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08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螺纹烟管余热锅炉技术领域的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所述烟筒本体的内腔开设有纵向贯通的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卡槽,所述螺旋卡槽内嵌套设置有吸热管,且所述吸热管的输入端贯穿烟筒本体侧壁后和外接水管连接,所述吸热管的输出端和炉体连接,所述烟气通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开设在烟筒本体内腔的扰流通道,且所述扰流通道和烟气通道连通,所述扰流通道的内腔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两组所述轴承座的相对一侧侧壁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套接有扰流板,可以增加吸热管和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便于吸热管和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增加了烟筒的传热量,提高了热量回收利用率。

A Threaded Flue Pipe Waste Heat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
本技术涉及螺纹烟管余热锅炉
,具体为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烟管式余热锅炉是对用户生产时排除的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利用,高温烟气通过相应的余热锅炉可以生产热水或蒸汽供给其他工段使用,大大地提高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的利用率,目前使用的烟管采用圆筒式,内壁为光滑表面,烟气在烟管内的湍动不够,对于高温烟气的余热吸收不到位,并且传热效果不佳,对于高温烟气余热利用率太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炉体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烟筒,且所述烟筒的顶部嵌套设置有烟筒盖,所述烟筒包括烟筒本体,所述烟筒本体的内腔开设有纵向贯通的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卡槽,所述螺旋卡槽内嵌套设置有吸热管,且所述吸热管的输入端贯穿烟筒本体侧壁后和外接水管连接,所述吸热管的输出端和炉体连接,所述烟气通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开设在烟筒本体内腔的扰流通道,且所述扰流通道和烟气通道连通,所述扰流通道的内腔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两组所述轴承座的相对一侧侧壁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套接有扰流板。优选的,所述扰流板包括嵌套在扰流通道内的扇叶,所述扇叶的侧壁中心处开设有和转动杆相配合的装配通孔,所述扇叶的表壁上开设有扰流孔。优选的,所述扰流孔沿着扇叶的表壁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所述扰流孔均为贯穿的通孔,且所述扰流孔的直径设置为1cm。优选的,所述吸热管为螺旋形状,且所述吸热管的螺向和螺旋卡槽的螺向相同,且所述螺旋卡槽内嵌套设置有和吸热管直径相匹配的套筒。优选的,所述轴承座沿着扰流通道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为四组相对设置的装置,且所述扰流通道以烟气通道的轴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扰流通道的直径小于烟气通道的直径,且所述扰流通道的顶部通过折形通道和烟气通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在烟筒内部的烟气通道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卡槽,且在螺旋卡槽内部嵌套设置有吸热管,促使烟气在烟气通道中流动时,能够增加烟气在烟气通道内部的滞留时间,另外可以增加吸热管和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便于吸热管和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对烟气的余热利用率,同时扰流通道内部的烟气在流通时,烟气的流通会带动扰流板绕着转动杆转动,可以增加烟气在扰流通道内的滞留时间,可以增加扰流板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烟筒的传热量,提高了热量回收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烟筒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扰流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底座、3烟筒、31烟筒本体、32烟气通道、33螺旋卡槽、34吸热管、35扰流通道、36轴承座、37转动杆、38扰流板、381扇叶、382装配通孔、383扰流孔、4烟筒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包括炉体1,炉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底座2,炉体1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烟筒3,且烟筒3的顶部嵌套设置有烟筒盖4,烟筒3包括烟筒本体31,烟筒本体31的内腔开设有纵向贯通的烟气通道32,烟气通道32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卡槽33,螺旋卡槽33内嵌套设置有吸热管34,且吸热管34的输入端贯穿烟筒本体31侧壁后和外接水管连接,吸热管34的输出端和炉体1连接,烟气通道3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开设在烟筒本体31内腔的扰流通道35,且扰流通道35和烟气通道32连通,扰流通道35的内腔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36,两组轴承座36的相对一侧侧壁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动杆37,转动杆37的外壁上套接有扰流板38。其中,扰流板38包括嵌套在扰流通道35内的扇叶381,扇叶381的侧壁中心处开设有和转动杆37相配合的装配通孔382,扇叶381的表壁上开设有扰流孔383,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扰流板38绕着转动杆37转动时,扰流孔383能够促使烟气实现对流,增加了烟气在扰流通道35内部的滞留时间,增加了热量的交换量;扰流孔383沿着扇叶381的表壁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扰流孔383均为贯穿的通孔,且扰流孔383的直径设置为1cm,通过这种设可以增加扰流孔383对扰流通道35内部的烟气的扰流量,便于增加烟气滞留时间;吸热管34为螺旋形状,且吸热管34的螺向和螺旋卡槽33的螺向相同,且螺旋卡槽33内嵌套设置有和吸热管34直径相匹配的套筒,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吸热管34和螺旋卡槽33的装配中,实现对吸热管34侧壁的保护;轴承座36沿着扰流通道35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为四组相对设置的装置,且扰流通道35以烟气通道32的轴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扰流通道35的直径小于烟气通道32的直径,且扰流通道35的顶部通过折形通道和烟气通道32连通,通过这种设置可以促使扰流通道35内的空气流动大于烟气通道32,促使扰流通道35内的烟气和烟气通道32内的烟气发生碰撞,从而增加烟气通道32内的烟气滞留时间,便于吸热管34和高温烟气实现热交换。实施例:该装置在使用时,底座2可以提供炉体1支撑,并且在炉体1产生高温烟气后,高温烟气可导入到烟筒3中,最后通过烟筒盖4排出,在烟气精工烟筒3时,烟筒3内壁上的螺旋卡槽33能够增加烟气和烟筒本体31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在螺旋卡槽33内部嵌套设置有吸热管34,这样可以促使烟气在烟气通道32中流动时,能够增加烟气在烟气通道32内部的滞留时间,另外可以增加吸热管34和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便于吸热管34和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对烟气的余热利用率,同时一部分烟气可以导入到扰流通道35内,此时烟气在流通时,烟气的流通会带动扰流板38绕着转动杆37转动,可以增加烟气在扰流通道35内的滞留时间,可以增加扰流板38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烟筒3的传热量,提高了热量回收利用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烟筒(3),且所述烟筒(3)的顶部嵌套设置有烟筒盖(4),所述烟筒(3)包括烟筒本体(31),所述烟筒本体(31)的内腔开设有纵向贯通的烟气通道(32),所述烟气通道(32)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卡槽(33),所述螺旋卡槽(33)内嵌套设置有吸热管(34),且所述吸热管(34)的输入端贯穿烟筒本体(31)侧壁后和外接水管连接,所述吸热管(34)的输出端和炉体(1)连接,所述烟气通道(3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开设在烟筒本体(31)内腔的扰流通道(35),且所述扰流通道(35)和烟气通道(32)连通,所述扰流通道(35)的内腔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36),两组所述轴承座(36)的相对一侧侧壁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动杆(37),所述转动杆(37)的外壁上套接有扰流板(3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烟筒(3),且所述烟筒(3)的顶部嵌套设置有烟筒盖(4),所述烟筒(3)包括烟筒本体(31),所述烟筒本体(31)的内腔开设有纵向贯通的烟气通道(32),所述烟气通道(32)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卡槽(33),所述螺旋卡槽(33)内嵌套设置有吸热管(34),且所述吸热管(34)的输入端贯穿烟筒本体(31)侧壁后和外接水管连接,所述吸热管(34)的输出端和炉体(1)连接,所述烟气通道(3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开设在烟筒本体(31)内腔的扰流通道(35),且所述扰流通道(35)和烟气通道(32)连通,所述扰流通道(35)的内腔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36),两组所述轴承座(36)的相对一侧侧壁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动杆(37),所述转动杆(37)的外壁上套接有扰流板(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纹烟管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38)包括嵌套在扰流通道(35)内的扇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恩宇浦大弟沈建萍秦子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