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45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2:36
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包括支座、支撑管、连接板,支座为π字形结构,包括座板、结构一致且平行布置的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座板一侧的上部依次通过支撑管、连接板与挡泥板固定连接,座板一侧的下部与一号支撑板、二号支撑板的一侧垂直连接,座板的另一侧与车架固定连接。本设计不仅避免了发动机怠速时挡泥板的抖动,而且便于挡泥板支架的布置及实现轻量化。

A fender bracket for tru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适用于避免发动机怠速时挡泥板的抖动、便于挡泥板支架的布置及实现轻量化。
技术介绍
目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包括连接板、直管和铸件支座,连接板与直管支架通过焊接连接,直管和铸件支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铸件支座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095919U、授权公告日2015年1月14日的技术公开的一种轻型卡车前轮后挡泥板支架,包括连接车架的支撑座及固定于支撑座上的支撑管,支撑管上垂直设有两间隔布置以安装挡泥板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可滑动套接于支撑管上的通孔。虽然其结构简单,通过支架的位置可调节以适应不同平台宽度的车身和车架,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该挡泥板支架结构的刚度不足,固有频率没有避开发动机怠速频率,在发动机怠速时挡泥板容易产生抖动;2、由于其支撑管采用的是直管结构,不仅在某些特定的车型中无法绕开其他零件,不便于挡泥板支架的布置,而且由于直管与铸件支座连接处应力集中明显,只能通过增加直管的直径和壁厚来提高使用寿命,这就导致了支撑管的质量大,不利于实现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发动机怠速时挡泥板容易抖动、挡泥板支架布置不方便、无法实现轻量化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发动机怠速时挡泥板的抖动、便于挡泥板支架的布置及实现轻量化的卡车用挡泥板支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包括支座、支撑管、连接板,所述支座的一侧与车架固定连接,支座的另一侧依次通过支撑管、连接板与挡泥板固定连接;所述支座为π字形结构,包括座板、结构一致且平行布置的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所述座板一侧的上部与支撑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座板一侧的下部与一号支撑板、二号支撑板的一侧垂直连接,座板的另一侧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为弯管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直管部、折弯部、二号直管部,所述一号直管部通过连接板与挡泥板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直管部上远离折弯部的一端与座板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板、二号支撑板均为梯形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顶边、一号斜边、底边、二号斜边,所述顶边与底边相互平行,一号斜边与顶边、底边的夹角均为直角,且一号斜边与座板固定连接,顶边与二号直管部固定连接。所述座板为三角形结构,其顶角处均开设有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板包括均为L形结构的一号连接板、二号连接板,所述一号连接板包括垂直连接的一号板、二号板,所述二号连接板包括垂直连接的三号板、四号板,所述一号板、三号板均与挡泥板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板上开设有与一号直管部上远离折弯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的一号通孔,所述四号板上开设有与一号直管部上近折弯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的二号通孔。所述座板上位于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之间的部位、一号支撑板、二号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减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中支座为π字形结构,包括座板、结构一致且平行布置的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座板一侧的上部与支撑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座板一侧的下部与一号支撑板、二号支撑板的一侧垂直连接,座板的另一侧与车架固定连接,该设计中支撑板与座板构成似三角形的结构,有效提高了挡泥板支架的强度和刚度,不仅可提高挡泥板支架的固有频率,避开发动机的怠速频率,从而避免发动机怠速时挡泥板的抖动,而且随着挡泥板支架的强度和刚度的提高,支撑管壁厚和直径可相应减小,从而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因此,本技术不仅避免了发动机怠速时挡泥板的抖动,而且有利于实现轻量化。2、本技术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中支撑管为弯管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直管部、折弯部、二号直管部,一号直管部通过连接板与挡泥板固定连接,二号直管部上远离折弯部的一端与座板固定连接,支撑管各段的长度及弯曲角度可根据挡泥板位置和车架安装位置的相对关系灵活确定,在便于挡泥板支架布置的同时也提高了零件的通用性。因此,本技术不仅便于挡泥板支架的布置,而且提高了零件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支座1、座板11、安装孔111、一号支撑板12、二号支撑板13、减重孔14、顶边15、一号斜边16、底边17、二号斜边18、支撑管2、一号直管部21、折弯部22、二号直管部23、连接板3、一号连接板31、二号连接板32、一号板311、二号板312、三号板321、四号板322、一号通孔33、二号通孔34、挡泥板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3,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包括支座1、支撑管2、连接板3,所述支座1的一侧与车架固定连接,支座1的另一侧依次通过支撑管2、连接板3与挡泥板4固定连接;所述支座1为π字形结构,包括座板11、结构一致且平行布置的一号支撑板12和二号支撑板13,所述座板11一侧的上部与支撑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座板11一侧的下部与一号支撑板12、二号支撑板13的一侧垂直连接,座板11的另一侧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2为弯管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直管部21、折弯部22、二号直管部23,所述一号直管部21通过连接板3与挡泥板4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直管部23上远离折弯部22的一端与座板11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板12、二号支撑板13均为梯形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顶边15、一号斜边16、底边17、二号斜边18,所述顶边15与底边17相互平行,一号斜边16与顶边15、底边17的夹角均为直角,且一号斜边16与座板11固定连接,顶边15与二号直管部23固定连接。所述座板11为三角形结构,其顶角处均开设有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孔111。所述连接板3包括均为L形结构的一号连接板31、二号连接板32,所述一号连接板31包括垂直连接的一号板311、二号板312,所述二号连接板32包括垂直连接的三号板321、四号板322,所述一号板311、三号板321均与挡泥板4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板312上开设有与一号直管部21上远离折弯部22的一端固定连接的一号通孔33,所述四号板322上开设有与一号直管部21上近折弯部22的一端固定连接的二号通孔34。所述座板11上位于一号支撑板12和二号支撑板13之间的部位、一号支撑板12、二号支撑板13上均开设有减重孔14。本技术的原理说明如下:本技术中,支座与车架的接触区域范围较广,车架与支座连接附近的应力分布也较为均匀。本技术将一号支撑板12、二号支撑板13均设计为梯形结构,可保证挡泥板支架的强度和刚度。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包括支座1、支撑管2、连接板3,所述支撑管2为弯管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直管部21、折弯部22、二号直管部23,所述支座1为π字形结构,包括座板11、结构一致且平行布置的一号支撑板12和二号支撑板13,所述座板11为三角形结构,所述一号支撑板12、二号支撑板13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撑管2的外径,且一号支撑板12、二号支撑板13均为梯形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顶边15、一号斜边16、底边17、二号斜边18,所述顶边15与底边17相互平行,一号斜边16与顶边15、底边17的夹角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包括支座(1)、支撑管(2)、连接板(3),所述支座(1)的一侧与车架固定连接,支座(1)的另一侧依次通过支撑管(2)、连接板(3)与挡泥板(4)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为π字形结构,包括座板(11)、结构一致且平行布置的一号支撑板(12)和二号支撑板(13),所述座板(11)一侧的上部与支撑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座板(11)一侧的下部与一号支撑板(12)、二号支撑板(13)的一侧垂直连接,座板(11)的另一侧与车架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包括支座(1)、支撑管(2)、连接板(3),所述支座(1)的一侧与车架固定连接,支座(1)的另一侧依次通过支撑管(2)、连接板(3)与挡泥板(4)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为π字形结构,包括座板(11)、结构一致且平行布置的一号支撑板(12)和二号支撑板(13),所述座板(11)一侧的上部与支撑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座板(11)一侧的下部与一号支撑板(12)、二号支撑板(13)的一侧垂直连接,座板(11)的另一侧与车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2)为弯管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直管部(21)、折弯部(22)、二号直管部(23),所述一号直管部(21)通过连接板(3)与挡泥板(4)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直管部(23)上远离折弯部(22)的一端与座板(1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卡车用挡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支撑板(12)、二号支撑板(13)均为梯形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顶边(15)、一号斜边(16)、底边(17)、二号斜边(18),所述顶边(15)与底边(17)相互平行,一号斜边(16)与顶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晟刘永超谢庆喜丁培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