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宗林专利>正文

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68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主要由基座、控制装置及支架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基座,由两弧形的板体,以上下叠合并通过半圆形套管,以C形方式固接而成,控制装置,由按压块、两支撑块、V形弹性体及弹性体所组成,而此组合设计,提供使用者顺利将婴儿床折收,使之收藏不占空间,且具有不夹伤手指等优点,符合提升产品实用功效的增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特别是一种通过基座与控制装置的组合设计,使使用者能顺利将婴儿床折收且不夹伤手指的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申请案号第88208316号的婴儿网床的折合关节,其由基座体、按压块及二支撑座所组成,虽然,此折合关节于使用时,具有防误触按压块致使网床收折的优点,然而,折合关节二侧的支架并未具有连动效果,因此,使用者须对支架施力,而且支架的折合角度并未受到限制,所以常常夹伤使用者的手指,进而逐渐降低使用者对于此类折合关节的使用率。有鉴于上述缺失弊端,本技术设计人认为其有急待改正的必要,遂以其从事相关产品设计制造的多年经验,及其一贯秉持具有的优良设计理念,针对以上不良处加以研究创作,在经过不断的努力后,终于推出本技术的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其以更正优良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功效。新型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者能顺利将婴儿床折收,且不夹伤手指,收藏不占空间的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主要由基座、控制装置及支架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基座,包括两弧形的板体,其上下叠合地分别连接在一半圆形套管的两侧,构成一C形结构;半圆形套管中段内侧处具有两L形的用于阻挡支撑块向外侧旋转的档片;并在板体的两端侧各具有一用于固定支架杆的贯孔,且板体的下端处具有两用于固定支撑块的固定贯孔,此两固定贯孔间具有一用于固定按压块及V形弹性体的中间贯孔;板体上端侧具有一用于控制按压块移动空间的外长形通孔;控制装置,由按压块、两支撑块、V形弹性体及弹性体组成,其中,按压块块体内侧具有一用于容置弹性体的套筒,且套筒两外侧各具有一用于触动支撑块的连动片,并在块体中段处具有一用于控制按压块移动空间的内长形通孔,上端-->处具有一贯穿孔;支撑块,其下端处具有一凸缘部,此凸缘部与连动片相接触,支撑块中段处具有一定位孔,上端内侧具有一用于容置V形弹性体的凹槽。此组合设计,提供使用者能顺利将婴儿床折收,使之收藏不占空间,且具有不夹伤手指等优点,符合提升产品实用功效的增进。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的组设剖面图。图3:本技术的作动(一)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作动(二)的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请一并参阅图1、图2〕,主要由基座1、控制装置2及支架杆3所组成;其中:基座1,由两弧形的板体11,以上下叠合并通过半圆形套管12,以C形方式固接而成,又于半圆形套管12中段内侧处预接两L形的档片121〔如图2所示〕,以阻挡支撑块22向外侧旋转,并在板体11的两端侧各开设一侧贯孔13A、13B,用以固定支架杆3,且于板体11的下端处开设两固定贯孔14A、14B,主用以固定支撑块22,又,于此两固定贯孔14A、14B间开设一中间贯孔15,用以固定按压块21以及V形弹性体23,另外,于板体11上端侧开设一外长形通孔16,用以控制按压块21移动的空间;控制装置2,由按压块21、两支撑块22、V形弹性体23及弹性体24所组成,其中,按压块21,包括一块体211,在此块体211内侧设置一套筒212,以容置弹性体24,且于套筒212两外侧各设置一连动片213〔如图2所示〕,用以触动支撑块22,并于块体211中段处开设一内长形通孔214,用以控制按压块21移动的空间,上端处开设一贯穿孔215,以供铆钉2151穿设定位,支撑块22,包括一块体221,其下端处设置一凸缘部222,此凸缘部222恰与连动片213接触,中段处开设一定位孔223,上端内侧开设一凹槽224,用以容置V形弹性体23,而此凹槽224的外侧与块体221,形成一卡掣块225,以提供卡掣支架杆3;支架杆3,指一圆形杆体31,且于此杆体31的端侧开设一贯孔32,以供铆钉311A及铆钉311B穿设定位。组设实施时,本技术婴儿床折弯关节改进结构〔请一并参阅图1、图2〕,-->首先,利用铆钉2231穿过固定贯孔14A以及定位孔223,以将一侧的支撑块22固定于基座1内侧,接续,将弹性体24置入按压块21的套筒212中,把V形弹性体23圆圈部分置于套筒212前端,再使用铆钉2141穿过中间贯孔15、V形弹性体23圆圈部分和内长形通孔214,以及使用铆钉2151穿设外长形通孔16与贯穿孔215,将按压块21固定于基座1上,接着,把另一支撑块22通过铆钉2231穿过固定贯孔14B及定位孔223,将其固定于基座1上,此时,V形弹性体23的末端恰卡入凹槽224内,最后,使用铆钉311A及铆钉311B分别穿过侧贯孔13A、13B,将支架杆3固定于基座1的两端,以组装成一婴儿床折弯关节结构〔如图2所示〕。使用实施时,本技术婴儿床折弯关节改进结构〔请一并参阅第2图至图4〕,首先,在已撑开使用的婴儿床折弯关节结构上,把按压块21向上按压,而连动片213将触动挤压支撑块22的凸缘部222,使得支撑块22向内侧挤压,直至支架杆3脱离了卡掣块225为止〔如图3所示〕,此时,支架杆3即可顺利转动收折〔如图4所示〕,反之,使用者只要将两端的支架杆3向外侧扳开,直至支架杆3卡于卡掣块225,此时,支架杆3可以支撑婴儿床结构,因此,此组合设计将助于婴儿床的折收〔如图5所示〕,使得婴儿床收藏时不占空间,且在折收时不会因使用不慎而夹伤手指,具有相当的便利性及实用性,以迎合广大使用者的需求。婴儿床折弯关节改进结构,其于基座1与控制装置2作为婴儿床折弯关节结构的改良,见诸同范畴产品未曾思及、作为,具有其新颖性,且使用功效增进确实,并可于使用时,不会因使用不慎而夹伤使用者的手指,为具备新型专利要素及符合产业利用性的婴儿床折弯关节改进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新颖性,且本技术未见之于任何刊物,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主要由基座、控制装置及支架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基座,包括两弧形的板体,其上下叠合地分别连接在一半圆形套管的两侧,构成一C形结构;半圆形套管中段内侧处具有两L形的用于阻挡支撑块向外侧旋转的档片;并在板体的两端侧各具有一用于固定支架杆的贯孔,且板体的下端处具有两用于固定支撑块的固定贯孔,此两固定贯孔间具有一用于固定按压块及V形弹性体的中间贯孔;板体上端侧具有一用于控制按压块移动空间的外长形通孔;    控制装置,由按压块、两支撑块、V形弹性体及弹性体组成,其中,按压块块体内侧具有一用于容置弹性体的套筒,且套筒两外侧各具有一用于触动支撑块的连动片,并在块体中段处具有一用于控制按压块移动空间的内长形通孔,上端处具有一贯穿孔;支撑块,其下端处具有一凸缘部,此凸缘部与连动片相接触,支撑块中段处具有一定位孔,上端内侧具有一用于容置V形弹性体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床折弯关节的改进结构,主要由基座、控制装置及支架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基座,包括两弧形的板体,其上下叠合地分别连接在一半圆形套管的两侧,构成一C形结构;半圆形套管中段内侧处具有两L形的用于阻挡支撑块向外侧旋转的档片;并在板体的两端侧各具有一用于固定支架杆的贯孔,且板体的下端处具有两用于固定支撑块的固定贯孔,此两固定贯孔间具有一用于固定按压块及V形弹性体的中间贯孔;板体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林
申请(专利权)人:陈宗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