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连接器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620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YPE‑C连接器,包括上排端子组件和下排端子组件,所述上排端子组件设于上排成型塑胶件内,所述下排端子组件设于下排成型塑胶件内,所述下排端子组件中用于充电的端子以及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上均设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与所述上排端子组件中功能对应的端子固定连接,所述上排成型塑胶件与所述下排成型塑胶件设于二次成型塑胶件内,所述下排端子组件的端部延伸出焊接引脚,所述焊接引脚裸露在所述二次成型塑胶件的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引脚排列密集、贴片难度高的问题。

TYPE-C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YPE-C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TYPE-C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连接器因其电气性能稳定而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而TYPE-C连接器因其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不分正反两面等诸多优势而成为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连接器之一。目前,TYPE-C连接器已普遍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中。TypeC连接器通常包括上下两排端子,上排端子注塑在上塑胶本体中,下排端子注塑在下塑胶本体中,上塑胶本体和下塑胶本体组合后再进行二次模内成型,最后将二次成型后的产品装入铁壳固定。为了实现快速充电的效果,现有的TypeC连接器目前市面上应用比较多的是16PIN(引脚)的与24PIN的,16PIN的TYPE-C连接器主要应用在手机以及移动电源,全功能24PIN的TYPE-C连接器基本都应用在电脑上。由于TypeC连接器体积比较小,对于24PIN的TYPE-C连接器,其24个引脚通常被排列成双排针12-12的矩阵,尤其是在插件焊接工艺中,引脚排列密集,对贴片要求高,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而对于16PIN的TYPE-C连接器,其取消两组TX/RX快速传输共8根引脚,所以焊接引脚变成单排16PIN,但这么多焊接引脚排列在一起,同样存在引脚排列密集、贴片难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TYPE-C连接器,以解决引脚排列密集、贴片难度高的问题。一种TYPE-C连接器,包括上排端子组件和下排端子组件,所述上排端子组件设于上排成型塑胶件内,所述下排端子组件设于下排成型塑胶件内,所述下排端子组件中用于充电的端子以及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上均设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与所述上排端子组件中功能对应的端子固定连接,所述上排成型塑胶件与所述下排成型塑胶件设于二次成型塑胶件内,所述下排端子组件的端部延伸出焊接引脚,所述焊接引脚裸露在所述二次成型塑胶件的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TYPE-C连接器,在下排端子组件中用于充电的端子以及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上设置结合部,通过结合部与上排端子组件中功能对应的端子的固定连接,实现了上排端子组件与下排端子组件的并排电性连接,在端子设计时,能够减少端子数量,此外,焊接引脚位于下排端子组件的端部,且裸露在二次成型塑胶件的外部,使用较少数量的焊接引脚即可实现相同的功能,即对传统的密集排列的焊接引脚进行了合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引脚排列密集、贴片难度高的问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与制造难度,尤其能够降低插件焊接的工艺难度,提升产品生产良率及效率。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YPE-C连接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组件包括上排GND端子、上排VBUS端子、上排CC端子、上排DP端子、上排DN端子,所述上排GND端子和所述上排VBUS端子为用于充电的端子,所述上排DP端子和所述上排DN端子为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所述上排GND端子和所述上排VBUS端子均呈U型结构,所述上排CC端子和所述上排DP端子均呈L型结构,所述上排DN端子、所述上排DP端子、所述上排CC端子、所述上排VBUS端子、所述上排GND端子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下排端子组件包括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置的第一GND端子、第一VBUS端子、下排DN端子、下排DP端子、第一CC端子、第二CC端子、第二VBUS端子、第二GND端子,所述第一GND端子、所述第一VBUS端子、所述第二VBUS端子、所述第二GND端子为用于充电的端子,所述下排DN端子和所述下排DP端子为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GND端子的一端折弯延伸出第一GND端子结合部,所述第二GND端子的一端分别向两个方向折弯延伸出第二GND端子结合部和第六焊接引脚,所述上排GND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GND端子结合部和所述第二GND端子结合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VBUS端子的一端分别向两个方向折弯延伸出第一VBUS端子结合部和第一焊接引脚,所述第二VBUS端子的一端折弯延伸出第二VBUS端子结合部,所述上排VBUS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VBUS端子结合部和所述第二VBUS端子结合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排DN端子的一端分别向两个方向折弯延伸出下排DN端子结合部和第二焊接引脚,所述上排DN端子与所述下排DN端子结合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排DP端子的一端分别向两个方向折弯延伸出下排DP端子结合部和第三焊接引脚,所述上排DP端子与所述下排DP端子结合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CC端子的一端折弯延伸出第一CC端子结合部,所述第一CC端子的另一端折弯延伸出第四焊接引脚,所述上排CC端子与所述第一CC端子结合部固定连接,以将所述上排CC端子引出,所述第二CC端子的一端折弯延伸出第五焊接引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引脚、所述第二焊接引脚、所述第三焊接引脚、所述第四焊接引脚、所述第五焊接引脚、所述第六焊接引脚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上排成型塑胶件与所述下排成型塑胶件之间设有中钢片,所述中钢片上设有钢片定位孔,所述下排成型塑胶件上对应设置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插入与所述钢片定位孔中,所述中钢片的两侧分别设有L型锁止凸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TYPE-C连接器的电子设备。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上排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下排端子组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下排端子组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上排端子组件和下排端子组件焊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上排端子组件和上排成型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下排端子组件和下排成型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中钢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下排端子组件、下排成型塑胶件和中钢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不包含铁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YPE‑C连接器,包括上排端子组件和下排端子组件,所述上排端子组件设于上排成型塑胶件内,所述下排端子组件设于下排成型塑胶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端子组件中用于充电的端子以及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上均设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与所述上排端子组件中功能对应的端子固定连接,所述上排成型塑胶件与所述下排成型塑胶件设于二次成型塑胶件内,所述下排端子组件的端部延伸出焊接引脚,所述焊接引脚裸露在所述二次成型塑胶件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YPE-C连接器,包括上排端子组件和下排端子组件,所述上排端子组件设于上排成型塑胶件内,所述下排端子组件设于下排成型塑胶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端子组件中用于充电的端子以及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上均设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与所述上排端子组件中功能对应的端子固定连接,所述上排成型塑胶件与所述下排成型塑胶件设于二次成型塑胶件内,所述下排端子组件的端部延伸出焊接引脚,所述焊接引脚裸露在所述二次成型塑胶件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组件包括上排GND端子、上排VBUS端子、上排CC端子、上排DP端子、上排DN端子,所述上排GND端子和所述上排VBUS端子为用于充电的端子,所述上排DP端子和所述上排DN端子为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所述上排GND端子和所述上排VBUS端子均呈U型结构,所述上排CC端子和所述上排DP端子均呈L型结构,所述上排DN端子、所述上排DP端子、所述上排CC端子、所述上排VBUS端子、所述上排GND端子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下排端子组件包括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置的第一GND端子、第一VBUS端子、下排DN端子、下排DP端子、第一CC端子、第二CC端子、第二VBUS端子、第二GND端子,所述第一GND端子、所述第一VBUS端子、所述第二VBUS端子、所述第二GND端子为用于充电的端子,所述下排DN端子和所述下排DP端子为用于信号传输的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GND端子的一端折弯延伸出第一GND端子结合部,所述第二GND端子的一端分别向两个方向折弯延伸出第二GND端子结合部和第六焊接引脚,所述上排GND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GND端子结合部和所述第二GND端子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邓白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精睿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