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片以及粘合片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79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粘合片以及粘合片层叠体。一种粘合片(100),在粘合剂层(5)的一个面上暂时附着有第一脱模膜(1),在粘合剂层(5)的第二主面上暂时附着有第二脱模膜(2)。第一脱模膜(1)在膜基材(10)的第一主面具有脱模层(11),第二脱模膜(2)在膜基材(20)的第一主面具有脱模层(21)。第一脱模膜(1)与粘合剂层(5)的剥离力小于第二脱模膜(2)与粘合剂层(5)的剥离力。第一脱模膜(1)和第二脱模膜(2)中的至少一者在膜基材的第二主面具有防静电层(31,32)。

Adhesive sheets and lamin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合片以及粘合片层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粘合剂层的两面上暂时附着了脱模膜的粘合片。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或触控面板等显示器用输入装置中,在光学构件的贴合中使用片状的透明粘合剂。在光学构件的贴合中使用的透明粘合剂一般以在两面暂时附着了脱模膜的带脱模膜的粘合片的形式提供。在粘合片的使用时,首先将一个脱模膜(轻剥离膜)剥离而使粘合剂层的一个粘合面露出并进行与第一被粘物的贴合,然后将另一个脱模膜剥离(重剥离膜)剥离并将第二被粘物与粘合剂层的另一面贴合。在粘合剂层的两面暂时附着了脱模膜的粘合片中,在从粘合剂层上剥离脱模膜时有时产生剥离带电。粘合剂层的带电量大时,在粘合剂层的表面附着灰尘等异物,产生显示不良等不良状况。在粘合剂层的表面附着了异物的状态下进行贴合时,有时产生由带入的异物造成的元件的破坏等。另外,在将粘合剂层的一个面与第一被粘物贴合的状态下剥离重剥离膜时的剥离带电大时,可能成为图像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良、电破坏等的原因。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在膜基材与脱模层之间设置防静电层能够减少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剥离脱模膜时的剥离带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97757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即使使用在膜基材与脱模层之间具有防静电层的脱模膜,有时剥离带电电压也不能充分地降低。另外,在将多张切割为规定尺寸的纸张状的粘合片堆积而得到的层叠体中,有时由于静电而产生粘合片彼此的粘连,因此将粘合片一张一张地拾取的作业变得困难。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多张堆叠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产生粘连从而容易拾取、并且抑制了将脱模膜剥离时的剥离带电的带脱模膜的粘合片。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粘合片中,在粘合剂层的第一主面暂时附着有第一脱模膜(轻剥离膜)、在粘合剂层的第二主面暂时附着有第二脱模膜(重剥离膜)。第一脱模膜和第二脱模膜各自在膜基材的第一主面具有脱模层,脱模膜的第一主面与粘合剂层贴合。第一脱模膜与粘合剂层的剥离力小于第二脱模膜与粘合剂层的剥离力。第一脱模膜和第二脱模膜中的至少一者在膜基材的第二主面具有防静电层。优选至少第二脱模膜在膜基材的第二主面具有防静电层,优选第一脱模膜和第二脱模膜两者在膜基材的第二主面具有防静电层。在脱模膜的第二主面设置有防静电层时,脱模膜的第二主面的表面电阻优选为1×108Ω/□以下,脱模膜的第二主面的动摩擦系数优选为0.4以下。第一脱模膜和/或第二脱模膜可以在膜基材与脱模层之间具有防静电层。特别地,优选第一脱模膜在膜基材与脱模层之间具有防静电层。作为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而言,优选含有丙烯酸类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以为包含含有多官能单体的光固化性组合物的光固化性粘合剂。切割为纸张尺寸的粘合片中,第一脱模膜和第二脱模膜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存在突出到粘合剂层的外周缘的外侧的区域。在粘合剂层的整个外周,第一脱模膜和第二脱模膜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突出到粘合剂层的外周缘的外侧。第一脱模膜可以存在突出到第二脱模膜的外周缘的外侧的区域。通过将脱模膜以突出到粘合剂层的外周缘的外侧的方式进行设置,能够抑制由于粘合剂从端面突出而造成的胶糊污渍或胶糊缺损等不良状况。另外,通过将脱模膜以突出到粘合剂层的端面的外侧的方式进行设置,能够提高从粘合剂层上剥离脱模膜时的作业性。在粘合剂层的外周缘的外侧设置脱模膜时,在脱模膜的第一主面(与粘合剂层的贴合面)上可以沿着粘合剂层的外周缘设置有切口。本专利技术的粘合片可以是将多张粘合片堆叠而得到的层叠体形式。粘合片层叠体可以是将10张以上的粘合片堆叠而得到的层叠体。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粘合片中,由于在粘合剂层的正面和背面设置的脱模膜中的至少一者的背面设置有防静电层,因此即使在将多张粘合片堆叠时也不容易产生粘连,容易拾取。另外,能够抑制从粘合剂层上剥离脱模膜时的剥离带电,并且能够减少粘合剂层上的灰尘附着或被粘物的破损等不良状况。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粘合片的剖视图。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粘合片的剖视图。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纸张状的粘合片的剖视图。图4A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纸状粘合片的剖视图。图4B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纸张状的粘合片的俯视图。图5A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纸张状的粘合片的剖视图。图5B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纸张状的粘合片的俯视图。图6A是纸张状的粘合片的制造中使用的层叠体的剖视图。图6B是示出在层叠体中形成切断线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C是示出在层叠体中形成切断线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D是除去脱模膜以及切断线后的层叠体的剖视图。图6E是贴合轻剥离膜后的层叠体的剖视图。图6F是示出在轻剥离膜中形成切断线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G是通过从母基板中的切割而得到的纸张状的粘合片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2、9脱模膜10、20膜基材11、21脱模层31、32、33防静电层5粘合剂层100、102、103粘合片具体实施方式[粘合片的构成]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脱模膜的粘合片的一个方式的示意剖视图。带脱模膜的粘合片100中,在粘合剂层5的一个面上暂时附着有第一脱模膜1,在粘合剂层5的另一个面上暂时附着有第二脱模膜2。以下,将在粘合剂层的两面暂时附着了脱模膜的层叠体记作“粘合片”。需要说明的是,“暂时附着”是指以可剥离的方式粘贴的状态。脱模膜1、2是出于在直至将粘合剂层5与被粘物贴合为止的期间保护粘合剂层5的表面的目的而使用的。脱模膜1、2在与粘合剂层5接触的面上具有脱模层11、12。通过在膜基材10、20的表面设置脱模层,能够提高从粘合剂层5上剥离脱模膜1、2的剥离性。从粘合剂层5上剥离第一脱模膜1时的剥离力小于从粘合剂层5上剥离第二脱模膜时的剥离力。在粘合片的使用时,先将剥离力相对较小的第一脱模膜1(轻剥离膜)从粘合剂层5上剥离并进行与第一被粘物的贴合,然后将剥离力相对较大的第二脱模膜(重剥离膜)剥离并进行与第二被粘物的贴合。通过在粘合片的正面和背面附设的脱模膜中设置剥离力之差,在与第一被粘物的贴合时能够选择性地剥离轻剥离膜,因此能够提高贴合的作业性。在从粘合剂层5上剥离第一脱模膜1时,从防止第二脱模膜2从粘合剂层5翘起的观点考虑,第二脱模膜2从粘合剂层5的剥离力优选为第一脱模膜1从粘合剂层5的剥离力的2倍以上,更优选为2.5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倍以上。第一脱模膜1从粘合剂层5的剥离力优选为约0.01N/25mm~约0.2N/25mm。第二脱模膜2从粘合剂层5的剥离力优选为约0.05N/25mm~约0.5N/25mm。粘合剂层与脱模膜的剥离力为通过拉伸速度0.3m/分钟的180°剥离试验得到的测定值。本专利技术的粘合片中,作为轻剥离膜的第一脱模膜1和作为重剥离膜的第二脱模膜2中的至少一者在与粘合剂层5的暂时附着面的相反侧的面(未设置脱模层11、21的面)上具有防静电层。以下,将脱模膜的与粘合剂层的暂时附着面(设置有脱模层的面)记作“脱模面”、将脱模面的相反侧的面记作“背面”。图1所示的粘合片100中,轻剥离膜1在膜基材10的背面具有防静电层31,重剥离膜2在膜基材20的背面具有防静电层32。可以仅轻剥离膜1在背面具有防静电层,也可以仅重剥离膜在背面具有防静电层。如图2所示的粘合片102所示,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片具有粘合剂层、第一脱模膜以及第二脱模膜,所述粘合剂层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所述第一脱模膜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且所述第一主面暂时附着于所述粘合剂层的第一主面,所述第二脱模膜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且所述第一主面暂时附着于所述粘合剂层的第二主面,所述第一脱模膜和所述第二脱模膜各自在膜基材的第一主面具有脱模层,所述第一脱模膜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小于所述第二脱模膜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所述第一脱模膜和所述第二脱模膜中的至少一者在膜基材的第二主面具有防静电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13 JP 2018-023510;2018.10.22 JP 2018-198621.一种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片具有粘合剂层、第一脱模膜以及第二脱模膜,所述粘合剂层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所述第一脱模膜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且所述第一主面暂时附着于所述粘合剂层的第一主面,所述第二脱模膜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且所述第一主面暂时附着于所述粘合剂层的第二主面,所述第一脱模膜和所述第二脱模膜各自在膜基材的第一主面具有脱模层,所述第一脱模膜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小于所述第二脱模膜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力,所述第一脱模膜和所述第二脱模膜中的至少一者在膜基材的第二主面具有防静电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第二脱模膜在膜基材的第二主面具有防静电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第一脱模膜和所述第二脱模膜各自在膜基材的第二主面具有防静电层。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第一脱模膜和所述第二脱模膜中的至少一者的第二主面的表面电阻为1×108Ω/□以下。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崎良平藤原新野中崇弘松本真理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