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管设备及同步作业式架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449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架管设备及同步作业式架管施工方法,其中架管设备,包括架管机及运管车,所述架管机包括主框架、前支腿、后支腿和起升机构,前支腿主要由支腿立柱和设于支腿立柱下方的走行台车组成,后支腿主要由后支腿横梁和设于支腿横梁下方的支撑油缸组成;所述运管车在基坑中由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运输管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整机高度低,设备重量轻,各工序可以交叉作业等优点。

A Pipe-erecting Equipm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ynchronized Operation Pipe-erec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架管设备及同步作业式架管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管节的架设
,具体涉及一种架管设备及同步作业式架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管节施工以前大多采用现浇的方法,工效低,传统的架设方法均是由施工方向的后方梁(管)面运输梁(管)。如公告号CN109487828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管廊施工的拼装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廊施工工序复杂、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移动门架,移动门架上设有行走天车,行走天车的下部设有用于吊装预制管节的旋转吊具,移动门架的一侧设有行走机构、另一端与盾构机相连接。所述移动门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主梁,后支架通过主梁与前支架相连接,行走天车位于主梁上且沿主梁运动,前支架的下部与盾构机铰接,前支架的上部与主梁相连接,后支架的下部设有行走机构,后支架的上部与主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行走天车和旋转吊具可实现预制管廊拼装的机械化快速施工,减少土方开挖面积,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如公告号CN109208639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管节拼装设备及其施工工法,包括架管机、拼装机械臂、对位小车和运管车,所述架管机包含主梁、辅助支腿、前支腿、后支腿和起重天车,所述拼装机械臂位于前支腿下部,设置有液压顶伸机构和前端侧向对位机构以实现管廊前端纵向和侧向对位,所述对位小车位于已拼装管节里面设有侧向液压顶伸对位机构,实现管廊后端侧向对位,所述运管车设置有翻转机构以对管廊进行翻转,施工工法包含管节运输、管节翻转、管节吊装和管节安装;本专利技术将运输和铺架两种设备功能集成到一起进行施工,不仅可以实现管节的运输和翻转问题,还能实现管节的吊装和安装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上述方案均是由施工方向的后方梁(管)面运输梁(管),设备整机高度高,必须梁(管)全部架设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作业工序,不能交叉作业,工期长。而管节施工均在地下施工,基坑是连续的,将基坑开挖完成后,具备从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运输管节的条件。而现有技术中缺少可以同步作业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管设备及同步作业式架管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架管设备,包括架管机及运管车,所述架管机包括主框架、前支腿、后支腿和起升机构,前支腿主要由支腿立柱和设于支腿立柱下方的走行台车组成,后支腿主要由后支腿横梁和设于支腿横梁下方的支撑油缸组成;所述运管车在基坑中由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运输管节。所述运管车主要由车架、悬挂总成和动力模块组成。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同步作业式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架管机架管工序进行架管作业;2)按架管机过孔工序进行过孔作业;3)重复步骤1)至步骤2)进行循环作业,直至一个施工段完工;所述架管机架管工序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架管初始状态,架管机前支腿下方的走行台车支撑在基坑底部,架管机后支腿下方的支撑油缸支撑在管顶面;步骤二:运管车在基坑中由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运输预制管节,预制管节运输到达架管机提管位置,起升机构起吊预制管节至一定高度,起升机构由管节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纵移到管节架设位置,落管到位,完成一片管节的架设;所述架管机过孔工序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当一片管节架设完毕后,收缩架管机后支腿的支撑油缸,起升机构移动至前支腿前方,前支腿下方的走行台车驱动整机前移一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传统的架管机必须有3个支腿,本专利技术的架管机有两个支腿,整机过孔作业时,只需将后支腿油缸收缩脱空,前支腿下方台车驱动整机前移过孔。2)运管车在基坑中由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运输管节,省去了运管车及管节的高度,整机高度低,设备重量轻。3)传统的架设方法均是由施工方向的后方梁(管)面运输梁(管),设备整机高度高,必须梁(管)全部架设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作业工序,不能交叉作业,工期长。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架设方法的缺陷,各工序可以交叉作业。4)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整机高度低,设备重量轻,各工序可以交叉作业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设备自重轻,工序简单,工序可以交叉同时作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运管车由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运管管节,起升机构由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纵移架设管节,颠覆了传统的由后方向前方架设的施工工法,各工序可以交叉作业。本专利技术对各种地下管廊及管涵施工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架管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运管车的主视图;图3运管车在基坑运管断面;图4架管机前支腿在基坑断面;图5架管机后支腿在管顶断面;图6架管机过孔状态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其中所用到的术语“纵向”是指管节的长度方向,“横向”是指与管节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上垂直的方向,“前”指的是架管机在“纵向”上前进的方向,“后”指的是在“纵向”上相对于“后”的另一个方向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地下管节的架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架管设备,包括架管机1及运管车2。架管机1包括主框架101、前支腿102、后支腿103、起升机构104。如图4所示,所述架管机2的前支腿102由支腿立柱2a和设于支腿立柱2a下方的走行台车2b组成,在基坑中支撑行走。如图5所示,所述架管机1的后支腿103由后支腿横梁3a和设于支腿横梁3a下方的支撑油缸3b组成,在管节后方顶面支撑。所述架管机1的起升机构104安装在主框架101上,起升机构104在施工方向的前方提升管节,向施工方向的后方纵移到管节的架设位置架设管节。起升机构104采用已有的成熟技术。如图6所示,所述的架管机1整机过孔时,后支腿油缸收缩,起升机构104位于前支腿前方位置,前支腿走行台车驱动整机前移过孔,工序简单。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架管机1还包括液压系统105、电气系统106,均采用已有的成熟技术。如图2所示,所述运管车2包括车架201、悬挂总成202和动力模块203,以及液压系统204和电气系统205等。运管车采用已有的成熟技术。如图3所示,所述运管车2在基坑中由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运输管节,省去了运管车及管节的高度,整机高度低,设备重量轻;传统的架管机必须有3个支腿,本专利技术的架管机1有两个支腿,整机过孔作业时,只需将后支腿油缸收缩脱空,前支腿下方台车驱动整机前移过孔。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同步作业式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架管机架管工序进行架管作业;2)按架管机过孔工序进行过孔作业;3)重复步骤1)至步骤2)进行循环作业,直至一个施工段完工;所述架管机架管工序是按照运架分离的设备配置,由运管车负责运管、喂管,架管机在架管工位上,在运管车的配合下完成预制管节安装,其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架管初始状态,架管机1前支腿102下方的走行台车2b支撑在基坑底部,架管机后支腿103的支撑油缸3b支撑在管顶面;步骤二:运管车2在基坑中由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运输预制管节,预制管节运输到达架管机提管位置,起升机构104起吊预制管节至一定高度,起升机构由管节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纵移到管节架设位置,落管到位,完成一片管节的架设;所述架管机过孔工序是采用整机自行过孔,不需要其它设备辅助完成。其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当一片管节架设完毕后,收缩架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架管设备,包括架管机及运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管机包括主框架、前支腿、后支腿和起升机构,前支腿主要由支腿立柱和设于支腿立柱下方的走行台车组成,后支腿主要由后支腿横梁和设于支腿横梁下方的支撑油缸组成;所述运管车在基坑中由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运输管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管设备,包括架管机及运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管机包括主框架、前支腿、后支腿和起升机构,前支腿主要由支腿立柱和设于支腿立柱下方的走行台车组成,后支腿主要由后支腿横梁和设于支腿横梁下方的支撑油缸组成;所述运管车在基坑中由施工方向的前方向后方运输管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管车主要由车架、悬挂总成和动力模块组成。3.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架管设备的同步作业式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架管机架管工序进行架管作业;2)按架管机过孔工序进行过孔作业;3)重复步骤1)至步骤2)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华吴国梅陈德利代宇张艳丽田华良曹长兴田凤学卫森王琪程波王书超刘彦玲张红军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