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53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易产生膜表面白化而具有良好外观及视觉辨认性的、包含基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该层叠体包含透明树脂膜和贴合在透明树脂膜至少一个面的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包含选自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中的至少1种及1种以上溶剂,通过流延法用前述1种以上溶剂制造,前述1种以上溶剂中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为120~300℃,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S(质量%)与保护膜的低分子成分量W(%)满足关系式(1),W为0.33以下,残留溶剂量S作为基于热重‑差热测定的从120℃至250℃的质量减少率算出,低分子成分量W定义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以140℃的测定温度测得的图谱中的Log M为2.82至3.32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S×W≤4.7(1)。

Casc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器的薄型化、轻质化及柔性化等,作为代替以往使用的玻璃的材料,广泛利用了基于聚酰亚胺、聚酰胺等高分子的透明树脂膜。作为这样的透明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之一,已知流延法(溶液流延法)。流延法中,通常将包含被溶解在溶剂中的聚酰亚胺等高分子的清漆涂布于支承基材上而进行制膜,将制成的膜从支承基材剥离后,通过干燥将溶剂除去,由此能连续地成型树脂膜。在经制膜而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表面上适当层叠可剥离的保护膜,从而实现对膜表面的保护(专利文献1~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83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1412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877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树脂膜中存在溶剂的情况下,保护膜中包含的添加剂等成分有时溶出至树脂膜中包含的溶剂中,有时由于溶出的成分而导致贴合了保护膜的树脂膜的表面发生白化。尤其是,对于通过流延法等使用溶剂制造的透明树脂膜而言,在连续的生产中,难以将清漆中的溶剂完全除去,常常残留有一定程度的量的溶剂,在与保护膜贴合时容易产生白化。这样的透明树脂膜中的白化不仅对于要求高透明性的透明树脂膜而言成为外观缺陷,而且在用于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等的显示器的情况下,将成为使视觉辨认性变差的原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易产生膜表面的白化从而具有良好的外观及视觉辨认性的、包含基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优选方式。[1]层叠体,其是包含透明树脂膜和被贴合在前述透明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的保护膜而成的层叠体,所述透明树脂膜包含1种以上的溶剂及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而成,是通过流延法使用前述1种以上的溶剂制造的,其中,前述1种以上的溶剂中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为120~300℃,前述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S(质量%)与前述保护膜的低分子成分量W(%)满足关系式(1),所述残留溶剂量S是作为通过热重-差热(TD-DTA)测定得到的从120℃至250℃的质量减少率而算出的,所述低分子成分量W定义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以140℃的测定温度测得的图谱(chart)中的LogM为2.82至3.32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S×W≤4.7(1),W为0.33以下。[2]如前述[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S与W满足关系式(1’):0.005≤S×W(1’)。[3]如前述[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透明树脂膜的雾度为1.0%以下。[4]如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透明树脂膜的全光线透过率为85%以上。[5]如前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透明树脂膜包含至少1种选自由N,N-二甲基乙酰胺、γ-丁内酯、N-甲基吡咯烷酮、环戊酮、乙酸丁酯及乙酸戊酯组成的组中的溶剂。[6]如前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保护膜为聚烯烃系树脂膜。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不易产生膜表面的白化从而具有良好的外观及视觉辨认性的、包含基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附图说明[图1]图1示出实施例1中制作的透明聚酰亚胺系膜的TG-DTA测定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限于此处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是包含透明树脂膜和被贴合在前述透明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的保护膜而成的,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透明树脂膜是包含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而成的,由包含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树脂组合物形成。本说明书中,聚酰亚胺表示含有包含酰亚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酰亚胺表示含有包含酰亚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包含酰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这两方的聚合物,聚酰胺表示含有包含酰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聚酰亚胺系高分子表示包含选自聚酰亚胺及聚酰胺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聚合物。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具有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此处,G表示4价有机基团,A表示2价有机基团。可以包含G及/或A不同的2种以上的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可以在不损害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各种物性的范围内包含式(11)、式(12)、及式(13)中的任一式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中的任意一种以上。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主要结构单元为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时,从透明树脂膜的强度及透明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高分子中,相对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全部重复结构单元而言,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优选为4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5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摩尔%以上,尤其更优选为90摩尔%以上,尤其更进一步优选为98摩尔%以上。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可以为100摩尔%。[化学式1]G及G1各自独立地表示4价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40的4价有机基团。前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烃基取代,这种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作为G及G1,可例举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表示的基团以及4价的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链式烃基。式中的*表示化学键,Z表示单键、-O-、-CH2-、-CH2-CH2-、-CH(CH3)-、-C(CH3)2-、-C(CF3)2-、-Ar-、-SO2-、-CO-、-O-Ar-O-、-Ar-O-Ar-、-Ar-CH2-Ar-、-Ar-C(CH3)2-Ar-或-Ar-SO2-Ar-。Ar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0的亚芳基,作为具体例,可举出亚苯基。从容易抑制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黄色度方面考虑,作为G及G1,优选可举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或式(27)表示的基团。[化学式2]G2表示3价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40的3价有机基团。前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烃基取代,这种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作为G2,可例举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表示的基团的化学键中的任意1个替换成氢原子而得到的基团以及3价的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链式烃基。式中的Z的例子与关于G的记载中的Z的例子相同。G3表示2价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为4~40的2价有机基团。前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烃基取代,这种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作为G3,可例举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表示的基团的化学键中不相邻的2个替换成氢原子而得到的基团及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2价的链式烃基。式中的Z的例子与关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层叠体,其是包含透明树脂膜和被贴合在所述透明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的保护膜而成的层叠体,所述透明树脂膜包含1种以上的溶剂及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而成,是通过流延法使用所述1种以上的溶剂制造的,其中,所述1种以上的溶剂中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为120~300℃,所述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S(质量%)与所述保护膜的低分子成分量W(%)满足关系式(1),所述残留溶剂量S是作为通过热重‑差热(TG‑DTA)测定得到的从120℃至250℃的质量减少率而算出的,所述低分子成分量W定义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以140℃的测定温度测得的图谱中的Log M为2.82至3.32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S×W≤4.7(1),W为0.33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14 JP 2018-024551;2018.06.28 JP 2018-123271.层叠体,其是包含透明树脂膜和被贴合在所述透明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的保护膜而成的层叠体,所述透明树脂膜包含1种以上的溶剂及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而成,是通过流延法使用所述1种以上的溶剂制造的,其中,所述1种以上的溶剂中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为120~300℃,所述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S(质量%)与所述保护膜的低分子成分量W(%)满足关系式(1),所述残留溶剂量S是作为通过热重-差热(TG-DTA)测定得到的从120℃至250℃的质量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泽真义大松一喜福井仁之岸田明子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