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边界模拟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4860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边界模拟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容器,支撑件,设置在容器底部;多个定滑轮组,设置在支撑件上并沿航行器的轴向方向设置;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对称分布在航行器两侧;起吊装置,包括与第一、二定滑轮分别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多个拉绳,与多个定滑轮组对应设置,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吊钩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吊钩上,拉绳还依次绕设在第一定滑轮、水下航行器以及相应第二定滑轮上;拉绳还包括弹性绳部分和刚性绳部分,弹性绳部分验过程中均处于水箱之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正浮力水下航行器在水中自由航行状态无法实现模拟的技术问题。

Boundary Simulator and Method for Underwater Modal Test of Positive Buoyancy Underwate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边界模拟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边界模拟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航行器浮力小于重力,只需要用橡皮绳向上悬吊航行器,就很容易模拟航行器的水中航行状态。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由于航行器浮力大于重力,必须产生向下的拉力,来模拟航行器的水中航行状态,因此,不能采用通常的试验方法模拟正浮力水下航行器的水中航行状态。具体的,对于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如果采用目前通常的试验方法,会存在以下问题:1、直接在容器底部安装橡皮绳对航行器产生向下的拉力,由于橡皮绳比较长,再加上连接橡皮绳的辅助钢丝绳的长度,对容器高度要求很高,通常由于试验用容器高度通常有限,这必然造成安装空间不足,无法进行水下模态试验。2、直接在容器底部安装橡皮绳对航行器产生向下的拉力,第二个困难是试验时,航行器要从空气中的无浮力状态转变到浸入水中的状态,航行器的入水控制操作,以及在2米深水下进行橡皮绳的安装等一系列操作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正浮力水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边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具有水的容器,用于模拟水下航行器所处的水环境;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容器底部;多个定滑轮组,所述多个定滑轮组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并沿水下航行器的轴向方向设置;任意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对称分布在水下航行器两侧;起吊装置,包括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所述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置于容器上方,所述第一吊钩组包括多个与第一定滑轮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吊钩,所述第二吊钩组包括多个与第二定滑轮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吊钩;多个拉绳,与多个定滑轮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组中第一定滑轮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边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具有水的容器,用于模拟水下航行器所处的水环境;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容器底部;多个定滑轮组,所述多个定滑轮组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并沿水下航行器的轴向方向设置;任意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对称分布在水下航行器两侧;起吊装置,包括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所述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置于容器上方,所述第一吊钩组包括多个与第一定滑轮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吊钩,所述第二吊钩组包括多个与第二定滑轮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吊钩;多个拉绳,与多个定滑轮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组中第一定滑轮对应的第一吊钩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定滑轮组中相应第二定滑轮对应的第二吊钩上,并且所述拉绳还依次绕设在相应第一定滑轮、水下航行器以及相应第二定滑轮上;所述拉绳还包括弹性绳部分和刚性绳部分,其中,所述弹性绳部分包括第一弹性绳段和第二弹性绳段,所述第一弹性绳段和第二弹性绳段分布在水下航行器两侧且试验过程中均处于容器之上;试验时,所述起吊装置通过向上拉动所述第一吊钩和/或第二吊钩带动所述拉绳对所述水下航行器施加向下的压力,以模拟水下航行器在水中的自由运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边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绳部分包括第一刚性绳段和第二刚性绳段,所述第一刚性绳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绳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绳段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吊钩上;所述第二刚性绳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绳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绳段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吊钩上;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多个拉绳一一对应设置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水下航行器上,其中,所述第一刚性绳段的第二端还绕过第一定滑轮以及水下航行器部分并通过限位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二刚性绳段的第二端还绕过第二定滑轮以及水下航行器部分并通过同一所述限位件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边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绳段包括相连的橡皮绳和橡皮绳组;所述第二弹性绳段包括相连的橡皮绳和橡皮绳组,所述橡皮绳组均包括多根橡皮绳;以及所述刚性绳部分为钢丝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浮力水下航行器水下模态试验边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绳部分包括第一刚性绳段、第二刚性绳段、第三刚性绳段和第四刚性绳段,所述第一刚性绳段固定在所述第一吊钩上并依次与第一弹性绳段、第二刚性绳段相连接;所述第三刚性绳段固定在所述第二吊钩上并依次与第二弹性绳段、第四刚性绳段相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多个拉绳一一对应设置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水下航行器上,其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鹏杨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