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596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车辆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包括电机壳体和减速器壳体,电机壳体内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主轴位于减速器壳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太阳轮,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内齿圈和多个双联行星轮,双联行星轮包括大行星齿轮和小行星齿轮,大行星齿轮和相对应的小行星齿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小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大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啮合,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内设置有行星轮轴,行星轮轴的两侧设置有辅行星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二合一动力总成体积较小,电机动力输出轴与减速器动力输出轴能够同轴设置。

Two-in-one Power Assembly for a New Energ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车辆传动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新能源车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也越来越高,相应的新能源车用动力总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新能源车用动力总成替代了汽车原来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成为新能源车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套。原有的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多是以驱动电机、电机控制系统和平行轴减速器组成。原有的二合一动力总成主要有以下缺陷:1、电机动力输出轴与减速器动力输出轴不同轴,多轴同时旋转,使整车NVH不易控制。2、因定轴传动结构原因,同样速比情况下,使二合一动力总成体积偏大。3、因二合一体积限制,在整车上布置位置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二合一动力总成体积较小,电机动力输出轴与减速器动力输出轴能够同轴设置的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包括电机壳体和减速器壳体,所述的电机壳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的电机的主轴穿过减速器壳体并进入减速器壳体内部,所述的电机的主轴位于减速器壳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太阳轮,所述的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内齿圈和多个双联行星轮,所述的双联行星轮包括大行星齿轮和小行星齿轮,所述的大行星齿轮和相对应的小行星齿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的小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所述的大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啮合,所述的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差速器壳体,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内设置有行星轮轴,所述的行星轮轴的两侧均配合设置有辅行星齿轮,两个辅行星齿轮的两侧之间配合设置有两个半轴齿轮,其中一个半轴齿轮的中部连接有左输出半轴,另一个半轴齿轮的中部连接有右输出半轴,所述的右输出半轴位于主轴的中部并与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左输出半轴、右输出半轴和主轴均同轴设置,所述的双联行星轮上设置有行星架,所述的行星架远离双联行星轮的一端连接在差速器壳体上。电机壳体内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主轴穿过减速器壳体并进入减速器壳体内部,主轴为空心轴,主轴的外部通过异形内孔与电机转子相连并固定,使电磁驱动力通过主轴输出,电机的主轴位于减速器壳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太阳轮,主轴转动能带动太阳轮同时转动,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内齿圈和多个双联行星轮,内齿圈固定在减速器壳体内,双联行星轮包括大行星齿轮和小行星齿轮,大行星齿轮和相对应的小行星齿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小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大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啮合,太阳轮能带动大行星齿轮转动,大行星齿轮通过连接轴传动能带动小行星齿轮转动,小行星齿轮在内齿圈上沿圆周方向移动,增大了减速器的减速比,又为差速器壳体安装留下空间,有效地降低了二合一动力总成的轴向长度,实现定速比减速,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内设置有行星轮轴,行星轮轴的两侧均配合设置有辅行星齿轮,两个辅行星齿轮的两侧之间配合设置有两个半轴齿轮,其中一个半轴齿轮的中部连接有左输出半轴,另一个半轴齿轮的中部连接有右输出半轴,右输出半轴位于主轴的中部并与主轴转动连接,左输出半轴、右输出半轴和主轴均同轴设置,双联行星轮上设置有行星架,行星架远离双联行星轮的一端连接在差速器壳体上,双联行星轮在内齿圈上沿圆周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行星架同时移动,由行星架传递过来的动力经由差速器壳体、行星轮轴、辅行星齿轮传递到半轴齿轮上,最后通过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输出。作为优选,所述的主轴通过花键和太阳轮相连。主轴通过花键热套方法和太阳轮相连,使太阳轮与主轴固定连接,能够消除因主轴旋转方向改变而产生的噪声。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壳体和减速器壳体通过螺栓相连。电机壳体和减速器壳体通过螺栓相连,连接稳固,拆卸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减速器壳体上围绕主轴设置有润滑器,所述的润滑器包括围绕主轴设置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充满润滑油的润滑油腔,所述的壳体上靠近主轴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润滑油腔和外界的滚动槽,所述的滚动槽内设置有滚珠,所述的滚珠的一侧位于润滑油腔内,所述的滚珠的另一侧抵在主轴上。减速器壳体上围绕主轴设置有润滑器,润滑器包括围绕主轴设置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充满润滑油的润滑油腔,壳体上靠近主轴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润滑油腔和外界的滚动槽,滚动槽内设置有滚珠,滚珠的一侧位于润滑油腔内,滚珠的另一侧抵在主轴上,主轴转动时,能带动滚珠滚动,滚动的滚珠能将滚珠上沾有的润滑油持续的沾在主轴上,能够起到持久有效的润滑作用,并减少主轴转动时的摩擦损耗,提高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与润滑油腔连通的油孔,所述的油孔远离润滑油腔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盖。壳体上设置有与润滑油腔连通的油孔,油孔远离润滑油腔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盖,通过油孔能对润滑油腔内添加润滑油,密封盖能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防止润滑油腔内的润滑油从油孔处溢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具备下述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二合一动力总成体积较小,电机动力输出轴与减速器动力输出轴能够同轴设置,增大了减速器的减速比,又为差速器壳体安装留下空间,有效地降低了二合一动力总成的轴向长度,主轴与减速器壳体之间的摩擦损耗小,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润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半轴齿轮,2-行星轮轴,3-连接轴,4-小行星齿轮,5-内齿圈,6-大行星齿轮,7-太阳轮,8-电机,9-电机壳体,10-左输出半轴,11-差速器壳体,12-辅行星齿轮,13-行星架,14-减速器壳体,15-主轴,16-右输出半轴,17-润滑器,18-润滑油,19-壳体,20-滚动槽,21-滚珠,22-润滑油腔,23-油孔,24-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包括电机壳体9和减速器壳体14,电机壳体9和减速器壳体14通过螺栓相连,连接稳固,拆卸方便,电机壳体9内设置有电机8,电机8的主轴15穿过减速器壳体14并进入减速器壳体14内部,主轴15为空心轴,主轴15的外部通过异形内孔与电机转子相连并固定,使电磁驱动力通过主轴15输出,电机的主轴15位于减速器壳体14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太阳轮7,主轴15通过花键热套方法和太阳轮7相连,使太阳轮7与主轴固定连接,能够消除因主轴旋转方向改变而产生的噪声,主轴转动能带动太阳轮7同时转动,减速器壳体14内设置有内齿圈5和多个双联行星轮,内齿圈5固定在减速器壳体14内,双联行星轮包括大行星齿轮6和小行星齿轮4,大行星齿轮6和相对应的小行星齿轮4之间通过连接轴3连接,小行星齿轮4与内齿圈5啮合,大行星齿轮6与太阳轮7啮合,太阳轮7能带动大行星齿轮6转动,大行星齿轮6通过连接轴3传动能带动小行星齿轮4转动,小行星齿轮4在内齿圈5上沿圆周方向移动,增大了减速器的减速比,又为差速器壳体11安装留下空间,有效地降低了二合一动力总成的轴向长度,实现定速比减速,减速器壳体14内设置有差速器壳体11,差速器壳体11内设置有行星轮轴2,行星轮轴2的两侧均配合设置有辅行星齿轮12,两个辅行星齿轮12的两侧之间配合设置有两个半轴齿轮1,其中一个半轴齿轮1的中部连接有左输出半轴10,另一个半轴齿轮1的中部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和减速器壳体,所述的电机壳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的电机的主轴穿过减速器壳体并进入减速器壳体内部,所述的电机的主轴位于减速器壳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太阳轮,所述的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内齿圈和多个双联行星轮,所述的双联行星轮包括大行星齿轮和小行星齿轮,所述的大行星齿轮和相对应的小行星齿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的小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所述的大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啮合,所述的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差速器壳体,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内设置有行星轮轴,所述的行星轮轴的两侧均配合设置有辅行星齿轮,两个辅行星齿轮的两侧之间配合设置有两个半轴齿轮,其中一个半轴齿轮的中部连接有左输出半轴,另一个半轴齿轮的中部连接有右输出半轴,所述的右输出半轴位于主轴的中部并与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左输出半轴、右输出半轴和主轴均同轴设置,所述的双联行星轮上设置有行星架,所述的行星架远离双联行星轮的一端连接在差速器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和减速器壳体,所述的电机壳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的电机的主轴穿过减速器壳体并进入减速器壳体内部,所述的电机的主轴位于减速器壳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太阳轮,所述的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内齿圈和多个双联行星轮,所述的双联行星轮包括大行星齿轮和小行星齿轮,所述的大行星齿轮和相对应的小行星齿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的小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所述的大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啮合,所述的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差速器壳体,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内设置有行星轮轴,所述的行星轮轴的两侧均配合设置有辅行星齿轮,两个辅行星齿轮的两侧之间配合设置有两个半轴齿轮,其中一个半轴齿轮的中部连接有左输出半轴,另一个半轴齿轮的中部连接有右输出半轴,所述的右输出半轴位于主轴的中部并与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左输出半轴、右输出半轴和主轴均同轴设置,所述的双联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晨启刘平宙任华林金立红孙利锋何嘉伟谢小兵曹立为黄仁兴漆德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新能源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