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释放无缆报警浮标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声通信浮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下释放无缆报警浮标。
技术介绍
潜艇在单独执行任务时,经常要与外界隔绝较长时间,在应急情况下需要与岸上沟通,就必须上浮以便把天线伸出水面,从而增加了暴露自身位置的风险;为此,可采用由潜艇释放水声通信浮标作为潜艇与无线电网络之间的通信联络节点的方法以规避所述风险。报警浮标通常锁紧在水下设备上,在需要寻求救援时,则需要将浮标释放至水面,现有技术中,报警浮标的释放一般采用回转扇形板的方式,即沿浮标圆周方向等分布置多个回转扇形板,各个扇形板间由连杆连接,扇形板与水下设备本体铰支连接,可由穿舱的手柄统一驱动沿连接点转动,通过扇形板卡住浮标即可锁紧浮标,当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释放浮标时,舱内人员转动手柄,扇形板转动,浮标脱离各扇形板,由此被释放。上述浮标释放方式的存在如下缺陷:(1)浮标的结构承压能力不足以支持潜艇下潜深度,不适用于潜艇应急救援报警;(2)组成机构较多,装拆复杂,一旦使用后不易恢复,不适用于水应急情况下及时发送报警信息。(3)浮标的形状设计受扇形板布置的限制,无法根据水下设备外形设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释放无缆报警浮标,其特征在于,包括:钛合金耐压筒体(1)及设于其顶部的非金属头罩(2),二者对接面为多级台阶状结构,该多级台阶上分别设有密封装置(3),实现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与非金属头罩(2)的水密连接,共同构成浮标耐压壳体;所述浮标耐压壳体内设有多层安装架构(4),该多层安装架构(4)包括中心柱状支撑杆,所述柱状支撑杆顶部设有北斗对接机构(5),底部设有浮标电池(6),该浮标电池(6)通过螺栓与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底部设有水密连接件(7),其一端与所述浮标电池(6)实现电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的底板并向外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释放无缆报警浮标,其特征在于,包括:钛合金耐压筒体(1)及设于其顶部的非金属头罩(2),二者对接面为多级台阶状结构,该多级台阶上分别设有密封装置(3),实现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与非金属头罩(2)的水密连接,共同构成浮标耐压壳体;所述浮标耐压壳体内设有多层安装架构(4),该多层安装架构(4)包括中心柱状支撑杆,所述柱状支撑杆顶部设有北斗对接机构(5),底部设有浮标电池(6),该浮标电池(6)通过螺栓与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底部设有水密连接件(7),其一端与所述浮标电池(6)实现电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的底板并向外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释放无缆报警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台阶状结构包括第一台阶竖面(305)、第二台阶竖面(304)及对接平面(303);其中,所述第一台阶竖面(305)处,钛合金耐压筒体(1)和非金属头罩(2)均设有螺纹,便于二者通过该螺纹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台阶竖面(304)处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内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302),用于实现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与非金属头罩(2)的一级密封;所述对接平面(303)处设有凹槽,该凹槽内设有第二O型密封(301),用于实现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与非金属头罩(2)的二级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下释放无缆报警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为圆柱状中空结构,所述非金属头罩(2)为半球形中空结构,二者匹配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下释放无缆报警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耐压筒体(1)的圆柱筒体采用薄壁加肋骨结构,其底端面采用厚平盖降低重心,并设有内凹圆弧状锁紧腔(8),该锁紧腔(8)与锁紧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锋,刘畅,张彦敏,刘志平,唐辉,刘晓辉,史战新,甘霖,刘利云,王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