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贮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70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50
一种贮液器,包括第一器体和第二器体,第一器体具有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的内壁包括第一内侧壁部、第二内侧壁部,第二内侧壁部相对第一内侧壁部靠近容置腔,第一内侧壁部大于第二内侧壁部以形成第一台阶部,贮液器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壳体部和过滤部,壳体部包括第一外壁部、第二外壁部,壳体部还包括第二台阶部,第一外壁部大于第二外壁部以形成第二台阶部,第二外壁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接口部内,第一外壁部大于第二内侧壁部,第一台阶部与第二台阶部抵接,第一外壁部位于第二接口部的第一内侧壁部所对应部分内,过滤部连通容置腔和第二接口,可以实现过滤组件从第二接口侧装入壳体,从而可实现过滤组件的更换。

A liquid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贮液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贮液器。
技术介绍
贮液器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配件,其作用是储存冷媒、过滤杂质,一般贮液器包括过滤组件,工作中,气液两相制冷剂由第一接口部进入贮液器内,液相制冷剂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后从第二接口部流出贮液器,气相制冷剂留存于贮液器内部。图1为一般贮液器结构示意图,图1中过滤组件10需从第一器体20内部装入第二接口部30,并且通过铝环40与第一器体20铆压,使得过滤组件10与第一器体20的固定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贮液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器体和第二器体,所述第一器体与所述第二器体固定且连接处密封,所述第一器体具有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部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内壁包括第一内侧壁部、第二内侧壁部,所述第二内侧壁部相对所述第一内侧壁部靠近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内壁还包括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内侧壁部大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以形成所述第一台阶部;所述贮液器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壳体部和过滤部,所述壳体部包括第一外壁部、第二外壁部,所述壳体部还包括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外壁部大于所述第二外壁部以形成所述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外壁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接口部内,所述第一外壁部大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所述第一外壁部位于所述第二接口部的所述第一内侧壁部所对应部分内,所述过滤部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二接口。上述技术方案的贮液器的第二内侧壁部相对第一内侧壁部靠近容置腔,第一外壁部大于第二内侧壁部,第一台阶部与第二台阶部相抵接,可以实现过滤组件从第二接口侧装入壳体,从而可实现过滤组件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的一种贮液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贮液器仰视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贮液器沿A-A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贮液器的仰视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贮液器沿B-B向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贮液器的仰视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贮液器仰C-C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8是第四种实施方式中贮液器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请参考图2所示,一种贮液器100,包括主体部1,主体部1包括第一器体11和第二器体12,第一器体11与第二器体12固定且连接处密封设置,连接处可以通过焊接实现两者固定且连接处密封。第一器体11具有第一接口部111和第二接口部112,第一接口部111包括第一接口1111,第二接口部112包括第二接口1124,主体部1设置有容置腔13,第一接口1111与容置腔13连通,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能够第一接口部111进入容置腔13。第二接口部112的内壁包括第一内侧壁部1121、第二内侧壁部1122,第二内侧壁部1122相对第一内侧壁部1121靠近容置腔13,第二接口部112的内壁包括第一台阶部1123,第一内侧壁部1121大于第二内侧壁部1122以形成第一台阶部1123。贮液器100还包括过滤组件2,过滤组件2包括壳体部21和过滤部22,过滤部22与壳体部21固定或者为一体结构。壳体部21包括第一外壁部211、第二外壁部212,壳体部21还包括第二台阶部213,第一外壁部211大于第二外壁部212以形成第二台阶部213,第一外壁部211位于第二接口部112内,第二外壁部21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接口部112内,第二外壁部212与第二内侧壁部1122之间的距离为0.05mm-0.2mm,第一外壁部211大于第二内侧壁部1122,第一台阶部1123与第二台阶部213抵接,使得过滤组件与第一器体限位安装。过滤组件2能够从贮液器外部装入贮液器,可以实现过滤组件的更换。第一外壁部211位于第二接口部112的第一内侧壁部1121所对应部分内,过滤部22连通容置腔13和第二接口1124,使得容置腔内的液态制冷剂能够经过过滤部的过滤,然后从第二接口部流出贮液器。过滤部22沿贮液器100的轴向长度为L,30mm≤L≤50mm。请参考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壳体部21包括凹部214,凹部214自壳体部21的内侧壁部凹陷设置。贮液器100包括卡簧3,卡簧3至少部分置于凹部214内,卡簧3与凹部214相抵接,凹部214与第二外壁部212相对应设置,第二外壁部212的至少凹部214相对应部分与第二内侧壁部1122过盈配合,使得过滤组件与第一器体密封设置,降低了制冷剂外漏的可能性,同时使得过滤组件与第一器体固定,降低了过滤组件从贮液器内掉出来的可能性。此时,第一外壁部211与第一内侧壁部1121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卡簧3包括两个贯穿孔31,贯穿孔31至少部分位于凹部214外,壳体部21包括至少一个拆卸孔219,拆卸孔219贯穿第一外壁部211,可以利用工装插入贯穿孔中,将卡簧取出,然后利用工装插入拆卸孔中,将过滤组件从贮液器中取出,实现过滤组件的更换。过滤组件2包括过滤部23,过滤部23部分置于容置腔13,过滤部23的外侧壁与第二内侧壁部1122间隙配合,当然也可以设置过滤部23置于容置腔13,可以相对增加过滤组件与第二内侧壁部的密封性能。请参考图4-图5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二接口部112包括凹槽部90,凹槽部90自第一内侧壁部1121凹陷设置,贮液器100还包括卡簧3,卡簧3至少部分置于凹槽部90内,卡簧3的一部分与第一外壁部211抵接,从而使得过滤组件与第一器体固定,降低了过滤组件从贮液器内掉出来的可能性。卡簧3包括两个贯穿孔31,贯穿孔31至少部分位于凹槽部90外,可以利用工装插入贯穿孔31中,将卡簧3取出,壳体部21包括至少一个拆卸孔219,拆卸孔219贯穿第一外壁部211,利用工装插入拆卸孔中,将过滤组件从贮液器中取出,实现过滤组件的更换。第二外壁部212与第二内侧壁部1122过盈配合,使得过滤组件与第一器体密封设置,降低了制冷剂外漏的可能性。请参考图6-图7所示,第三种实施方式,第二接口部112设有内螺纹113,内螺纹113设置于第二内侧壁部1122,壳体部21设有与内螺纹113相对应的外螺纹215,外螺纹215设置于第二外壁部212,第二外壁部212与第二内侧壁部1122相互螺纹连接固定,使得过滤组件与第一器体固定且密封,有效降低了过滤组件从贮液器内掉出来的可能性,同时降低了制冷剂外漏的可能性。壳体部21的内侧壁至少包括第一壁部216、第二壁部217及第三壁部218,能够利用工装将过滤组件从贮液器中取出,实现过滤组件的拆卸。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第二接口部112设有内螺纹113,内螺纹113设置于第一内侧壁部1121,壳体部21设有与内螺纹113相对应的外螺纹215,外螺纹215设置于第一外壁部211,第一外壁部211与第一内侧壁部1121相互螺纹连接固定,壳体部21的内侧壁部至少包括第一壁部216、第二壁部217及第三壁部218也可以实现过滤组件2与第一器体11的固定密封,便于实现过滤组件的拆卸。请参考图8所示,第四种实施方式,第二外壁部212与第二内侧壁部1122过盈配合,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贮液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器体和第二器体,所述第一器体与所述第二器体固定且连接处密封,所述第一器体具有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部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内壁包括第一内侧壁部、第二内侧壁部,所述第二内侧壁部相对所述第一内侧壁部靠近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内壁还包括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内侧壁部大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以形成所述第一台阶部;所述贮液器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壳体部和过滤部,所述壳体部包括第一外壁部、第二外壁部,所述壳体部还包括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外壁部大于所述第二外壁部以形成所述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外壁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接口部内,所述第一外壁部大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所述第一外壁部位于所述第二接口部的所述第一内侧壁部所对应部分内,所述过滤部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二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贮液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器体和第二器体,所述第一器体与所述第二器体固定且连接处密封,所述第一器体具有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部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内壁包括第一内侧壁部、第二内侧壁部,所述第二内侧壁部相对所述第一内侧壁部靠近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内壁还包括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内侧壁部大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以形成所述第一台阶部;所述贮液器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壳体部和过滤部,所述壳体部包括第一外壁部、第二外壁部,所述壳体部还包括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外壁部大于所述第二外壁部以形成所述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外壁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接口部内,所述第一外壁部大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所述第一外壁部位于所述第二接口部的所述第一内侧壁部所对应部分内,所述过滤部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二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包括凹部,所述凹部自所述壳体部的内侧壁部凹陷设置,所述贮液器包括卡簧,所述卡簧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部内,所述卡簧与所述凹部相抵接,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外壁部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外壁部的至少所述凹部相对应部分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外壁部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之间的距离为0.05mm-0.2mm,所述第一外壁部与所述第一内侧壁部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部包括凹槽部,所述凹槽部自所述第一内侧壁部凹陷设置,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槽部内,所述卡簧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外壁部相抵接,所述第二外壁部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之间的距离为0.05mm-0.2mm所述第一外壁部与所述第一内侧壁部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外壁部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壁部,所述壳体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