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02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包括纵向设置的篱笆,所述篱笆抵靠在鱼凼、鱼沟的侧壁的外表面,沿着所述篱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纵向设置支护立柱,所述支护立柱抵靠在篱笆的外表面,所述篱笆包含若干个交叉编织的片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造价低廉,建造方便,施工难度低,可有效防止鱼凼、鱼沟坍塌,保证鱼凼、鱼沟使用时间,而且还可防止养殖鱼类逃逸到稻田养殖区外,并保持了稻田原生态。

Anti-collapse and anti-escape wall structure of fishbag and fishway in paddy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
技术介绍
稻田养鱼是一种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好方式,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开挖鱼凼和鱼沟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稳粮的重要抓手,是稻田养鱼经济效益的提升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传统的稻田养鱼虽都建有鱼坑,但鱼坑偏小,经常垮塌。在推进稻田养鱼过程中,由于稻田土质松软,容易垮塌,在鱼凼、鱼沟挖成后需每隔10天再整理一次,鱼凼、鱼沟才有较好的成型。目前一般对田埂、鱼凼采用砖、砂石水泥等进行硬化建设,虽然不易垮塌,但造价成本高、建造复杂,施工难度大,且费时费力,也破坏了稻田的原生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包括纵向设置的篱笆,所述篱笆抵靠在鱼凼、鱼沟的侧壁的外表面,沿着所述篱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纵向设置支护立柱,所述支护立柱抵靠在篱笆的外表面,所述篱笆包含若干个交叉编织的片体。进一步的,所述篱笆具有编织孔洞,所述编织孔洞的孔径为0.3~0.8cm。进一步的,所述支护立柱与相抵靠的篱笆的高度一致。进一步的,靠近田埂的所述篱笆的高度比田埂的埂面高30cm,靠近种植田的所述篱笆的高度比种植田的田面高5cm。进一步的,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篱笆的外表面的若干个支护立柱对称设置。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护立柱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护立柱或者连接两个位于对角线上的支护立柱。进一步的,任意两个相邻所述支护立柱之间的间距为1~2m。进一步的,所述篱笆与支护立柱均插设在底部土层中,所述底部土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造价低廉,建造方便,施工难度低,可有效防止鱼凼、鱼沟坍塌,保证鱼凼、鱼沟使用时间,而且还可防止养殖鱼类逃逸到稻田养殖区外,并保持了稻田原生态。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构造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构造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篱笆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篱笆,101-片体,102-编织孔洞,2-支护立柱,3-固定杆,4-底部土层,a-鱼凼,b-鱼沟,c-田埂,d-种植田,e-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3所示,一种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包括纵向设置的篱笆1,所述篱笆1抵靠在鱼凼、鱼沟的侧壁的外表面,沿着所述篱笆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纵向设置支护立柱2,所述支护立柱2抵靠在篱笆1的外表面,所述篱笆1包含若干个交叉编织的片体101;本技术可以设置在鱼沟中,特别是环形鱼沟,还设置在鱼函中,所述篱笆1、支护立柱2对鱼凼的侧壁、鱼沟的侧壁均起到防护作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篱笆1具有编织孔洞102,所述编织孔洞102的孔径为0.3~0.8cm,优选的,所述编织孔洞102为0.5cm,所述片体101可以采用竹子制成;交叉编织的所述片体101有效提高了篱笆1的力学性能,使所述篱笆1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坍塌,所述编织孔洞102保持水体和土壤的接触,保持稻田水体的原生态环境,又不会造成鱼凼的侧壁、鱼沟的侧壁坍塌,而且安装在稻田进、出水口处的篱笆1的编织孔洞102的孔径只有0.5cm,具备了拦鱼栅的功能,不需要再安装拦鱼防逃设施,简化了稻田养殖的配套设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护立柱2与相抵靠的篱笆1的高度一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靠近田埂的所述篱笆1的高度比田埂的埂面高30cm,以防止因下雨稻田水位升高造成了养殖鱼跳出田埂逃逸到稻田养殖区外,靠近种植田的所述篱笆1的高度比种植田的田面高5cm,以防止稻田泥土流入到鱼凼、围边环形鱼沟内造成淤堵。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篱笆1的外表面的若干个支护立柱2对称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护立柱2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护立柱2或者连接两个位于对角线上的支护立柱2,所述固定杆3起到支护作用,防止所述篱笆1与支护立柱2因稻田的水土压力向内倾斜造成鱼凼、围边环形鱼沟变形或坍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所述支护立柱2之间的间距为1~2m。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篱笆1与支护立柱2均插设在底部土层4中,所述底部土层4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0cm,利于所述篱笆1与支护立柱2的固定。上述本技术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技术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设置的篱笆,所述篱笆抵靠在鱼凼、鱼沟的侧壁的外表面,沿着所述篱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纵向设置支护立柱,所述支护立柱抵靠在篱笆的外表面,所述篱笆包含若干个交叉编织的片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设置的篱笆,所述篱笆抵靠在鱼凼、鱼沟的侧壁的外表面,沿着所述篱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纵向设置支护立柱,所述支护立柱抵靠在篱笆的外表面,所述篱笆包含若干个交叉编织的片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篱笆具有编织孔洞,所述编织孔洞的孔径为0.3~0.8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立柱与相抵靠的篱笆的高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鱼凼、鱼沟防塌防逃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田埂的所述篱笆的高度比田埂的埂面高30cm,靠近种植田的所述篱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海平钟全福薛凌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