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及回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明洞洞顶回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及回填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多次山区强烈地震、高位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以后,大量土石堆积于明洞洞顶,造成明洞顶部荷载及内侧土压力荷载突然增大,崩塌落石或泥石流瞬间作用力造成的破坏更是难以估计。明洞洞顶和靠山体的内侧通常采用土石回填,,这种回填材料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其自身重度较大,因此导致洞顶设计的回填线坡率往往较低,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则需增大明洞的结构尺寸及钢筋用量,这样明洞造价将会更高,经济合理性将更差;同时在泥石流发生后,大量水淤积于内侧墙,造成内侧墙水土压力急剧上升,因此明洞结构可能产生受力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洞顶一般采用土石回填,导致洞顶设计的回填线坡率往往较低,预留的堆载安全度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及回填方法,利用废旧轮胎自身重量低,具有较好缓冲作用的特性,能够将明洞堆载大大减轻,降低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的瞬间冲击作用,在不增加洞顶回填结构尺寸的情况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包括回填在明洞内侧墙与山体之间的底部回填土石(1),其特征在于,底部回填土石(1)的上方压实设置有三合土层(2),三合土层(2)的顶面与明洞洞顶齐平,三合土层(2)与明洞洞顶的上方设有由废旧轮胎平铺而成的废旧轮胎层(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包括回填在明洞内侧墙与山体之间的底部回填土石(1),其特征在于,底部回填土石(1)的上方压实设置有三合土层(2),三合土层(2)的顶面与明洞洞顶齐平,三合土层(2)与明洞洞顶的上方设有由废旧轮胎平铺而成的废旧轮胎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的下方设有砂浆找坡层(4),砂浆找坡层(4)表面铺设有防水卷材(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3)与防水卷材(5)之间设有卵石透水层(6),明洞洞顶远离山体的外侧设有挡块(7),挡块(7)的顶面高于卵石透水层(6)的顶面,挡块(7)的底部开设有贯穿挡块(7)两侧的泄水孔(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3)由多层轮胎交错堆叠而成,上层轮胎的中心处位于与上层轮胎相接触的四个下层轮胎圆心的中心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3)的上方铺设有主动网(9),主动网(9)上方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松,刘四昌,黎良仆,魏记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