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污水处理腔体、等离子体反应器、空气压缩机,高压电源和设在第二污水处理腔体内的紫外灯管;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入等离子体反应器中作为介质气体,高压电源为等离子体反应器提供电压产生介质阻挡放电生成臭氧,该臭氧进入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并在放电辐射出紫外光的作用下生成羟基自由基;在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未反应的臭氧通过气泵泵入第二污水处理腔体内,第一污水处理腔体与第二污水处理腔体通过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实现污水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综合利用了等离子体反应器放电产生的臭氧、辐射出的紫外光以及羟基自由基等因素,提高了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宝贵自然资源。但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开展污水的综合治理尤其是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己成为当代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很多情况下,污染物只采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一种方法来处理难以得到预定的效果,通常需要将几种方法联合起来进行合理配置,但这种联合处理的方式往往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而应用臭氧-紫外水处理技术则可以简化这一处理过程,其工艺流程简单,反应时间短、处理效率高、能耗低、易于工程实现,同时该处理过程不仅对高浓度有机污染物有较好分解效果,也可对大流量、低浓度污染物进行分解,因此臭氧-紫外水处理技术势必会成为一种可高效、便捷地对污染物,尤其是对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进行破坏分解的有效技术手段。但现阶段的臭氧-紫外水处理技术仍有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臭氧-紫外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效率低,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污水处理腔体、等离子体反应器、空气压缩机和高压电源;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腔体的顶部具有气体出口和第一污水入口,且其底部还具有第一污水出口 ;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设置在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气体入口与空气压缩机的出口连接,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气体出口位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且通过具有多个通孔的盖体封住,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的电极与设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外侧的所述高压电源电连接;还包括第二污水处理腔体和紫外灯管;所述紫外灯管设在第二污水处理腔体内;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腔体上具有气体入口和第二污水入口,且其底部还具有第二污水出口 ;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腔体上的气体入口通过气泵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上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污水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第二污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污水出口通过第二水泵与第一污水入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为多个,该多个等离子体反应器排列为阵列式结构。所述封住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气体出口的盖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涂有二氧化钛的第一铝网,所述第一铝网设在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更进一步地,所述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涂有二氧化钛的第二铝网,所述第二铝网设在第二污水处理腔体内。所述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分别与高压电源、空气压缩机、气泵、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腔体上的气体入口位于第二污水处理腔体的底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综合利用了等离子体反应器放电产生的臭氧、羟基自由基以及辐射出的紫外光等有利因素,共同作用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进行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2、本技术还增设了涂有二氧化钛的第一铝网和涂有二氧化钛的第二铝网,臭氧与紫外光在二氧化钛催化作用下可以高效产生极高氧化还原电位的羟基自由基,从而臭氧、紫外光和羟基自由基共同作用,更进一步提高了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3、本技术中具有两个污水处理腔体,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未反应的臭氧通过气泵泵入第二污水处理腔体中,同时第一和第二污水处理腔体中的污水通过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进行循环流动,从而充分利用了放电产生的各有利因素,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行的成本。4、本技术中还在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设置了用于检测污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污水的温度、放电电流等情况控制污水的流速、空气流速、电源电压等,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降低运行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智能控制系统,2温度传感器,3第一污水处理腔体,4污水总入口,5空气压缩机,6盖体,7聚四氟乙烯的套筒,8铝棒,9石英玻璃管,10塞体,11涂有二氧化钛的第一铝网,12等离子体反应器,13气泵,14第一水泵,15涂有二氧化钛的第二铝网,16第二污水处理腔体,17紫外灯管,18污水总出口,19第二水泵,20高压电源。图中的箭头表示污水流动的方向或气体流动的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污水处理腔体3、等离子体反应器12、空气压缩机5和高压电源20 ;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腔体3的顶部具有气体出口和第一污水入口,且其底部还具有第一污水出口 ;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12设置在第一污水处理腔体3内,等离子体反应器12的气体入口与空气压缩机5的出口连接,等离子体反应器12的气体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之间可以通过连通管连通,该连通管上还可以设有用于控制空气流量或通断的气阀,通入等离子体反应器12的空气作为介质气体;等离子体反应器12的气体出口位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3内,且通过具有多个通孔的盖体6封住,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因此盖体6最好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由于该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由流动气体产生的压力使第一污水处理腔体3中的污水不会通过盖体6上的通孔进入等离子体反应器12中;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12的电极与设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3外侧的高压电源20连接;空气压缩机5将空气压缩进入等离子体反应器12中作为气体介质,高压电源20通电,等离子体反应器12将其中的气体介质电离产生臭氧,臭氧从盖体6上的通孔进入第一污水处理腔体3内的污水中,在等离子体反应器12放电自身发出的紫外光作用下,部分臭氧生成了羟基自由基。所述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污水处理腔体16和紫外灯管17 ;紫外灯管17设在第二污水处理腔体16内,紫外灯管17可以固设在第二污水处理腔体16的侧壁上,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设置方式使紫外灯管17设置在第二污水处理腔体16内,从而具体实施时使紫外灯管17没入污水中;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腔体16上具有气体入口和第二污水入口,且其底部还具有第二污水出口 ;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腔体的气体入口通过气泵13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上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污水出口通过第一水泵14与第二污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污水出口通过第二水泵19与第一污水入口连通;通过第一水泵14和第二水泵19实现污水在第一污水处理腔体3和第二污水处理腔体16之间的循环流动。第一污水处理腔体3内未使用完的臭氧通过气泵13抽入第二污水处理腔体16内继续使用,将等离子体反应器12电离产生的有利条件全部应用,为了提高进入第二污水处理腔体16内的臭氧对污水的处理作用,气体入口最好位于第二污水处理腔体16的底部。为了进一步地提闻臭氧、轻基自由基的浓度,提闻污水处理效率,等尚子体反应器12可以为多个,且该多个等离子体反应器12排列为阵列式结构。作为优化,还可以在第一污水处理腔体3内设置涂有二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污水处理腔体、等离子体反应器、空气压缩机和高压电源;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腔体的顶部具有气体出口和第一污水入口,且其底部还具有第一污水出口;?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设置在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气体入口与空气压缩机的出口连接,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气体出口位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且通过具有多个通孔的盖体封住,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的电极与设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外侧的所述高压电源电连接;还包括第二污水处理腔体和紫外灯管;所述紫外灯管设在第二污水处理腔体内;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腔体上具有气体入口和第二污水入口,且其底部还具有第二污水出口;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腔体上的气体入口通过气泵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上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污水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第二污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污水出口通过第二水泵与第一污水入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污水处理腔体、等离子体反应器、空气压缩机和高压电源;所述第一污水处理腔体的顶部具有气体出口和第一污水入口,且其底部还具有第一污水出口 ; 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设置在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气体入口与空气压缩机的出口连接,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气体出口位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内,且通过具有多个通孔的盖体封住,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的电极与设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外侧的所述高压电源电连接; 还包括第二污水处理腔体和紫外灯管;所述紫外灯管设在第二污水处理腔体内; 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腔体上具有气体入口和第二污水入口,且其底部还具有第二污水出口 ;所述第二污水处理腔体上的气体入口通过气泵与第一污水处理腔体上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污水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第二污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污水出口通过第二水泵与第一污水入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等离子体臭氧-紫外联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廖华,何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