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13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物料传送机构和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上的检测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的始端设有一挡料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上位于检测机构的下方依次设有第一检测工位和第二检测工位;所述第一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一顶升机构和设于第一顶升机构顶端的第一载料治具,所述第二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二顶升机构和设于第二顶升机构顶端的第二载料治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将产品从流水线上取出也能完成对引线高度的检测,将接触式检测转变为非接触式检测,不但能够有效防止产品因沾上灰尘而影响品质,而且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

On-line Lead Height Detec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用于扬声器音膜上的引线高度的检测。
技术介绍
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其应用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扬声器的性能优劣对音质的影响很大,扬声器在音响设备中是一个最薄弱的器件,而对于音响效果而言,它又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件。目前,国内扬声器检测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为:总品质因数、扬声器单元的等效面积、频率特性、极性指标、自由场条件下的声压、输入电功率、频率响应、纯音和音膜上的引线高度等。音膜上的引线高度会影响最后成品的音质,现有的引线高度的检测方法,需要人工将产品从流水线上取出,利用三次元进行检测,不同的人操作得到的数据会有较大的差异,而且检测用时较长,检测一片物料用时大于15s,导致检测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现有生产的需求。此外,产品取出测量还会有灰尘掉落在产品上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无需将产品从流水线上取出也能完成对引线高度的检测,将接触式检测转变为非接触式检测,不但能够有效防止产品因沾上灰尘而影响品质,而且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物料传送机构和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上的检测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的始端设有一挡料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上位于检测机构的下方依次设有第一检测工位和第二检测工位;所述第一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一顶升机构和设于第一顶升机构顶端的第一载料治具,所述第二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二顶升机构和设于第二顶升机构顶端的第二载料治具。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传送机构为由第一电机驱动的平行设置的中间留有间隙的两条传送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一纵向位移模组和由该纵向位移模组驱动沿纵向移动的3D检测模块。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位移模组包括沿纵向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由第二电机驱动在第一滑轨中沿第一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一活动端,所述3D检测模块设于第一活动端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3D检测模块为FocalSpec线共焦扫描仪。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料机构包括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一侧的第一红外传感器以及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下方的第三顶升机构和设于第三顶升机构顶端的挡料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检测工位处还包括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一侧的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工位处还包括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一侧的第三红外传感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传送机构下方还设有一沿物料传送方向延伸的水平位移模组,所述水平位移模组包括沿物料传送方向设置的第二滑轨和由第三电机驱动在第二滑轨中沿第二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固定设于第二活动端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能够实现扬声器产品音膜的引线高度的在线检测,且无需将产品取下在流水线上就能完成检测,将接触式检测转变为非接触式检测,不但能够有效防止产品因沾上灰尘而影响品质,而且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2.经试验验证,本技术的检测设备能够实现检测周期为2.5秒,精度为±0.0005mm的高效率、高精度检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正视图。其中:1、底座;2、物料传送机构;3、第一顶升机构;4、第一载料治具;5、第二顶升机构;6、第二载料治具;7、纵向位移模组;8、3D检测模块;9、第三顶升机构;10、挡料板;11、水平位移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2所示,一种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上的物料传送机构2和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上的检测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的始端设有一挡料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上位于检测机构的下方依次设有第一检测工位和第二检测工位,其中所述挡料机构用于挡住来料,实现依次放料;所述第一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一顶升机构3和设于第一顶升机构顶端的第一载料治具4,所述第二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二顶升机构5和设于第二顶升机构顶端的第二载料治具6;其中,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可以为顶升气缸或其他能够实现升降的机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传送机构为由第一电机驱动的平行设置的中间留有间隙的两条传送带。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一纵向位移模组7和由该纵向位移模组驱动沿纵向移动的3D检测模块8,通过纵向位移模组能够实现3D检测模块的高度调节。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位移模组包括沿纵向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由第二电机驱动在第一滑轨中沿第一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一活动端,所述3D检测模块设于第一活动端上。本实施例中,所述3D检测模块为FocalSpec线共焦扫描仪。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料机构包括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一侧的第一红外传感器以及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下方的第三顶升机构9和设于第三顶升机构顶端的挡料板10,当第一红外传感器感应到一个物料通过后,第三顶升机构驱动挡料板升起挡住后面来料,从而实现自动放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工位处还包括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一侧的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工位处还包括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一侧的第三红外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三红外传感器用于对来料进行定位,当感应到来料时,对应的顶升机构将载料治具顶起从而托起物料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传送机构下方还设有一沿物料传送方向延伸的水平位移模组11,所述水平位移模组包括沿物料传送方向设置的第二滑轨和由第三电机驱动在第二滑轨中沿第二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固定设于第二活动端上,能够实现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位置的同步调整。本技术中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选用伺服电机;本技术的挡料板、第一载料治具和第二载料治具均位于两条传送带之间的间隙中,且其处于起始位置时,均低于传送带的上表面。本技术各机构均连接到一控制器上,由该控制器实现个机构的动作控制和联动运行,从而实现检测的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上述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物料传送机构和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上的检测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的始端设有一挡料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上位于检测机构的下方依次设有第一检测工位和第二检测工位;所述第一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一顶升机构和设于第一顶升机构顶端的第一载料治具,所述第二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二顶升机构和设于第二顶升机构顶端的第二载料治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物料传送机构和设于物料传送机构上的检测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的始端设有一挡料机构,所述物料传送机构上位于检测机构的下方依次设有第一检测工位和第二检测工位;所述第一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一顶升机构和设于第一顶升机构顶端的第一载料治具,所述第二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二顶升机构和设于第二顶升机构顶端的第二载料治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传送机构为由第一电机驱动的平行设置的中间留有间隙的两条传送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一纵向位移模组和由该纵向位移模组驱动沿纵向移动的3D检测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线式引线高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位移模组包括沿纵向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由第二电机驱动在第一滑轨中沿第一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一活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