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404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依次包括有剥线装置、压端装置、分线装置、插壳装置;插壳装置包括有第一、第二排线夹及胶壳夹持机构;胶壳夹持机构还连接有胶壳平移机构;第一排线夹位于第二排线夹及胶壳夹持机构之间区域;第二排线夹连接有旋转下料机构,旋转下料机构控制第二排线夹水平旋转动作;胶壳夹持机构连接有胶壳旋转机构;如此,实现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一系列动作;尤其是,其通过预插壳来确保排线端子能够于胶壳内形成很好预定位,有利于后续插壳步骤的顺利进行,后续二次插壳方式,进一步确保插壳精准,避免对排线端子和/或胶壳造成损伤,降低了插壳不良率,提高了排线端子插壳组装质量。

Automatic stripping and end-pressing inserting equipment for wire arran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
本技术涉及线缆生产加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排线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数码设备的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中,排线的端部压合有端子,通过,排线端子需要插入胶壳内以形成排线端掊的连接件,以方便排线与电子设备或电子部件之间的插接式连接。排线在出厂或初始状态都是多个导线并在一起的,将这些导线连接到设备或接线端子上(焊接或铆压)时,需要将导线分开。目前,分线的方法大多是人工分线,如用剪刀剪开,这种方法效率低,而且很容易把线剪伤;后来,出现了一些自动分线的装置(或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分线,但是这些自动分线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高,运行维护困难。以及,现有技术中,排线端子在插壳时,通常将排线端子与胶壳于同一平面正对插入,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1、排线端子插壳不到位,出现插壳位置偏差等,影响后续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2、排线端子插壳是容易出现部分导线端子未插入胶壳的现象,导致排线端子和/或胶壳受损,出现产品不良。还有,现有的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虽然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加工制程,但是,其普遍存在加工效率受局限、加工质量难以进一步得到提升等问题,在加工运行时,也容易出现运行稳定性欠佳、运行故障率较高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其实现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一系列动作;尤其是,其通过预插壳来确保排线端子能够于胶壳内形成很好预定位,有利于后续插壳步骤的顺利进行,后续二次插壳方式,进一步确保插壳精准,避免对排线端子和/或胶壳造成损伤,降低了插壳不良率,提高了排线端子插壳组装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依次包括有剥线装置、压端装置、分线装置、插壳装置,其中:所述插壳装置包括有第一排线夹、第二排线夹及胶壳夹持机构;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还连接有胶壳平移机构,所述胶壳平移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水平位移;所述第一排线夹位于第二排线夹及胶壳夹持机构之间区域;所述第一排线夹连接有第一夹持气缸,第一夹持气缸控制第一排线夹张合;所述第二排线夹连接有第二夹持气缸,第二夹持气缸控制第二排线夹张合;所述第二排线夹连接有旋转下料机构,所述旋转下料机构控制第二排线夹水平旋转动作;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连接有胶壳旋转机构,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旋转动作;将排线端子插壳方向定义为水平面上的第一方向,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在第二平面上旋转动作,所述第二平面则为经过第一方向的竖直平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实现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一系列动作,加工效率及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其通过预插壳来确保排线端子能够于胶壳内形成很好预定位,有利于后续插壳步骤的顺利进行,后续二次插壳方式,进一步确保插壳精准,避免对排线端子和/或胶壳造成损伤,降低了插壳不良率,提高了排线端子插壳组装质量;二、通过使胶壳处于震动状态,以对排线端子于胶壳内的位置进行微调,这样,在预插壳、插壳过程中,都可以对排线端子起到校正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排线端子插壳质量;三、整线均分方法简单、巧妙,其利用第一、第二分线刀部的分线先后时间差以及相应导线在分线过程中的动态位移,在一次向下动作中,完成对排线的多条导线分切,有效提高分线精度及效率,同时,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等诸多优势,该种排线整线均分方法及其装置均适于推广应用;本技术中,其整个设备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后续设备维护简单方便,如此,使得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可控性均很好。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另一组装立体示图(未示罩壳);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分线治具向下分线时状态变化示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图;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另一角度局部结构示图;图7是图6中K1向视图;图8是上、下分线座夹住排线的状态示图;图9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分线治具的立体示图;图10是图9中K2向视图;图11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示图;图1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局部组装立体示图;图1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二局部组装立体示图(未示震动料盘);图1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三局部组装立体示图(未示震动料盘);图15是图1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未示震动料盘);图1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四局部结构示图(主要体现胶壳夹持机构等)图17是16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图;图1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预插步骤的动作变化状态示图;图19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二次插壳步骤的动作变化状态示图。图20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2是图21中A部分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3是图21中A部分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方法,依次包括有剥线步骤、压端步骤、分线步骤、插壳步骤;本文中,重点介绍压端步骤、分线步骤、插壳步骤,以及,相应的压端装置(一体连动式压端模组2)、分线装置3、插壳装置4,其它环节(例如:剥线装置1、端子料带供应端5、排线供应端6、胶壳供应端7)可以采用常规技术实现,在此不作限制。接下来,依据工序先后对压端、分线、插壳三个环节一一介绍:请参照图1至3,以及,图20至23所示,其显示了压端装置的设计结构以及压端方法:所述送端装置30为下送料式送端装置,其包括有固定座10以及设置于固定座10上以相对固定可前后位移的活动座20。所述固定座10上设置有送端槽31以及推端槽34,所述推端槽34的上端贯通送端槽31,所述推端槽34的下端贯通固定座10底部;所述活动座20上连接有用于推动端子前进的送端爪33;所述送端爪33位于固定座10下方,所述送端爪33向上伸入推端槽34内;此处,所述活动座20上连接有推杆32,所述送端爪33设置于推杆32上;所述固定座10的下方设置有让位槽,所述推端槽34向下贯通让位槽;所述活动座20的下端横向延伸的横向部51,所述横向部51伸入让位槽内,所述送端爪33连接于横向部51上;如此,通过将送端爪33设置于下方,以从端子下方来推动送端。本实施例中,是以一体连动式压端模组2为例作说明:所述固定座10上还设置有压端装置40;所述压端装置40包括有压端底座41、压端下刀42以及压端上刀组件43;所述压端底座41与送端槽3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压端下刀42设置于压端底座41上,所述压端上刀组件43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压端下刀42的上方;所述活动座20位于压端上刀组件43的侧旁,所述压端上刀组件43带动活动座20侧向来回移动;当压端上刀组件43向上活动时,所述活动座20靠近压端上刀组件43移动,送端爪33推动端子前进;当压端上刀组件43向下活动时,所述活动座20远离压端上刀组件43移动,所述送端爪33后移。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 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有剥线装置、压端装置、分线装置、插壳装置,其中:所述插壳装置包括有第一排线夹、第二排线夹及胶壳夹持机构;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还连接有胶壳平移机构,所述胶壳平移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水平位移;所述第一排线夹位于第二排线夹及胶壳夹持机构之间区域;所述第一排线夹连接有第一夹持气缸,第一夹持气缸控制第一排线夹张合;所述第二排线夹连接有第二夹持气缸,第二夹持气缸控制第二排线夹张合;所述第二排线夹连接有旋转下料机构,所述旋转下料机构控制第二排线夹水平旋转动作;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连接有胶壳旋转机构,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旋转动作;将排线端子插壳方向定义为水平面上的第一方向,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在第二平面上旋转动作,所述第二平面则为经过第一方向的竖直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有剥线装置、压端装置、分线装置、插壳装置,其中:所述插壳装置包括有第一排线夹、第二排线夹及胶壳夹持机构;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还连接有胶壳平移机构,所述胶壳平移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水平位移;所述第一排线夹位于第二排线夹及胶壳夹持机构之间区域;所述第一排线夹连接有第一夹持气缸,第一夹持气缸控制第一排线夹张合;所述第二排线夹连接有第二夹持气缸,第二夹持气缸控制第二排线夹张合;所述第二排线夹连接有旋转下料机构,所述旋转下料机构控制第二排线夹水平旋转动作;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连接有胶壳旋转机构,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旋转动作;将排线端子插壳方向定义为水平面上的第一方向,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在第二平面上旋转动作,所述第二平面则为经过第一方向的竖直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装置包括有分线治具和用于驱动分线治具上下动作的分线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分线治具上设置有第一分线刀部及分别位于第一分线刀部左、右侧的两个第二分线刀部,所述第一分线刀部的下端向下凸伸超出第二分线刀部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壳夹持机构配置有震动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全自动剥线压端插壳设备,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上分线座、下分线座,所述分线治具相对上分线座位置固定,所述分线治具的第一分线刀部、第二分线刀部均向下凸伸出上分线座的下端;所述上分线座、下分线座共同连接于一第一夹持气缸上,由第一夹持气缸控制上分线座、下分线座的张合,所述分线治具随同上分线座位移动作。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应听杜昌发姚何郅进男李金华龙智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超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