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均热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用散热元器件。
技术介绍
现有均热板多数采用蒸汽腔和吸液芯结构在水平空间内相互独立的结构,并采用支撑柱等结构进行支撑,常规均热板结构当厚度减少时,壳板厚度的减少降低其强度,更容易发生凹陷,增加支撑柱数量和直径则带来性能下降的问题,而且当吸液芯和蒸汽空腔厚度减少到一定程度如低于0.3mm时,蒸汽阻力和液态工质回流阻力急剧上升,严重减低了超薄化均热板的极限传热性能,因此常规现有的均热板结构用于超薄情况,其传热性能下降将非常严重,且更容易产生凹陷。专利CN207214880U设计了一种发散型吸液芯结构,其蒸汽通道和吸液芯结构设置在同一水平空间内,蒸汽通道为发散结构,当吸液芯厚度较薄时,仅依靠吸液芯毛细作用使冷凝工质回归蒸发端的量有限,容易达到毛细极限,从而限制了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的最大传热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用于解决常规结构均热板在厚度尺寸减少至超薄尺度后其传热性能急剧下降且上下壳板容易凹陷的问题,能够延缓均热板毛细极限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包括周边密封连接形成密封工质腔的上壳板(1)和下壳板(3),所述密封工质腔内填充有液态工质并进行抽真空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工质腔内设置有上、下表面紧密贴合上壳板(1)和下壳板(3)的板状多孔结构环路吸液芯(2),所述环路吸液芯(2)上沿宽度方向交替间隔地镂空设置有若干由蒸发端(21)延伸至冷凝端的蒸汽通道(22)和工质通道,所述蒸汽通道(22)和工质通道在所述环路吸液芯(2)的冷凝端通过互连通道(23)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包括周边密封连接形成密封工质腔的上壳板(1)和下壳板(3),所述密封工质腔内填充有液态工质并进行抽真空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工质腔内设置有上、下表面紧密贴合上壳板(1)和下壳板(3)的板状多孔结构环路吸液芯(2),所述环路吸液芯(2)上沿宽度方向交替间隔地镂空设置有若干由蒸发端(21)延伸至冷凝端的蒸汽通道(22)和工质通道,所述蒸汽通道(22)和工质通道在所述环路吸液芯(2)的冷凝端通过互连通道(2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蒸发端(21)的各蒸汽通道(22)和工质通道朝冷凝端方向呈扇形发散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的工质通道均包括一端延伸至蒸发端的二级工质通道(26)、连通所述二级工质通道(26)的另一端且延伸至冷凝端的一级工质通道(25),所述二级工质通道(26)的宽度小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旺玉,黄光文,罗远强,田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