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瓦硬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487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树脂瓦硬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横梁、提升机构、配重板、冲击锤、承载台、压力检测器、下拉机构和控制器,所述横梁安装在支撑柱的顶部,所述底座安装在支撑柱的底部,所述承载台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压力检测器安装在承载台内,所述提升机构包括驱动电机Ⅰ、线缆盘Ⅰ、缆绳Ⅰ、高速气缸、活动滑轮和定位滑轮,所述下拉机构包括驱动电机Ⅱ、转动杆、线缆盘Ⅱ、缆绳Ⅱ,所述驱动电机Ⅰ、驱动电机Ⅱ、高速气缸、压力检测器连接到控制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进行树脂瓦的落锤测试,还可以进行树脂瓦的承载性能测试,同时,该装置在进行落锤测试时,还可以避免落锤回弹对落锤试验结果的影响。

A Hardness Testing Device for Resin T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脂瓦硬度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为一种树脂瓦硬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合成树脂瓦具有颜色持久、质轻、自防水、坚韧、保温隔热、隔音、耐腐蚀、抗风防震、抗冰雹、抗污、绿色环保、防火、绝缘、安装方便等优点,而且造型美观立体感强,颜色极具中国元素,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永久建筑屋面装饰,尤其是目前国内大力推广的"平改坡"工程。树脂瓦作为一种建筑材料,硬度是其必备的物理属性之一,使用硬度不达标的树脂瓦必然会因硬度不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树脂瓦的硬度检测一般包括承载性能测试和落锤冲击测试等多方面测试,而现有的承载性能测试和落锤冲击测试需要单独的装置进行测试,测试很不方便,同时,常规的落锤冲击试验机在进行落锤测试时落锤回弹还会对落锤冲击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瓦硬度检测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进行树脂瓦的落锤测试,还可以进行树脂瓦的承载性能测试,同时,该装置在进行落锤测试时,还可以避免落锤回弹对落锤试验结果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树脂瓦硬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横梁、提升机构、配重板、冲击锤、承载台、压力检测器、下拉机构和控制器,所述横梁安装在支撑柱的顶部,所述底座安装在支撑柱的底部,所述承载台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压力检测器安装在承载台内,所述提升机构包括驱动电机Ⅰ、线缆盘Ⅰ、缆绳Ⅰ、高速气缸、活动滑轮和定位滑轮,所述驱动电机Ⅰ设置于横梁上,所述线缆盘Ⅰ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Ⅰ的输出端,所述缆绳Ⅰ绕制于所述线缆盘Ⅰ上,所述缆绳Ⅰ的自由端连接于配重板上方的挂钩Ⅰ,所述定位滑轮连接所述线缆盘Ⅰ和配重板之间的缆绳,且设于配重板的正上方,所述高速气缸固定于支撑柱上,所述活动滑轮连接于高速气缸的活塞杆上,并且连接所述线缆盘Ⅰ和定位滑轮之间的缆绳,所述冲击锤安装在配重板的下方,并且和配重板之间可自由拆卸,所述下拉机构包括驱动电机Ⅱ、转动杆、线缆盘Ⅱ、缆绳Ⅱ,所述缆绳Ⅱ的自由端连接在配重板下方两端对称设置的两个挂钩Ⅱ上,所述缆绳Ⅱ垂直穿过底座并且绕制于转动杆上的线缆盘Ⅱ上,所述转动杆连接驱动电机Ⅱ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电机Ⅰ、驱动电机Ⅱ、高速气缸、压力检测器连接到控制器上。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液晶显示屏。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内侧设置有滑槽,所述配重板两端设置有滑块,所述配重板两端的滑块安装在支撑柱的滑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台上表面设置有树脂瓦固定槽。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台四周设置有透明防护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树脂瓦硬度检测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既可进行承载性能测试,又能进行落锤测试;冲击锤与配重板自由安装拆卸设计,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自由更换不同规格的冲击锤或抗压板;在提升机构设计高速气缸,放线时,高速气缸快速推出活塞杆进行放线,使放线速度大于冲击锤的自由落体速度,冲击锤反弹时,高速气缸快速快速收回活塞杆进行收线,可以避免冲击锤对树脂瓦的二次冲击;承载台四周设计透明防护罩,可以防止破碎的树脂瓦飞溅造成人员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编号说明:1、底座,2、支撑柱,3、承载台,4、压力检测器,5、冲击锤,6、配重板,7、滑块,8、挂钩,9、缆绳Ⅰ,10、定位滑轮,11、活动滑轮,12、高速气缸,13、线缆盘Ⅰ,14、驱动电机Ⅰ,15、挂钩,16、缆绳,17、驱动电机Ⅱ,18、转动杆,19、线缆盘Ⅱ,20、横梁,21、显示屏,22、透明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树脂瓦硬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柱2、横梁20、提升机构、配重板6、冲击锤5、承载台3、压力检测器4、下拉机构和控制器,所述横梁20安装在支撑柱2的顶部,所述底座1安装在支撑柱2的底部,所述所述承载台3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承载台3上表面设置有树脂瓦固定槽,所述承载台3四周设置有透明防护罩22,所述压力检测器4安装在承载台3内,所述提升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4、线缆盘13、缆绳9、高速气缸12、活动滑轮11和定位滑轮10,所述驱动电机14设置于横梁20上,所述线缆盘13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所述缆绳9绕制于所述线缆盘13上,所述缆绳9的自由端连接于配重板6上方的挂钩8,所述定位滑轮10连接所述线缆盘13和配重板6之间的缆绳,且设于配重板6的正上方,所述高速气缸12固定于支撑柱2上,所述活动滑轮11连接于高速气缸12的活塞杆上,并且连接所述线缆盘13和定位滑轮10之间的缆绳,所述冲击锤5安装在配重板6的下方,并且和配重板6之间可自由拆卸,所述配重板6两端设置有滑块7,所述配重板6通过其两端的滑块7安装在支撑柱2的滑槽内,所述下拉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7、转动杆18、线缆盘19、缆绳16,所述缆绳16的自由端连接在配重板6下方两端对称设置的两个挂钩15上,所述缆绳16垂直穿过底座1并且绕制于转动杆18上的线缆盘19上,所述转动杆18连接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7、高速气缸12、压力检测器4连接到控制器上,所述底座1上还安装也液晶显示器21。工作原理:本技术分为落锤测试和承载性能测试两种模式。进行落锤测试时,选择落锤测试模式,将树脂瓦固定在承载台3上的树脂瓦固定槽内,在驱动电机14的驱动下,线缆盘13首先释放足够长的缆绳9,通过活动滑轮11张进释放的缆绳9,当开始进行冲击试验时,启动高速气缸12,高速气缸12的活塞杆伸出,使缆绳迅速被释放,释放的速度快于冲击锤15的自由落体速度,当冲击试验完成时,压力检测器4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高速气缸12的活塞杆迅速缩回,使完成冲击试验的冲击锤15迅速升高,避免了冲击锤15对树脂瓦的二次冲击。进行承载性能测试时,根据实验需求安装合适的抗压板,选择承载性能测试模式,将树脂瓦固定在承载台3上的树脂瓦固定槽内,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14缓慢放线,控制驱动电机17缓慢收线,以此对树脂瓦施加压力,液晶显示屏21中直观的显示出所施加压力的大小,保持设定压力持续实验,待承载性能实验结束后,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14缓慢收线,控制驱动电机17缓慢放线,待抗压板升到一定高度后,观察和记录树脂瓦的形变和受损情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脂瓦硬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柱、横梁、提升机构、配重板、冲击锤、承载台、压力检测器、下拉机构和控制器,所述横梁安装在支撑柱的顶部,所述底座安装在支撑柱的底部,所述承载台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压力检测器安装在承载台内,所述提升机构包括驱动电机Ⅰ、线缆盘Ⅰ、缆绳Ⅰ、高速气缸、活动滑轮和定位滑轮,所述驱动电机Ⅰ设置于横梁上,所述线缆盘Ⅰ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Ⅰ的输出端,所述缆绳Ⅰ绕制于所述线缆盘Ⅰ上,所述缆绳Ⅰ的自由端连接于配重板上方的挂钩Ⅰ,所述定位滑轮连接所述线缆盘Ⅰ和配重板之间的缆绳,且设于配重板的正上方,所述高速气缸固定于支撑柱上,所述活动滑轮连接于高速气缸的活塞杆上,并且连接所述线缆盘Ⅰ和定位滑轮之间的缆绳,所述冲击锤安装在配重板的下方,并且和配重板之间可自由拆卸,所述下拉机构包括驱动电机Ⅱ、转动杆、线缆盘Ⅱ、缆绳Ⅱ,所述缆绳Ⅱ的自由端连接在配重板下方两端对称设置的两个挂钩Ⅱ上,所述缆绳Ⅱ垂直穿过底座并且绕制于转动杆上的线缆盘Ⅱ上,所述转动杆连接驱动电机Ⅱ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电机Ⅰ、驱动电机Ⅱ、高速气缸、压力检测器连接到控制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瓦硬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柱、横梁、提升机构、配重板、冲击锤、承载台、压力检测器、下拉机构和控制器,所述横梁安装在支撑柱的顶部,所述底座安装在支撑柱的底部,所述承载台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压力检测器安装在承载台内,所述提升机构包括驱动电机Ⅰ、线缆盘Ⅰ、缆绳Ⅰ、高速气缸、活动滑轮和定位滑轮,所述驱动电机Ⅰ设置于横梁上,所述线缆盘Ⅰ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Ⅰ的输出端,所述缆绳Ⅰ绕制于所述线缆盘Ⅰ上,所述缆绳Ⅰ的自由端连接于配重板上方的挂钩Ⅰ,所述定位滑轮连接所述线缆盘Ⅰ和配重板之间的缆绳,且设于配重板的正上方,所述高速气缸固定于支撑柱上,所述活动滑轮连接于高速气缸的活塞杆上,并且连接所述线缆盘Ⅰ和定位滑轮之间的缆绳,所述冲击锤安装在配重板的下方,并且和配重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鹏辉黄忠海戴必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固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