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体抗震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工程减振
,具体涉及一种筒体减振结构。
技术介绍
塔筒结构在服役期间会受到强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产生的振动形式主要为侧向弯曲振动、前后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而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是依靠结构本身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御地震作用,但当地震强度达到某种程度后,建筑结构结构会产生较大的不能恢复的塑性变形,因此现有的抗震设计方法既不经济,又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要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就需要有较好的耗能能力,但是结构最后的残余变形必然很大。为了减小甚至消除结构的损伤和残余变形同时保证结构的耗能能力,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入手研发了各种筒体减振结构,结果表明此类结构损伤小,残余变形小,但耗能能力难以保证。因此研究开发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同时残余变形小甚至无损伤的筒体结构,对结构减振及震后结构的快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抵抗多维地震并且具有良好自复位特性的筒体抗震结构。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筒体抗震结构,包括筒壁,所述筒壁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基础,两个所述基础之间固定连接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体抗震结构,包括筒壁(1),所述筒壁(1)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基础(6),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基础(6)之间固定连接有预应力索(2),所述预应力索(2)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减震质量球(3),每个所述减震质量球(3)和所述筒壁(1)之间通过若干个阻尼耗尼器(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体抗震结构,包括筒壁(1),所述筒壁(1)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基础(6),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基础(6)之间固定连接有预应力索(2),所述预应力索(2)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减震质量球(3),每个所述减震质量球(3)和所述筒壁(1)之间通过若干个阻尼耗尼器(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体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阻尼耗尼器(4)对称连接在所述减震质量球(3)和所述筒壁(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筒体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阻尼耗尼器(4)包括限位杆(4-1)和阻尼弹簧(4-2),所述阻尼弹簧(4-2)套装在所述限位杆(4-1)上,所述限位杆(4-1)一端通过球副与所述减震质量球(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4-1)的另外一端通过球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开元,张佳晨,雷振博,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