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495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析装置包括一个作为部分鼻腔的弯管(1),该弯管(1)由作为鼻前庭的进药管(2)和作为中鼻道的接收管(3)构成,在接收管(3)的腔道上设有作为上颌窦的接收装置(4),在接收装置(4)前侧的接收管(3)管壁上设有作为半月裂孔的裂隙(5)且接收装置(4)上设有用于取样或清洗的顶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分析装置用来模拟鼻腔、上颌窦和窦口鼻腔复合体结构,该分析装置用于鼻雾化吸入的体外等效性检测,能够定量检测鼻雾化给药后上颌窦内药物含量,对鼻雾化后上颌窦内的药物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用来评价药物鼻部雾化制剂质量。

An Analytical Device for Detecting Nasal Drug Deli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药分析
,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模拟鼻腔、上颌窦和窦口鼻腔复合体且能够对鼻雾化后上颌窦内的药物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的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其中上颌窦左右各一个,位置在眼眶底部、鼻腔外侧和口腔硬腭上方之间,它开口于鼻腔的中鼻道内。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上颌鼻窦炎是鼻窦炎的一种。目前治疗鼻窦炎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手术治疗;另一种是药物治疗,治疗时可通过鼻部雾化装置将鼻雾化液通过脉冲的形式导入到上颌窦中,达到治疗炎症的效果。市面上治疗鼻窦炎的药物的给药方式大都无法使药物有效进入鼻窦中,且没有有效的体外检测分析装置,对制剂的质量控制缺少明确的体外指标。鼻窦炎患者多有上颌鼻窦炎,因上颌窦窦口较细小,尤其是在鼻窦炎情况下窦口可能会更小,导致治疗困难,用鼻雾化装置治疗时,难以定量考察患者上颌窦内进入的药物含量,体内法分析因个体差异大容易导致重复性差,没有相应的分析装置在体外进行药物评价,难以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模拟鼻腔、上颌窦和窦口鼻腔复合体的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该分析装置用于鼻雾化吸入的体外等效性检测,能够对鼻雾化后上颌窦内的药物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能够评价药物鼻部雾化制剂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析装置包括一个作为部分鼻腔的弯管,该弯管由作为鼻前庭的进药管和作为中鼻道的接收管构成,在接收管的腔道上设有作为上颌窦的接收装置,在接收装置前侧的接收管管壁上设有作为半月裂孔的裂隙且接收装置上设有用于取样或清洗的顶盖。所述的裂隙位于包合结构上且包合结构凹进接收管的内腔中。所述的包合结构上设有一条长度为15-25mm、宽度为0.5-1.5mm的裂隙。所述的接收装置通过卡扣结构或者插接结构或者螺纹结构安装在接收管的管壁上。所述的接收装置的前端通过筛漏斗与接收管相连接。所述的筛漏斗通过卡扣结构或者插接结构或者螺纹结构安装在接收管的管壁上。用于和接收管相连接的筛漏斗的前端直径为2-14mm,且用于和接收装置相连接的筛漏斗的后端直径为2-4mm。所述的接收装置上设有能够连通裂隙且作为上颌窦口的孔或裂隙,孔或裂隙的直径为2-4mm或者孔或裂隙的开口面积为3-13mm2。所述接收装置的容积为10-20ml。作为鼻后孔的所述接收管的末端位置处设有一个能够调整通气量的盖子。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分析装置是一个由透明材料或非透明材料制成的、由相应尺寸的弯管和球体状的接收装置构成的异型结构装置,该异型结构装置用来模拟鼻腔、上颌窦和窦口鼻腔复合体结构,该分析装置用于鼻雾化吸入的体外等效性检测,能够定量检测鼻雾化给药后上颌窦内药物含量,对鼻雾化后上颌窦内的药物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用来评价药物鼻部雾化制剂质量。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弯管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接收装置和筛漏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其中:1—弯管;2—进药管;3—接收管;4—接收装置;5—裂隙;6—包合结构;7—筛漏斗;8—孔或裂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该分析装置包括一个作为部分鼻腔的弯管1,该弯管1由作为鼻前庭的进药管2和作为中鼻道的接收管3构成,在接收管3的腔道上设有作为上颌窦的接收装置4,在接收装置4前侧的接收管3管壁上设有作为半月裂孔的裂隙5且接收装置4上设有用于取样或清洗的顶盖;上述的裂隙5位于包合结构6上且包合结构6凹进接收管3的内腔中,在包合结构6上设有一条长度为15-25mm、宽度为0.5-1.5mm的裂隙5;另外在包合结构6上模拟有筛泡和勾突。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接收装置4通过卡扣结构或者插接结构或者螺纹结构安装在接收管3的管壁上。进一步来说,为更好的模拟鼻腔环境,该接收装置4的前端通过筛漏斗7与接收管3相连接,筛漏斗7通过卡扣结构或者插接结构或者螺纹结构安装在接收管3的管壁上,用于和接收管3相连接的筛漏斗7的前端直径为2-14mm,且用于和接收装置4相连接的筛漏斗7的后端直径为2-4mm。在容积为10-20ml的接收装置4上设有能够连通裂隙5且作为上颌窦口的孔或裂隙8,孔或裂隙8的直径为2-4mm或者孔或裂隙8的开口面积为3-13mm2;作为鼻后孔的接收管3的末端位置处设有一个能够调整通气量的盖子(该盖子形状与鼻后孔形状相同,用来模拟软腭的作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可拆卸部件的连接处皆设有相应的密封材料,该密封材料可为橡胶、且不限于橡胶。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使用时,直接让鼻部雾化装置将鼻雾化液通过脉冲的形式导入到进药管2中,雾化完成后,取下接收装置4并对接收装置4中吸入的鼻雾化液进行药物含量的定量分析,相当于鼻雾化吸入的体外等效性检测,根据分析的结果评价鼻雾化吸入的效果和评价药物鼻部雾化制剂质量。本专利技术的分析装置是一个由透明材料或非透明材料制成的、由相应尺寸的弯管和球体状的接收装置构成的异型结构装置,该异型结构装置用来模拟鼻腔、上颌窦和窦口鼻腔复合体结构,该分析装置用于鼻雾化吸入的体外等效性检测,能够定量检测鼻雾化给药后上颌窦内药物含量,对鼻雾化后上颌窦内的药物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用来评价药物鼻部雾化制剂质量。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析装置包括一个作为部分鼻腔的弯管(1),该弯管(1)由作为鼻前庭的进药管(2)和作为中鼻道的接收管(3)构成,在接收管(3)的腔道上设有作为上颌窦的接收装置(4),在接收装置(4)前侧的接收管(3)管壁上设有作为半月裂孔的裂隙(5)且接收装置(4)上设有用于取样或清洗的顶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析装置包括一个作为部分鼻腔的弯管(1),该弯管(1)由作为鼻前庭的进药管(2)和作为中鼻道的接收管(3)构成,在接收管(3)的腔道上设有作为上颌窦的接收装置(4),在接收装置(4)前侧的接收管(3)管壁上设有作为半月裂孔的裂隙(5)且接收装置(4)上设有用于取样或清洗的顶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裂隙(5)位于包合结构(6)上且包合结构(6)凹进接收管(3)的内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合结构(6)上设有一条长度为15-25mm、宽度为0.5-1.5mm的裂隙(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装置(4)通过卡扣结构或者插接结构或者螺纹结构安装在接收管(3)的管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鼻部给药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丽孙云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樟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