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05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底座、探测器外壳,探测器外壳包括底部散热壳、连接外壳、电子元件腔壳、自吸壳、旋转风机壳、顶部散热壳;所述底部散热壳与连接外壳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外壳、电子元件腔壳、自吸壳、旋转风机壳一体成型;顶部散热壳的外壁设有第一烟雾传感器;所述旋转风机壳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旋转风机,旋转风机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连接;电子元件腔壳内设有单片机、第二烟雾传感器,第一烟雾传感器、第二烟雾传感器、伺服电机均与单片机电连接。该火灾报警探测器采用负压自吸式将烟气吸入进行检测,保障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多种散热孔和排气孔设计提高了探测器内部散热排气的效率。

A Self-priming and Heat-dissipating Fire Alarm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
本技术涉及火灾探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不断向高层化、智能化发展,同时也成为了火灾的高危区域,火灾隐患大,需要相应的预防与探测报警措施。目前,人们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在各种场所的关键位置均安装有不同型号功能的火灾探测装置。传统的火灾探测装置缺点也更加明显,如灵敏度较低,大多数的探测方式为被动报警方式,无法进行自吸式检测预警,而现在比较先进的火灾探测装置,虽然探测效果灵敏,精准度较高,但体积较大,且造价昂贵,导致其普及度不高。公布号CN10864840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火灾探测装置,包括固定座和与固定座螺纹连接的探测外壳,探测外壳内设有容纳腔,隔板将容纳腔分割为吸烟腔和电离腔,探测外壳内设有警报器、烟雾传感器、单片机、驱动电机,通过烟雾传感器检测烟雾并将烟雾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使驱动电机工作,驱动吸烟组件进行吸烟以达到自吸探测报警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在探测器底座、外壳的基础结构上进行改进,将探测器外壳分解为底部散热壳、连接外壳、电子元件腔壳、自吸壳、旋转风机壳、顶部散热壳,并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内部器件的更换维修,节约了维修成本,同时采用负压自吸式将烟气吸入进行检测,保障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多种散热孔和排气孔设计提高了探测器内部散热排气的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底座、探测器外壳,探测器外壳的底部外缘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探测器外壳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杆与探测器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探测器外壳包括底部散热壳、连接外壳、电子元件腔壳、自吸壳、旋转风机壳、顶部散热壳;所述底部散热壳与连接外壳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外壳、电子元件腔壳、自吸壳、旋转风机壳一体成型;所述顶部散热壳呈圆台状,其表面分布有截面呈四边形的散热通孔,顶部散热壳的外壁设有第一烟雾传感器;所述旋转风机壳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旋转风机,旋转风机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电子元件腔壳内设有单片机、第二烟雾传感器,第一烟雾传感器、第二烟雾传感器、伺服电机均与单片机电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探测器底座的外缘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螺孔,探测器底座与安装面通过穿过螺孔的螺杆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部散热壳与旋转风机壳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吸壳的腔体内设有倒梯形的自吸管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部散热壳呈中空圆柱状,表面均匀分布有网状的散热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外壳内设有倒梯形状的排气孔。该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在工作时:第一烟雾传感器对探测器附近区域的烟雾浓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0.06mg/m3以上时,会将烟雾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驱动伺服电机转动,伺服电机进一步驱动联轴器、旋转风机转动,使得烟气经散热通孔、旋转风机壳腔体、自吸壳腔体进入电子元件腔壳内;电子元件腔壳内的第二烟雾传感器对进入的烟气浓度进行检测,当烟雾浓度达到0.1mg/m3时,会将报警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进一步将报警信号发送至后台管理服务器或安装于探测器上的蜂鸣器,以方便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入电子元件腔壳内的烟气以及单片机、第二烟雾传感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排气孔、散热孔及时排出,保持电子元件腔壳内的工作温度和第二烟雾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在探测器底座、外壳的基础结构上进行改进,将探测器外壳分解为底部散热壳、连接外壳、电子元件腔壳、自吸壳、旋转风机壳、顶部散热壳,并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内部器件的更换维修,节约了维修成本,同时采用负压自吸式将烟气吸入进行检测,保障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多种散热孔和排气孔设计提高了探测器内部散热排气的效率。2、伺服电机可以带动联轴器转动,进一步带动旋转风机转动,在旋转风机壳的腔体内形成负压环境,可以将外界的烟气从散热通孔迅速吸入至旋转风机壳的腔体内,提高探测效率。3、自吸管路的设计,使得外界烟气经旋转风机壳的腔体进入自吸壳腔体后,截面不断扩大,烟气密度减小,在进入电子元件腔壳前经过稀释,烟气能够更加均匀的在电子元件腔壳内扩散,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底部散热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探测器底座;2、探测器外壳;3、安装板;4、第一烟雾传感器;5、旋转风机;6、联轴器;7、伺服电机;8、单片机;9、第二烟雾传感器;10、安装面;11、安装座;21、底部散热壳;22、连接外壳;23、电子元件腔壳;24、自吸壳;25、旋转风机壳;26、顶部散热壳;211、散热孔;221、排气孔;241、自吸管路;261、散热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底座1、探测器外壳2,探测器外壳2的底部外缘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设有安装孔,探测器外壳2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杆与探测器底座1固定连接。探测器底座1的外缘设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上设有螺孔,探测器底座1与安装面10通过穿过螺孔的螺杆固定连接。探测器底座、探测器外壳、安装面之间均通过螺杆固定连接,安装方便且成本低,适用于大部分建筑的安装面。探测器外壳2包括底部散热壳21、连接外壳22、电子元件腔壳23、自吸壳24、旋转风机壳25、顶部散热壳26,底部散热壳21与连接外壳22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连接外壳22、电子元件腔壳23、自吸壳24、旋转风机壳25一体成型,顶部散热壳26与旋转风机壳25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底部散热壳与连接外壳可拆卸连接,顶部散热壳与旋转风机壳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内部器件的更换维修,节约了维修成本。顶部散热壳26呈圆台状,其表面分布有截面呈四边形的散热通孔261,顶部散热壳26的外壁设有第一烟雾传感器4。旋转风机壳25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旋转风机5,旋转风机5通过联轴器6与伺服电机7连接。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可以带动联轴器转动,进一步带动旋转风机转动,在旋转风机壳的腔体内形成负压环境,可以将外界的烟气从散热通孔吸入至旋转风机壳的腔体内。自吸壳24的腔体内设有倒梯形的自吸管路241,使得外界烟气经旋转风机壳的腔体进入自吸壳腔体后,截面不断扩大,烟气密度减小,在进入电子元件腔壳23前经过一定比例的稀释,烟气能够更加均匀疏松的在电子元件腔壳23内扩散,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电子元件腔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底座(1)、探测器外壳(2),探测器外壳(2)的底部外缘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设有安装孔,探测器外壳(2)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杆与探测器底座(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外壳(2)包括底部散热壳(21)、连接外壳(22)、电子元件腔壳(23)、自吸壳(24)、旋转风机壳(25)、顶部散热壳(26);所述底部散热壳(21)与连接外壳(22)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外壳(22)、电子元件腔壳(23)、自吸壳(24)、旋转风机壳(25)一体成型;所述顶部散热壳(26)呈圆台状,其表面分布有截面呈四边形的散热通孔(261),顶部散热壳(26)的外壁设有第一烟雾传感器(4);所述旋转风机壳(25)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旋转风机(5),旋转风机(5)通过联轴器(6)与伺服电机(7)连接;所述电子元件腔壳(23)内设有单片机(8)、第二烟雾传感器(9),第一烟雾传感器(4)、第二烟雾传感器(9)、伺服电机(7)均与单片机(8)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散热型火灾报警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底座(1)、探测器外壳(2),探测器外壳(2)的底部外缘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设有安装孔,探测器外壳(2)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杆与探测器底座(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外壳(2)包括底部散热壳(21)、连接外壳(22)、电子元件腔壳(23)、自吸壳(24)、旋转风机壳(25)、顶部散热壳(26);所述底部散热壳(21)与连接外壳(22)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外壳(22)、电子元件腔壳(23)、自吸壳(24)、旋转风机壳(25)一体成型;所述顶部散热壳(26)呈圆台状,其表面分布有截面呈四边形的散热通孔(261),顶部散热壳(26)的外壁设有第一烟雾传感器(4);所述旋转风机壳(25)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旋转风机(5),旋转风机(5)通过联轴器(6)与伺服电机(7)连接;所述电子元件腔壳(23)内设有单片机(8)、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张鸿恺周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