动连接在导向框的内部,所述导向框的底端固定连接隔板的顶端,所述隔板的底端连通排水管,所述壳体的底端开有排液口,所述池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滤板,所述滤板的底端设有隔网,所述池体的一端连通排液管和排泥管,所述滤板与池体的底部开有污泥腔;所述活力装置包括进水管、活动槽、外环池、连接通道、内环池和连通槽,所述池体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外环池,所述外环池的内部开有内环池,所述外环池与池体的侧壁形成活动槽,所述外环池连通连通槽的一端,所述外环池的一侧设有连接通道。优选的,所述池体与外环池的内壁五个角呈倒角结构设置。优选的,所述外环池的数量为五个,且相邻两个外环池之间设有连通通道。优选的,所述排泥管、排液管、进水管和排水管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优选的,所述隔网的网孔为3mm~5mm,且隔网位于污泥腔内。优选的,所述排液管和排泥管分别设置在滤板与池体侧壁交界处的两侧。优选的,所述浮块的底端覆盖在排水管与隔板的连接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进水管向池体内部灌水,池体内部水中的污泥穿滤板和隔网进入污泥腔内,通过打开排泥管将池体内部的污泥排出,滤板和隔网防止污泥上浮,影响水质,当水漫过连通管内时,水经过过连通管内部的过滤网的过滤,防止鳗鱼苗穿过连通管,水进入壳体内部落入导向框内,水集聚在壳体和导向框的内部从而使浮块在浮力作用下沿着导向框向上滑动,浮块带动连接杆穿过壳体顶部的通孔,浮块与隔板一端连通的排水管的一端开口脱离,排水管打开,将水从壳体底部的排液口排出,便于池体的自动排水。2、通过进水管使水流冲入活动槽内,水环绕在外环池的外侧以及连通通道内,加速水在外环池以及连通通道内移动,通过连通的连通槽,水进入内环池内,构成一个不断循环流动的水流系统,通过内环池、外环池以及连通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鳗鱼的游动路程,且鳗鱼可根据需要移动在内环池与外环池之间,提高了鳗鱼的活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通槽、连接通道、外环池、内环池和活动槽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滤板、外环池和连通槽位置示意图。图中:1、池体,101、进水管,2、过滤网,3、连通管,4、壳体,5、通孔,6、连接杆,7、内腔,8、导向框,9、浮块,10、排水管,11、隔板,12、排液口,13、隔网,14、滤板,15、污泥腔,16、排液管,17、排泥管,18、活动槽,19、外环池,20、连接通道,21、内环池,22、连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包括池体1以及自动排水装置和活力装置;所述自动排水装置包括过滤网2、连通管3、壳体4、通孔5、连接杆6、内腔7、导向框8、浮块9、排水管10、隔板11、排液口12、隔网13、滤板14、污泥腔15、排液管16和排泥管17,所述池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4,所述壳体4的一端与池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的内部固定连接过滤网2,所述壳体4的顶部开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滑动连接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贯穿导向框8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浮块9的顶端,所述浮块9滑动连接在导向框8的内部,所述导向框8的底端固定连接隔板11的顶端,所述隔板11的底端连通排水管10,所述壳体4的底端开有排液口12,所述池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滤板14,所述滤板14的底端设有隔网13,所述池体1的一端连通排液管16和排泥管17,所述滤板14与池体1的底部开有污泥腔15,防止污泥上浮,影响水质,同时便于自动排水,防止鳗鱼苗的逃脱;所述活力装置包括进水管101、活动槽18、外环池19、连接通道20、内环池21和连通槽22,所述池体1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101,所述隔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外环池19,所述外环池19的内部开有内环池21,所述外环池19与池体1的侧壁形成活动槽18,所述外环池19连通连通槽22的一端,所述外环池19的一侧设有连接通道20,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鳗鱼的游动路程,且鳗鱼可根据需要游动在内环池21与外环池19之间,提高了鳗鱼的活力。所述池体1与外环池19的内壁五个角呈倒角结构设置,防止鳗鱼横冲直撞导致受伤;所述外环池19的数量为五个,且相邻两个外环池19之间设有连通通道20,增加鳗鱼的游动路程;所述排泥管17、排液管16、进水管101和排水管10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结构更加合理,便于连接;所述隔网13的网孔为3mm~5mm,且隔网13位于污泥腔15内,防止鳗鱼苗逃脱以及污泥排出;所述排液管16和排泥管17分别设置在滤板1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以及自动排水装置和活力装置;所述自动排水装置包括过滤网(2)、连通管(3)、壳体(4)、通孔(5)、连接杆(6)、内腔(7)、导向框(8)、浮块(9)、排水管(10)、隔板(11)、排液口(12)、隔网(13)、滤板(14)、污泥腔(15)、排液管(16)和排泥管(17),所述池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4),所述壳体(4)的一端与池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的内部固定连接过滤网(2),所述壳体(4)的顶部开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滑动连接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贯穿导向框(8)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浮块(9)的顶端,所述浮块(9)滑动连接在导向框(8)的内部,所述导向框(8)的底端固定连接隔板(11)的顶端,所述隔板(11)的底端连通排水管(10),所述壳体(4)的底端开有排液口(12),所述池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滤板(14),所述滤板(14)的底端设有隔网(13),所述池体(1)的一端连通排液管(16)和排泥管(17),所述滤板(14)与池体(1)的底部开有污泥腔(15);所述活力装置包括进水管(101)、活动槽(18)、外环池(19)、连接通道(20)、内环池(21)和连通槽(22),所述池体(1)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101),所述隔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外环池(19),所述外环池(19)的内部开有内环池(21),所述外环池(19)与池体(1)的侧壁形成活动槽(18),所述外环池(19)连通连通槽(22)的一端,所述外环池(19)的一侧设有连接通道(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鳗鱼活力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以及自动排水装置和活力装置;所述自动排水装置包括过滤网(2)、连通管(3)、壳体(4)、通孔(5)、连接杆(6)、内腔(7)、导向框(8)、浮块(9)、排水管(10)、隔板(11)、排液口(12)、隔网(13)、滤板(14)、污泥腔(15)、排液管(16)和排泥管(17),所述池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4),所述壳体(4)的一端与池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的内部固定连接过滤网(2),所述壳体(4)的顶部开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滑动连接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贯穿导向框(8)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浮块(9)的顶端,所述浮块(9)滑动连接在导向框(8)的内部,所述导向框(8)的底端固定连接隔板(11)的顶端,所述隔板(11)的底端连通排水管(10),所述壳体(4)的底端开有排液口(12),所述池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滤板(14),所述滤板(14)的底端设有隔网(13),所述池体(1)的一端连通排液管(16)和排泥管(17),所述滤板(14)与池体(1)的底部开有污泥腔(15);所述活力装置包括进水管(101)、活动槽(18)、外环池(19)、连接通道(20)、内环池(21)和连通槽(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学亮
申请(专利权)人:德兴市福泉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