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198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包括滚轮、支撑板、连线板和放置槽,所述滚轮的一侧设置有试验箱本体,所述试验箱本体远离滚轮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安装块对应设置,所述试验箱本体开口端设置有扇门,所述扇门靠近试验箱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块,其中,所述支撑板对称固定于试验箱本体的内侧,所述安装板远离连接架的一侧设置有试验箱本体,所述连接架远离第一放置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板。该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主体板与紫外线灯管为组合连接,在使用的时候,一组紫外线灯管直接安装在主体板的外侧,在紫外线灯管破损的情况下,直接将主体板拆卸即可,方便维修,且维修力度加大,减小使用该装置的成本。

A Ultraviolet Weather Resistance Test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
本技术涉及紫外光耐气候试验
,具体为一种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
技术介绍
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属于一种测试材料性能的工具,借助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利用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的内侧环境,像阳光辐射、温度、湿度、凝露、雨淋等气候条件,去检测有关产品及材料老化现象程度,在最短时间得到变色、退色、失光、粉化、裂痕、浑浊、泡化、脆化、强度衰退和氧化等情况,判断材料性能是否合格。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在市场上应用和销售的种类较多,根据使用的大小和测试材料的不同,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的本体外形也是大不相同的。现有的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在使用的时候,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内侧的紫外线灯管都是单独安装的,在紫外线灯管破损的情况下,不方便维修,且维修力度较大,增加使用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在使用的时候,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内侧的紫外线灯管都是单独安装的,在紫外线灯管破损的情况下,不方便维修,且维修力度较大,增加使用的成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包括滚轮、支撑板、连线板和放置槽,所述滚轮的一侧设置有试验箱本体,所述试验箱本体远离滚轮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安装块对应设置,所述试验箱本体开口端设置有扇门,所述扇门靠近试验箱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块,其中,所述支撑板对称固定于试验箱本体的内侧,所述支撑板远离试验箱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位于第一放置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放置板远离试验箱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靠近试验箱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连接架的一侧设置有试验箱本体,所述连接架远离第一放置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板;所述连线板与安装板位于试验箱本体的同一侧,所述连线板与发热管位于试验箱本体的同一侧,所述发热管设置于连线板之间;所述放置槽开设于扇门靠近试验箱本体的一侧,所述放置槽远离扇门的一侧设置有主体板,所述主体板远离放置槽的一侧设置有紫外线灯管。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与安装块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且安装槽的内部尺寸与安装块的外形尺寸相吻合。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为一组,且每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对应设置第一放置板与第二放置板的一侧。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截面为“U”型结构,且连接架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宽度。优选的,所述连线板与发热管等距离分布于试验箱本体的内侧,且发热管的长度大于第一放置板之间的宽度。优选的,所述扇门、放置槽、主体板与紫外线灯管之间为活动连接,且主体板与扇门之间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1.主体板与紫外线灯管为组合连接,在使用的时候,一组紫外线灯管直接安装在主体板的外侧,在紫外线灯管破损的情况下,直接将主体板拆卸即可,方便维修,且维修力度加大,减小使用该装置的成本;2.第二放置板与第一放置板将原来的放置板一分为二,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对照试验,安装分组的时候十分方便;3.安装槽与安装块构成密封结构,安装块直接安装在安装槽的内侧,增加该装置的内侧密封性,减少外部空气的影响,增加材料测试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扇门与主体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滚轮,2、试验箱本体,3、安装槽,4、支撑板,5、第一放置板,6、第一连接块,7、第二连接块,8、第二放置板,9、安装板,10、连接架,11、连线板,12、发热管,13、扇门,14、放置槽,15、主体板,16、紫外线灯管,17、安装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包括滚轮1、试验箱本体2、安装槽3、支撑板4、第一放置板5、第一连接块6、第二连接块7、第二放置板8、安装板9、连接架10、连线板11、发热管12、扇门13、放置槽14、主体板15、紫外线灯管16和安装块17,所述滚轮1的一侧设置有试验箱本体2,所述试验箱本体2远离滚轮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与安装块17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槽3与安装块17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且安装槽3的内部尺寸与安装块17的外形尺寸相吻合,安装槽3与安装块17直接将该装置的开口处锁死,增加该装置的密封性,所述试验箱本体2开口端设置有扇门13,所述扇门13靠近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块17,其中,所述支撑板4对称固定于试验箱本体2的内侧,所述支撑板4远离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放置板5,所述第一放置板5远离支撑板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6,所述第一连接块6与第二连接块7位于第一放置板5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为一组,且每组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分别对应设置第一放置板5与第二放置板8的一侧,第一放置板5与第二放置板8直接通过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之间交叉连接,安装第一放置板5与第二放置板8十分方便,所述第一放置板5远离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10,所述连接架10靠近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远离连接架10的一侧设置有试验箱本体2,所述连接架10远离第一放置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板8,所述连接架10的截面为“U”型结构,且连接架10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的宽度,连接架10的内侧直接安装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直接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十分方便,同时也限制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的移动空间,使该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连接的第一放置板5和第二放置板8安装更加稳定;所述连线板11与安装板9位于试验箱本体2的同一侧,所述连线板11与发热管12等距离分布于试验箱本体2的内侧,且发热管12的长度大于第一放置板5之间的宽度,发热管12从侧面开始对材料进行测试,可以使照射到的材料范围增加,增加测试材料的数量,增加试验准确性,所述连线板11与发热管12位于试验箱本体2的同一侧,所述发热管12设置于连线板11之间;所述放置槽14开设于扇门13靠近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所述扇门13、放置槽14、主体板15与紫外线灯管16之间为活动连接,且主体板15与扇门13之间电性连接,直接利用工具直接将主体板15连带紫外线灯管16一起拆卸下来,更换整体的主体板15与紫外线灯管16,使该装置维修十分方便,所述放置槽14远离扇门13的一侧设置有主体板15,所述主体板15远离放置槽14的一侧设置有紫外线灯管1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时,首先,推动该装置,该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在滚轮1的带动下开始移动,将该装置直接移动平稳的位置,拉动扇门13,扇门13打开,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包括滚轮(1)、支撑板(4)、连线板(11)和放置槽(14),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的一侧设置有试验箱本体(2),所述试验箱本体(2)远离滚轮(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与安装块(17)对应设置,所述试验箱本体(2)开口端设置有扇门(13),所述扇门(13)靠近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块(17),其中,所述支撑板(4)对称固定于试验箱本体(2)的内侧,所述支撑板(4)远离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放置板(5),所述第一放置板(5)远离支撑板(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6),所述第一连接块(6)与第二连接块(7)位于第一放置板(5)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放置板(5)远离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10),所述连接架(10)靠近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远离连接架(10)的一侧设置有试验箱本体(2),所述连接架(10)远离第一放置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板(8);所述连线板(11)与安装板(9)位于试验箱本体(2)的同一侧,所述连线板(11)与发热管(12)位于试验箱本体(2)的同一侧,所述发热管(12)设置于连线板(11)之间;所述放置槽(14)开设于扇门(13)靠近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所述放置槽(14)远离扇门(13)的一侧设置有主体板(15),所述主体板(15)远离放置槽(14)的一侧设置有紫外线灯管(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包括滚轮(1)、支撑板(4)、连线板(11)和放置槽(14),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的一侧设置有试验箱本体(2),所述试验箱本体(2)远离滚轮(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与安装块(17)对应设置,所述试验箱本体(2)开口端设置有扇门(13),所述扇门(13)靠近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块(17),其中,所述支撑板(4)对称固定于试验箱本体(2)的内侧,所述支撑板(4)远离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放置板(5),所述第一放置板(5)远离支撑板(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6),所述第一连接块(6)与第二连接块(7)位于第一放置板(5)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放置板(5)远离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10),所述连接架(10)靠近试验箱本体(2)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远离连接架(10)的一侧设置有试验箱本体(2),所述连接架(10)远离第一放置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板(8);所述连线板(11)与安装板(9)位于试验箱本体(2)的同一侧,所述连线板(11)与发热管(12)位于试验箱本体(2)的同一侧,所述发热管(12)设置于连线板(11)之间;所述放置槽(14)开设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明浪彭明波董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宜爱微测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