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123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包括罐体和盖体,其中,罐体为上端敞开、底端封闭的中空结构,罐体的侧壁上连接有负压管,负压管与罐体的内部连通;盖体能拆装的密封连接于罐体的上端,盖体上穿设有通气管、废液管和至少一个灌注管,灌注管的上端连接有三通阀,废液管的下端能伸入罐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无需进行反复拔塞操作,从而基本解决了易受污染的问题;且能够避免器官触到软管,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实验干扰因素;解决了负压吸引的角度和重力相抵的问题;脱细胞与再细胞化过程无需移动被灌注的器官,实现了两个过程连续、一体化。

Acellular and Recellular Integrated Bio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特别涉及一种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
技术介绍
脱细胞技术可以使细胞与组织有效分离,从而获取我们需要的材料,包括维持原有组织或器官形态并用于再细胞化的支架、组织贴片如颗粒型或粉末型、可注射凝胶、细胞培养液成分等。理想的肾脱细胞支架应当具备复杂的成分、血管网络和独特的组织特异性结构、以及天然组织相同的机械强度等特征,并能提供微观和宏观的组织框架结构,利于细胞增殖分化,最终完成工程化的器官构建。目前现有的脱细胞和再细胞化灌注装置,主要是实验人员自行组装而成,主要由玻璃瓶、瓶盖、软管以及各种转换接头组成,软管主要是通过在瓶盖上的开孔深入瓶内,根据用途不同,软管可分为灌注管、废弃液回收管以及负压吸引管等。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实验人员自行组装的反应瓶,主要采用成品化的玻璃瓶,瓶盖直径主要为45mm,而常有2根或4根软管从瓶盖经过,被灌注的器官较小,如大鼠肾脏直径为15mm~25mm,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旁边的软管,可导致器官受挤压,造成脱细胞化和再细胞化不完全。2、反应瓶的出口全部在瓶体上方,因此负压吸引的角度只能在上方,而在灌注的过程中,因重力存在,导致负压吸引的角度和重力有相抵作用,不完全符合生理情况。3、玻璃瓶盖设有若干通道,通常使用玻璃塞或者橡胶塞密封,可在塞上开孔以通过灌注所需的软管,但是,在进行器官脱细胞化和再细胞化的过程中,由于操作时反复拔塞,很容易将外界的细菌真菌等带入瓶内,从而引起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实验过程易受污染的问题,并最大程度减少实验干扰因素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包括:罐体,其为上端敞开、底端封闭的中空结构,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与所述罐体的内部连通;盖体,其能拆装的密封连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盖体上穿设有通气管、废液管和至少一个灌注管,所述灌注管的上端连接有三通阀,所述废液管的下端能伸入所述罐体的底部。如上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废液管包括连接管段和伸入管段,所述连接管段与所述盖体相接,所述伸入管段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管段的下端相接,所述伸入管段的下端能伸入所述罐体的底部。如上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灌注管和所述连接管段均向下延伸出所述盖体的底面,且所述灌注管和所述连接管段伸出所述盖体的底面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1cm,且小于或等于2.5cm。如上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盖体上还穿设有进出液管,所述进出液管的上端旋接有密封盖。如上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进出液管、所述灌注管和所述废液管与所述盖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负压管与所述罐体为一体式结构。如上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盖体上穿设有三根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所述灌注管,且三根所述灌注管呈等边三角形排列。如上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灌注管的外径与所述废液管的外径相等。如上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罐体的上端沿周向设有罐体连接法兰,所述盖体沿周向设有盖体连接法兰,通过所述罐体连接法兰与所述盖体连接法兰相接,所述盖体与所述罐体相接。如上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罐体连接法兰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能夹设于所述罐体连接法兰与所述盖体连接法兰之间。如上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支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提供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在进行脱细胞和在细胞化时,无需进行反复拔塞操作,外界的细菌真菌等不会被带入瓶内,从而基本解决了易受污染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灌注管和废液管的设计符合灌注需要,且能够避免器官触到软管,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实验干扰因素;本技术提供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将负压管设置在罐体上,解决了负压吸引的角度和重力相抵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使得脱细胞与再细胞化过程无需移动被灌注的器官,实现了两个过程连续、一体化;本技术提供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通过在盖体上设置进出液管,使得对器官进行消毒灭菌的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中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盖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中罐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罐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1所示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的使用状态图;图11是图1所示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的另一使用状态图。附图标号说明:1、罐体;11、负压管;12、罐体连接法兰;13、支腿;2、盖体;21、通气管;22、废液管;221、连接管段;22、伸入管段;23、灌注管;231、三通阀;24、进出液管;25、盖体连接法兰;3、蠕动泵;4、容器;5、器官;6、废液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包括罐体1和盖体2,其中,罐体1为上端敞开、底端封闭的中空结构,盖体2能拆装的密封连接于罐体1的上端,盖体2与罐体1之间形成能容置器官5和溶液的容置空间,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罐体1的侧壁上连接有负压管11,优选的,负压管11为外径为10mm的螺纹管,负压管11与罐体1的内部连通,负压管11能与真空泵相接,通过真空泵将容置空间内的空气抽出,使得容置空间内形成负压,以使初始状态时,液体能够顺畅的进入容置空间;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盖体2上穿设有通气管21、废液管22和至少一个灌注管23,且通气管21的轴线、废液管22的轴线、灌注管23的轴线和盖体2的轴线均相互平行设置,使用时,通气管21与空气过滤器相接,外界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容置空间,以使得容置空间内外压力平衡,从而使得液体能够顺畅的进出容置空间,如图10所示,灌注管23的上端连接有三通阀231,使用时,三通阀231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盛放有灌注液体的容器4和盛放有细胞悬浮液的注射器(图中未示出)相连通,废液管22的下端能伸入罐体1的底部,以使得器官5滴落的液体能够通过废液管22导出容置空间。具体的,如图10所示,进行脱细胞时,先将三通阀231的第一端口通过软管与灌液硅胶管的一端相连通,灌液硅胶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包括:罐体,其为上端敞开、底端封闭的中空结构,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与所述罐体的内部连通;盖体,其能拆装的密封连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盖体上穿设有通气管、废液管和至少一个灌注管,所述灌注管的上端连接有三通阀,所述废液管的下端能伸入所述罐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包括:罐体,其为上端敞开、底端封闭的中空结构,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与所述罐体的内部连通;盖体,其能拆装的密封连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盖体上穿设有通气管、废液管和至少一个灌注管,所述灌注管的上端连接有三通阀,所述废液管的下端能伸入所述罐体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管包括连接管段和伸入管段,所述连接管段与所述盖体相接,所述伸入管段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管段的下端相接,所述伸入管段的下端能伸入所述罐体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管和所述连接管段均向下延伸出所述盖体的底面,且所述灌注管和所述连接管段伸出所述盖体的底面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1cm,且小于或等于2.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细胞与再细胞化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还穿设有进出液管,所述进出液管的上端旋接有密封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光瑞李清刚陈香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